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12469498
每周出透一次汗 异常出汗的健康隐患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20日 生命时报
藏在手心里的汗水
爱出汗查查内分泌(健康警报)
出汗暴露健康隐患

    出汗暴露健康隐患

    出太多气阴两虚,不出汗降低免疫力

    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夏天过去了,可有些人感觉自己出汗反而更多了。出汗是一种散热的生理现象,但有些异常出汗会让人很不舒服,甚至影响社交、工作。那么,什么样的汗会有问题?不同的出汗性质、部位、时间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张雪亮教授,为百姓详解异常出汗的问题。

    出汗异常多因气虚阴虚

    有的人不管天气冷热都出汗,有的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很奇怪,如夜里出汗或手脚心出汗,但很多人并不把出汗当回事。其实,这已经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疾病指征了。中医问诊有一个《十问歌》,其中一句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即第一问你冷不冷、热不热,第二就是问汗,可见出汗的重要性。
, 百拇医药
    出汗异常在中医上被统称为汗症,从时间上分3种:白天醒着时比正常人都容易出汗,称为自汗;黎明醒来异常出汗,称为黎明汗;睡着以后出汗,偷偷摸摸地像小偷一样,称为盗汗。从部位上也能分3种:头出汗、手脚出汗、半身出汗。

    异常出汗的原因主要有两类,即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如果白天自汗,晚上盗汗,那可能是气阴两虚。另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也可能导致异常出汗。

    夏天暑气重,暑伤气阴,也容易导致多汗,但很多人不重视,觉得夏天热就该出汗。有不少中老年人夏天运动过度,回来就中风,中医认为是出汗太多,导致消耗大,气阴两虚。一年四季中,最耗人的就是夏天。广东人之所以天天喝汤,就是因为四季如夏,基本上没有特别冷的季节,四季都在消耗,不喝汤可能撑不下来。夏天,北方的饭馆经常提供酸梅汤,里面有乌梅,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止汗,二是养阴,其解暑清热作用要好于绿豆汤。加上乌梅养阴,出汗多了就阴虚,所以酸梅汤是一个最佳选择。有条件的还可加点五味子、黄精,能补肾补阴。孙思邈建议人们从农历五月份开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 百拇医药
    几类人最易多汗

    更年期的女性、产后女性、肿瘤化疗病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出汗。其中,更年期的女性常见的病症就是燥热,一阵一阵地感觉身上热,并且出汗,这与雌激素分泌异常有关。还有一种多汗是药源性的,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被中医称为“漏汗”。

    儿童多汗也非常多见。不少学龄儿童玩十几分钟就满头大汗,很容易感冒。从中医角度讲,原因就一个字——“多”。首先是吃得多,并且摄入的高热量食物和热性食物多;其次是穿得多,睡觉时盖得多,家长抱得多;最后是哭得多、闹得多,也就是代谢过剩。归根结底就是内热,中医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出汗异常的调理方法

    调理汗多,推荐3个实用的小偏方。第一个是最常见的桑叶,用于自汗、盗汗都可以,最好是清晨摘的新鲜桑叶,摘下后马上放到瓦上焙干、碾碎,每天早晨喝粥的时候吃上6~10克,快的三天便可见效。桑叶也可以打碎放到粥里喝、水煮或者煎汤直接喝。第二个是地骨皮,就是枸杞子植物根的皮,可以清虚热,缓解阴虚盗汗效果好,但不能直接吃,可以熬水喝。第三个是仙鹤草,本身是用于止血的,但现在发现有很多其他作用,如止汗、止咳。取仙鹤草30克,熬水以后代茶饮。
,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中药来改善异常出汗症状。气血不均衡引起的半身出汗可以用小柴胡和桂枝汤一起煎熬成柴贵汤,可疏肝解郁,调和营卫。治疗更年期汗多,可服用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一起用水煎服,可清热、补气、养血、舒肝。肿瘤患者化疗后伤气阴,容易出汗,可用生脉饮加牡蛎散。生脉饮成分是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气阴两虚,其中人参是补气的,麦冬、五味子是补阴的;牡蛎散中有浮小麦、麻黄根,主要用于止汗。

    许多非药物疗法也可以有效治疗汗多。比如很小的孩子出汗可以用灸法,灸神阙(肚脐眼)、涌泉穴(脚心)两个穴位。此外,可将龙骨、牡蛎弄碎,碾成粉,再用布包上,涂在出汗较多的部位。临床上还会将等比例的五味子、五倍子磨成粉,用浓度为70%的酒精调成糊状,抹在肚脐上或耳后,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

    总之,汗一般都是虚性的,或者虚实夹杂。所以,通过固涩,比如吃酸性的东西来固涩止汗,可能对容易出汗的人有帮助。
, 百拇医药
    总不出汗也不行

    出汗过多对身体不利,而有些出汗却能帮助人体恢复健康。例如很多人感冒发烧了,都要抱着被子捂汗。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温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宜佳”,说的就是不断地往外出汗,把汗出透了,烧就退下来了。需要提醒的是,捂汗的时候别忘了多补充水分,可以适当喝点温水、米粥等。

    天气热的时候,人体还需要通过出汗散热来调节体温。但是如果因汗腺有问题等原因,造成不出汗或出汗少,有的甚至做剧烈运动也不易出汗,那也会影响健康,轻者长痘、面色不好、吃不香、睡不好,重者则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导致免疫力下降,使人更容易患病。建议大家,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否则会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平时要多到户外运动,以微微出汗、微微气喘、尚能轻松交谈的程度为宜。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应在10点前和17点后到户外散步。▲

    (本讲座内容由张杰整理)
, 百拇医药
    

    老人爱出虚汗啥原因

    山东读者洛先生问:我母亲今年77岁,最近老出虚汗,浑身无力,饭量少,睡眠不好,做过冠脉CT、24小时动态监控,血压、血糖等一系列检查,全部正常,无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给开过养胃调理的方子、营养补充剂都没啥效果,请问这是啥原因?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答:就读者提供的信息来看,患者饭量少的原因不是脾胃的问题,而是“老出虚汗,浑身无力”所反映出来的气虚问题。气虚的人脾胃运化无力,自然会出现饭量少的问题,而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又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因此,仅靠脾胃的调理与营养的补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百拇医药
    建议患者到中医院治未病科进一步检查,采用中医调理的方法补中益气。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临床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此外,一些食物也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如粳米可健脾和胃、壮气力;玉米能补中健脾、除湿利尿;小米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肾。▲

    

    睡觉为什么腿出汗

    安徽读者黄先生问:我今年28岁,身体挺好的,但是冬天睡觉刚进被窝时,腿会出很多汗。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答:根据这位读者描述,初步怀疑是脾胃郁热伴湿热下注。
, 百拇医药
    脾胃有郁热,湿热下注于下肢,冬天阳气闭藏、内郁,两阳相叠,再加上晚上盖被子,所以容易出现下肢多汗症状。

    首先,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如牛羊肉、辣椒等)、肥甘厚味(如肥肉、糯米饭、油炸食品)、湿热的食物(如芒果等)。可以适当吃一些性凉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白菜、芹菜、竹笋、萝卜等,还可吃瓜类,如冬瓜、凉瓜、丝瓜等。香蕉能保持大便通畅,也可以吃一点。其次,如果平时抽烟喝酒,要戒烟戒酒。再次,可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如慢跑、爬山。春节后,可多去郊外踏青,舒畅气机,对病情亦会有帮助。最后,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少生气,避免急躁,保持平淡从容的心态,生气、急躁容易导致气机不利化火,加重病情。

    还可以吃点清脾胃湿热的药膳,比如绵茵陈煲鲫鱼汤、薏米粥等。此外,早上7点到9点,或晚上9点钟后,可以用茵陈40克、黄柏20克、石膏60克、牛膝15克煮水泡脚,有一定效果。▲

    
, 百拇医药
    孩子后背出汗咋回事

    甘肃读者陈女士问:我孙子今年3岁,后背老爱出汗,其他地方不出。没有感冒等疾病,在当地医院看过中医,医生给开了点玉屏风口服液。请问医生这样出汗正常吗?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答: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汗液的分泌相对较多。有些体质虚弱的孩子在不热、不运动时也会出汗,以头颈、肩背多见,为小儿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常伴有精神萎靡、易疲劳、面色淡白、易感冒、说话声音低等。中医治法为益气固表,可适当服用玉屏风散和牡蛎散。这样的孩子平时不要吃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应多吃健脾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可煮粥食用。家长应给多汗的孩子勤换衣被,随时用软布擦身,保持皮肤干燥。有汗时避免吹风,以免受凉感冒。

    有些家长常给孩子滥用补法,易造成胃受纳过盛、胃肠壅积,导致湿热蕴蒸、迫汗外泄,这也是小儿汗症较常见的原因。可适当饮用当归六黄汤,并多饮水,多吃青菜、水果。
, 百拇医药
    小儿背部出汗多还可能是缺钙引起的。低钙儿童中枢神经自控能力下降,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睡着后出汗多。建议患者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出汗,无其他症状,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藏在手心里的汗水

    1990年,南非国父曼德拉服刑27年后出狱,美国《时代》周刊总裁史定高应邀前来为他写传记。那天,曼德拉叫上史定高一起乘坐一辆小飞机外出考察,没过多久,他就拿起一份报纸阅读起来,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大声朗读起来。

    突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而且越抖越厉害。史定高不明白怎么回事,惶恐地望着曼德拉。曼德拉显然也感觉到异常,他停下读报,指向窗外对史定高说:“你看看,是不是螺旋桨的引擎坏了?”史定高探出头,然后看见一边的引擎果然不再转动,只有另一边的还在动。他惊恐不已,冲进驾驶舱朝着机师喊道:“真是要命啦,螺旋桨的引擎都坏了!”
, 百拇医药
    机师也察觉到引擎出了问题,正在紧急滑翔,试图快速降落。他听见史定高的喊叫,慌乱地与地面机场联系,通知救护车和消防车到场应变。史定高紧张地回到座位,吞吞吐吐地向曼德拉报告了情况。曼德拉平静地听完,微笑着说:“你和机师都做得很好。”然后拿起报纸,继续若无其事地朗读起来。

    10分钟后,飞机这才有惊无险地着陆,曼德拉收拾好报纸,仍旧像没事一样请史定高首先下飞机,然后才缓缓地起身。等到坐上了汽车,史定高心有余悸地问:“刚才在飞机上,难道你真的一点也不害怕吗?”

    曼德拉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我刚重获自由,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比你还怕。可那时身边有你和机师需要鼓励,你们的双眼一直在盯着我,我必须摆出冷静无惧的样子才行呀。”说完,曼德拉伸出手,摊在史定高手掌上,令史定高没想到的是,那手心里竟然沾满了湿漉漉的汗水。▲ (张小平)

    
, http://www.100md.com
    夜间盗汗,试试川贝母(求证)

    川贝母清热润肺,适用于阴虚证型。

    广西柳州翁先生咨询:我今年35岁,夜间盗汗长达一年之久了。每天半夜都汗如雨下,枕头被子都弄湿了。我去医院看过,也吃过药,都不见好。而且有口苦、声音嘶哑、小便量少等情况。最近听说了一个偏方,每次服干桑叶末9克,用米汤送服,能治盗汗。请问专家,这个可行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解答:盗汗主要由阴虚所致。桑叶有清热效果,却无法补阴,所以,对于缓解盗汗症状,效果不一定明显。建议患者可以采用食疗方法:取甲鱼1只,切块,放入1000克鸡清汤中,再加入川贝母3克,葱、姜、盐、蒜蓉适量,上锅蒸1小时后,食其肉及汤。此方具有养阴清热之效。

    另外,还可用下面这个方法:取当归12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5克、黄连9克、黄芪15克、黄芩及黄檗各6克,水煎服,一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此方具有滋阴降火清热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治感冒不能靠出汗(医生手记)

    能量消耗过多导致抵抗力降低,病毒易侵犯心肌,加重心肺负担

    专家小传

    李海潮,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

    北京的张女士因近日加班比较频繁,前两天患上了感冒。她听说发发汗能治感冒,就想通过运动出点汗来缓解症状。在楼下慢跑了一个小时后,张女士感觉非常累。第二天,感冒不仅没有好,更有加重的迹象,心慌、憋气等各种不适也都来了。去医院就诊后,张女士被诊断患上了心肌炎。
, 百拇医药
    “出一身汗能治感冒”是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误区,要知道出汗并不能缓解感冒的症状,相反感冒出汗被看作是发烧的前奏。感冒后,人体为了抵御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自身的防卫系统会积极工作起来,这个时候有些人出汗,甚至会出现发烧等症状。感冒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而患者的抵抗力却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靠运动出汗治疗感冒不仅不靠谱,甚至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质弱者更是有害无益。另外还要注意,有些急性传染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也用锻炼的方法去扛,很可能会耽误病情。对付感冒除了遵照医嘱,按时吃药或者输液外,患者还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除了“运动治感冒”这个误区外,还有一些民间治疗感冒的方式,像饥饿疗法、桑拿熏蒸、喝酒治感冒等也都是错误的。人患感冒后一般都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如此时不吃东西,会让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而感冒的各种症状又都会加重能量消耗,靠饥饿治感冒,只会加重病情;而感冒患者去蒸桑拿,反复的冷热交替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加重症状;感冒时喝酒会加重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海潮)
, 百拇医药
    

    异常出汗说明体虚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如今,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痛快流身汗,也成了很多“久坐族”的健康追求。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然而,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了。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徐陆周介绍,出汗异常中医称“汗证”,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或伴随症状,比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此外,罹患重病、手术后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营卫之气运行,与肺、脾关系密切,如脾肺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就会在没有运动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自汗”。根据不同特点,自汗可分为3种类型,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 百拇医药
    第一,气虚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孙茜 冯瑶)
, 百拇医药
    

    爱出汗查查内分泌(健康警报)

    手抖易怒留神甲亢 头晕心慌关注血糖

    专家小传

    李全民,主任医师、教授,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第二炮兵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出汗是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人汗多些,有的汗少些,均属于正常范围。但有些人平时出汗太多,衣服总是渗着盐渍,这就要引起注意了,有些多汗的人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已经患上了内分泌疾病。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来说,疾病造成的出汗都会有相应疾病的一些症状,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多饮、多吃、脾气暴躁,还有心慌、手抖等症状;而发汗时伴有头晕、心慌,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出汗的时候血压比较高,合并有心慌、头痛,可能是嗜硌细胞瘤。

    甲亢患者最常见症状就是怕热、多汗、皮肤潮湿,这是由于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而促进机体散热造成的,通俗点说就是甲亢将食物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所以人体表现为多汗。一般来说,患甲亢的青壮年女性比较多,如果育龄期的妇女出现多汗、心慌、易怒、消瘦,就应到医院查一下自己的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人早期不会出现多汗的症状,一般患有糖尿病几年后,就易出现多汗,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这是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汗腺分泌增加所致,另外血糖增高导致基础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出汗多的原因之一。除了上述原因外,出汗异常增多也见于女性更年期、佝偻病、嗜铬细胞瘤等,尤其是中年女性最好查下激素水平,确定是否已到更年期。
, 百拇医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在特别炎热或者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大量出汗,尤其在出汗时伴有其他症状,有必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尤其是中年人群体,一般原发病治好后,多汗症状会自动消除。

    出汗太多,丢失的水分就比较多,应当及时补充水分。另外,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和钙,为了防止出现低血钙,出汗后应该补充淡盐水和乳制品、鱼类、海产品、蔬菜等食物。▲ (徐 焱)

    

    半夜出虚汗是啥病

    上海读者周女士问:我今年45岁,最近半年,晚上睡觉容易醒,总是半夜一两点、四五点左右出虚汗,舌头上还有齿痕,自己吃了点六味地黄丸,没有什么效果。请问半夜出虚汗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怎么办?
, 百拇医药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内科副主任王亮答: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除了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性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以及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者,如糖尿病、甲亢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主神经失调的人,也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如果存在原发疾病,需要等到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妇女更年期也容易出现盗汗症状,它常常让更年期妇女感到尴尬,甚至引起夜间失眠。这是血管舒张和收缩失调的一系列表现。更年期女性还常容易因潮热而不自觉地突然出现强烈的发热感,由躯干上部,特别是颈面部,向上扩展到头顶,然后自然消失,随之出汗,皮肤有刺激或轻度寒冷感。有的人偶然发作,有的人每在活动、进食或情绪不稳时发作,甚至频繁到每天30~50次。患者经常在睡梦中热醒、大汗且影响睡眠,以致头昏、头痛,非常苦恼。这种症状有自限性,少则半年,多则4~5年就可自行消失。症状过重时可咨询医生。▲

    
, 百拇医药
    一出汗就痒是啥病

    江西读者孟先生问:我今年50岁,一出汗皮肤就会痒,挠的时候还会发红。请问这可能是什么病?该如何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博士田野答:根据这位读者描述的情况,考虑是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根据病程长短,它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超过6周就称为慢性荨麻疹了。其特点是皮疹出现迅速,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可自行消退,且不留痕迹。病情较重的患者会伴有胸闷憋气。

    患者的症状考虑是营卫不和所致,可遵医嘱口服中药。生活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环境,居住环境要简单干净,尘螨、花粉、霉菌、装修材料是常见的过敏原;其次,饮食要清淡,牛羊肉、海鲜等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同时要注意休息。服用药物加上生活上的调理,病情就可以缓解。▲

    
, 百拇医药
    每周出透一次汗(非常提示)

    慢跑效果好 蒸桑拿没用

    如今大家上下班、外出几乎很少步行,办公室和家里更是少不了空调,出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汗憋在身体里可不是小事,经常不运动出汗,对健康极其不利,导致人吃不香、睡不着,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人生病了会出汗,有的人周围环境热一点便会大汗淋漓,有的人靠蒸桑拿来出汗,实际上,这都只是我们的肌肤浅表层在出汗,不属于身体主动出汗。一般来说,通过运动出的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健康的、由内向外的出汗。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还有助于保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顺畅。

    建议每周最好通过慢跑等运动出透一次汗,不建议每天如此,以免过于疲乏劳累,影响健康。一般来说,出透汗的标准是运动过后,几乎全身的皮肤表面都有汗液排出,而且汗液能汇聚成水滴状淌下来,出汗后感觉神清气爽、呼吸顺畅。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想出透汗可以在运动前喝点热水或热粥,有利于毛孔慢慢进入舒张的状态,直至全部打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适合出透汗。
, 百拇医药
    汗液几乎九成都是水,体内的一些电解质也会随汗液流出。因此,出汗的同时,一定要喝够水,以保证新陈代谢,并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最好多喝矿泉水,少喝碳酸饮料,多喝温水,少喝凉水。出汗后不适合大量、快速饮水,喝得多反而会降低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与渗透压,补得快排得也快。一般以感觉不渴为度,等几乎不出汗后,再慢慢补水。建议补水后多吃一些深绿色蔬菜和香蕉、橙子、苹果等水果,以补充钾元素。▲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倪 正)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