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信息
编号:12369580
身体乏其实是脑子累 眨眼是在思考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3.03.22
一心两用,效率更高(心灵探索)

     身体乏其实是脑子累(心灵探索)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锻炼后出现的肌肉疼痛、出汗、脸红等表现并不是身体累了的标志,而是大脑疲劳的迹象。

    研究者通过试验发现,当人们过于劳累时,神经递质5-羟色胺会被释放出来,它能让人体继续保持兴奋状态,但这种递质分泌过剩会让人感到疲劳。也就是说,5-羟色胺既可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又能在压力过大时发挥刹车的作用。科学家将这一机制称为“中枢性疲劳”,它只能让大脑感到疲劳,而不会影响肌肉的状态。

    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这项研究指出,理解“中枢性疲劳”的机制有助开发治疗脑瘫等中枢神经疾病的新药。此外,本研究还有助解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在治疗中引发部分病人疲劳感的原因。▲ (曹晓培)

    
, 百拇医药
    眨眼是在思考(心灵探索)

    日本最新研究发现

    你玩电脑的时候卡机,是不是习惯去刷新桌面呢?其实你的大脑也一样。据日本共同社近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载的一项日本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眨眼可能是为了“刷新”大脑,以给后续活动做准备。

    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5—20次,但如果只是为保持眼睛湿润,每分钟眨眼3—4次即可。为何要频繁眨眼,仍是未解的生理之谜。先前研究显示,尽管眨眼是无意识的,但眨眼的时刻并非任意,而倾向于可预测。例如在阅读时,眨眼通常发生在每个句子结尾处;听演讲时,经常在演讲者停顿时眨眼。

    日本大阪大学和神户未来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观看喜剧《憨豆先生》,并用核磁共振成像仪观察他们大脑中的活跃区域。结果发现,受试者眨眼时,大脑中对外界感觉活跃的区域,会瞬间切换到内省思考时活跃的区域,之后又立即还原。同时,眨眼多出现在影片情节的分隔点。
, 百拇医药
    人可能把眨眼当作心理休息点,以短暂关闭外界视觉刺激,从而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研究者中野珠实介绍称:“通过闭眼可以将故事情节划分为若干段落,暂时关闭对外界的注意力,使信息处理更加顺畅,该研究可能有助于揭开自发性眨眼作用的谜底。”▲

    (王小雷)

    

    记得快,忘得也快(心灵探索)

    美国记忆大师提出

    记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的运行好比一台计算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记忆专家罗伯特·比约克教授认为,更好地理解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知识。
, 百拇医药
    1.记忆并不会衰退。我们常会因忘掉一些事而怀疑自己的记忆衰退了。可心理学家称,记忆容量是无限的,只是我们忘了该去哪儿找。大脑就好比电脑硬盘,我们找不到检索的关键词。

    2.忘却有助于学习。大脑有“粉碎”无用和过期信息的功能,即遗忘。只有这些“垃圾”信息逐渐删除,更重要的信息才能被存进大脑。

    3.失去的记忆能找回。忘却的记忆能被唤醒,这需要恰当的时机。心理学研究发现,唤醒旧记忆比记住新知识还快,这好比会骑自行车的人,即使长时间不再骑,也不会忘记这项技能。

    4.强记忆会赶走弱记忆。刻骨铭心的记忆会淡化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比如童年的某次生日,父母送你一架盼望已久的飞机玩具作礼物,让你回想至今,可你是否发现,与这次生日相关的其他信息却越来越淡。

    5.越是想当然,越是记不住。比约克曾做过一项记忆实验。他要求受试者记住,“光线”与“照明灯”是相关词,许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记忆,没有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问他们“光线”的相关词是什么,不少人随口回答“灯泡、墨镜、窗帘”等。这告诉我们,做笔记很重要。
, 百拇医药
    6.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的人能很快想起一些事,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根据学习理论,他们并没有充分调动学习能力,因此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对信息下的功夫多,记忆才牢固。

    7.记忆点可以自行调控。过去的事无法改变,但用不同的观点回忆过去有助于重新解读往事。心理学家建议,多关注积极的记忆,能将消极痛苦的记忆挤出大脑。▲

    (钱聪玲)

    

    一心两用,效率更高(心灵探索)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一心多用:上网打开几个页面,边看课件边玩微博;上班时,一边发邮件、听音乐,一边写报告。
, 百拇医药
    然而,国外多项研究证实,一心多用并不能提高效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理心理学教授亚当·加扎利博士表示,在几项工作之间切换是对大脑短时记忆的考验。美国密歇根大学大脑认知与行为实验室主任大卫·梅耶博士发现,一心多用的人应激激素水平高,而大脑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脑区对这种激素很敏感,长此以往会导致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也未必是正确之选,比如编程序、算账等紧张的工作,反而会让神经绷得太紧,容易疲累。此时干点其他事情,反而能给大脑带来新的刺激,提升注意力。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专家发现,同时做几件事会令人情绪高涨,尤其对于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在百无聊赖中做点其他事情能增加工作的乐趣。

    一心多用的积极效应与工作性质有关。比如,听着轻音乐写演讲稿,优美的旋律会开阔思路。因此,我们不妨在卡壳时做点轻松的事,比如起身泡杯茶、听听轻音乐、上微博看看,营造一个让你放松的状态,能重新提高注意力。但千万别边工作边听摇滚乐,也不要同时做两件以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一定要分清主次,否则会让你更疲劳。▲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艾 霞)
, http://www.100md.com
    

    思考不会消耗体力(心灵探索)

    许多人都会在用脑过度后感到昏昏欲睡。然而,据美国《科技新时代》杂志3月1日报道,与朋友聊天、玩游戏等脑力活动的确给人疲惫感,但并不会消耗过多能量。

    英国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分别玩益智游戏和观看关于跑车的纪录片,然后让他们进行室内自行车耐力测试。结果发现,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成员比第二组更容易放弃,这似乎表明脑力活动把他们给累坏了。然而,研究者却发现,两组志愿者的血压、耗氧量及心排血量之间并没有差异。也就是说,脑力活动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体力。科学家解释,其实思考并不会让人筋疲力尽,这只是一种感觉偏差。▲
, 百拇医药
    (臧恒佳)

    

    压力大,更爱帮助人(心灵探索)

    德国心理学家发现

    众所周知,压力会让人暴躁、易怒。然而,《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刊载德国弗赖堡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过大的压力反会使人更加体贴、友善,乐于助人。

    研究中,压力组的志愿者被安排当众演说,并做复杂的数学运算,而对照组则很放松。接下来,所有志愿者都要参与一个经济学游戏,他们可以选择是否与别人合作,是否信赖他人,并会根据所做的选择获得相应收益。结果发现,压力组不但没有激进的表现,反而更愿意与人合作,共同分享利润。

    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压力能促进合作,是因为社交需求得到满足的人心理更强大,能从灾难和疾病中更快地恢复过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灾难面前,人们更能顶着悲痛和创伤,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冯国川)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