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1008
林毅学术思想撷英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44-02

    林毅主任从事

    外科临床工作37年,对外科疾病尤其是乳腺病的研究造诣颇深,她承先贤理法,秉中西学术,继古拓新,精于辨证,学验俱丰,深得同道、病家的认同与尊重。学术上主张“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强调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不断挖掘祖国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和引进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总结治疗乳腺病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提出各自有效的治疗方案,研制出消癖系列口服液1~6号、消癖酊、复康灵、提脓药捻、土黄连液等12种纯中药制剂及特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对乳腺炎性疾病、增生性疾病、良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受益良多,现将林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http://www.100md.com
    1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

    林师认为,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中医学,其实用性更为突出。中医学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是建筑在宏观的基础上,是理论与实践、自然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产物,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是世界医学中唯一的最大特色。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中医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实现中医现代化是振兴中医的关键,才能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而不败。因此,林师强调不仅要精通中医学理论,也应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同时注意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优势互补。临床上要重视运用祖国医学的精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贯彻整体观。同时还要积极地引进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使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更具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克服中医在疾病定位定性诊断上的局限性,弥补西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人体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重视不够的缺陷。正确的观点应是衷中参西,实践第一,确立临床疗效是唯一检验标准的观念,以治愈疾病、保障健康为目的。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百拇医药
    林师积三十余年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病”是对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机体功能失常全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病理概括。“证”则是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所做的病理概括。因此,“病”较“证”更能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是通过“证”来表现的,故“证”是识“病”的基础,不辨“证”则无以识“病”,不识“病”则“证”亦辨不清。

    林师认为,尽管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从医学发展的情况来看,不仅西医在微观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向宏观发展,而中医按照医疗实践的客观需要,在宏观/辨证继续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断吸收微观/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的成就。因此,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加促进中医学的 进步,提高临床疗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如对乳腺增生病,林师认为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荣为乳,下行为经,冲任血海在肾的主导与天癸的作用下由盛而满、由满而溢、由溢而渐虚、由虚而渐复盛,具有先充盈后疏泄的特点,冲任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乳房与子宫的变化。乳房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经前充盈和经后疏泄。经前之阴血充足,肝气旺盛,冲任之气血充盈,使乳腺小叶发生生理性增生;经后随着经血外泄,肝气得舒,冲任处于静止状态,使乳腺小叶由增殖转为复旧。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周期性节律变化,乳腺组织也出现相应增殖和复旧的周期性改变。若雌孕激素平衡失调,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持续对乳腺组织刺激,每个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没有完成从增殖到复旧的正常生理变化就又进入下一周期的异常变化,乳腺一直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之中,久而久之,引起乳腺增生。林师强调乳腺增生病病机复杂,症状轻重不一,虚实互见,临床证型表现出多型性,并非单一治法所能独任,更不能一药一方一统治疗全过程,单纯辨病更难奏效。林师体会治疗上应辨证辨病相结合,根据月经前后乳腺组织生理病理的不同变化和临床表现,分别谴方用药,将中医药周期疗法应用于临床,讲究用药时机,顺冲任应充盈时益之,沿月经应疏泄时导之,此乃顺其自然之治,符合经脉血海有满有泄的规律。故能调整脏腑功能,使气血调和,癖消痛除,效若桴鼓。
, 百拇医药
    3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中医非常重视整体,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核心。虽说中医外科的范围包括疾病生于人的体表、能用肉眼可以直接诊察到的、有局部症状可凭的疾病,如痈、疽、疔、乳房病、皮肤病等,但诸病皆与全身经络、脏腑关系密切,是全身脏腑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塞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在机体局部的表现,林师认为治其外而不治其内,实质上是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理渝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林师治病一贯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并举,标本兼顾的指导原则。如对乳腺增生病的诊治,林师认为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从而确立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以治本,疏肝活血、化痰软坚、散结止痛以治标的治疗大法,依据辨证分型不同而各有偏重。在辨证施治药物内服的基础上,配合局部中药消癖酊离子导入法,充分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并举、标本兼顾的指导原则,明显提高了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

    4 重视调护,医患配合
, 百拇医药
    林师十分注重情志因素和饮食起居对人体的影响,尤其七情所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志不畅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而致病。因此,林师临证时非常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林师治病将心理治疗列为首位。具体包括:(1)倾听与理解:耐心听取病家对疾病不适的倾诉,使之郁闷焦虑感得以宣泄,让患者感到医生的理解与同情。(2)解释与指导:对患者讲清病情,指出疾病的症结与趋向,消除顾虑,帮助患者移情易性,拥有高素质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3)鼓励与信心:据用药经验及病情发展的可能性,讲清通过系统治疗能使疾病得以减轻或治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林师亦十分重视养生之道,常告嘱患者“起居有 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应注意膳食调养,多食鱼类、豆类、瘦肉、奶类、蘑菇、海带、绿色高纤维素食品及糙米、全麦面、玉米等粗粮,改善饮食结构,调整合理饮食,身体才能强壮。

    林毅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2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老中医药专家。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司徒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