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700
家族性胃癌1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6-0938-01

    自1982年以来,在内科诊断胃癌患者中,我们发现有4个家族发生11例胃癌,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60岁,于1982年8月因上腹不规律疼痛2个月入院,血型A,胃镜诊断:胃窦部溃疡型癌。外科术后病理诊断:胃腺癌,浸润深肌层。1986年3月死于胃癌复发。其女,38岁,因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血型A,胃镜所见:胃窦部后壁见直径1.5cm溃疡病灶,白苔附着,边缘整齐,稍隆起。活检病理:有核分裂活跃的癌细胞。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浸润

    浅肌层,现健在。

    例2,患者,男,35岁,于1982年1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血型AB。因出血不止,转外科急诊手术。术中见胃小弯有3cm×4cm溃疡样病灶,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腺癌,浸润深肌层。1984年8月再次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于内科。其弟,30岁,1984年7月因上腹疼痛3个月入院。血型A,胃镜检查诊断:胃窦部癌。术后5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母8年前死于胃癌。

    例3,患者,女,69岁,于1991年2月因呕吐月余入院,血型O。胃镜所见:胃内有食物残留,幽门部隆起病变。活检病理:粘膜轻度肠上皮化生,未见癌细胞。转外科手术,术中见幽门部肿物,浸润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外附近脏器,病灶无法切除,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胃腺癌。其兄15年前、其妹9年前均死于胃癌。

    例4,患者,男,23岁,1995年3月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而入院,血型B,胃镜所见:胃窦部可见3cm×3cm巨溃疡,边缘不整齐。活检病理报告:胃腺癌。行胃大部切除。1996年2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于内科。患者祖父15年前、其父5年前死于胃癌。

    2 讨论

    在4个家族发生11例胃癌,显示胃癌患病的家族倾向有着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家族中,由于生活地域的相同,饮食条件及习惯近似,居住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起着作用。

    资料显示 [1] :癌症与维生素C、硒和水果等呈负相关,与霉变腌菜摄入量正相关。盐腌食品 [1] 胃癌高发区的居民多吃烟熏的肉干、咸鱼等高盐食物可损伤胃粘膜,对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熏制食品中含有多量多环芳烃(内含致癌物3,4苯并芘)。患者居住北方农村常吃腌制食品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饮用水中镍、硒、钴含量低,饮用地表浅水胃癌的发布率均高,喜吃烫食、进食性、三餐不定时也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696-697.

    作者单位:121001辽宁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编辑 何蓓), http://www.100md.com(许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