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1054
磁共振下肢血管造影50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下肢血管造影的技术,进一步开拓磁共振造影空间,为临床患者提供更方便、经济、快速的血管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中高档磁共振检查仪,利用拉床法进行分段扫描整体连接来显示下肢血管。结果 只要掌握好造影剂到达检查部位时间与扫描时间的配合,复杂的下肢血管造影同样能做好。结论 增强MRA大大改变了周围血管病变成像诊断方法,情况许可,应积极开展。

    关键词 MRA 进床 造影 下肢血管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75-01

    磁共振血管造影已日益普遍,特别是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MRA)以其快速、经济、无痛苦和三维显示清晰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欢迎。我院是国内磁共振血管造影开展最普遍的医院,对下肢MRA等较为复杂的检查有一些肤浅的经验,在这里介绍一下我们的体会。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用MAGNETOM Symphony1.5T磁共振检查仪(SIEMENS)及磁共振专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剂团追踪三维增强MRA。本组50例,其中45岁以上43例;男36例,女14例;阳性发现42例,占84%。

    2 讨论

    2.1 准备 (1)除常规要求外,嘱病人足够的休息,去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2)进行静脉穿刺用抗凝针头留置,以保证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射的安全。(3)病人取仰卧位,根据下肢血管走行,使下肢血管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我们一般在膝、踝关节处垫沙袋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显示远端小血管,最好用相控线圈或高信噪比线圈,我们用头线圈代之。(4)根据病人身高等具体情况,进行拉床定位,我们一般分三段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尽可能包括肾动脉以下血管。

    2.2 实施扫描 (1)设定注射参数进行造影剂团到达时间的测定扫描,我们在腹主动脉下端定位,注射剂量在3ml以下。(2)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及其参数分三次进行蒙片平扫。我们常用F13d序列,其层厚为1~2mm,层间距<10%,Flip angle25°,TR3.64ms,TE1.39ms,FOV为400mm,1次采集,用头和脊柱线圈联合应用进行冠状位扫描,3次扫描,拉床间隔5s,2次拉床每次35cm [1] 。(3)正式进行扫描,这时造影剂和生理盐水剂量及注射速度的设定尤为重要。为了既保证图像质量又考虑安全性等问题,30~40ml造影剂和25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洗是合适的。当然有些补充序列的扫描很有必要,如二维TOF序列等对显示远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有很好的辅助参考作用。
, 百拇医药
    2.3 图像处理 (1)注意做好原始资料图像的减影,这对提高血管显示的清晰度尤为重要。(2)最大度投影(MIP)法已远不如三维工作站的处理效果,所以工作站处理的图像可大大提高病变血管的立体观察效果,更有诊断价值。(3)由于用拉床法分段扫描,所以血管整体的连接情况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我们常用去除图像分隔线,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中心认真衔接,使全长血管整体显示。

    2.4 注意事项 (1)拉床要匀速,慢则可能造成交叉伪影,过急则可能导致机器停止扫描。(2)合理选择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间、次数、拉床间隔时间等。(3)造影剂剂量要适当,生理盐水助推冲洗要充分,防止静脉血栓等意外的发生。(4)所选的穿刺静脉尽可能粗而富有弹性,针头可选用大针头及尼龙针头,注射速度掌握合理,过慢可能达不到最佳显示效果,过快可能造成血管渗漏,这样既造成病人痛苦又影响检查效果。

    进床法三维增强MRA基本上克服了二维TOF法图像数据采集时间长,易受血流速度影响和侧支循环血管检查效果差的缺点,明显改善了评估周围血管的准确性。只要我们用多时相和准确的计时定位,做到造影剂到达扫描部位的时间与扫描时间的配合,一定能把下肢MRA做好,为临床提供更大的磁共振检查空间 [1]

    参考文献

    1 (美)普林斯,M.R.(美)格里斯特,T.M.(美)德巴丁,J.F.著;梁长虹等译.造影剂增强磁共振三维血流成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3-135.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MR室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金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