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719
Miles术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改良术式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将该术式与传统术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肿瘤切除后,将乙状结肠从腹膜后、腹膜外隧道拖出行腹壁造口。结果 (1)无腹内疝及切口疝形成。(2)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延长,避免早期切口污染,减少感染机会。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省时、效果可靠、容易掌握,易推广。

    关键词 Miles术 腹膜外 乙状结肠 造口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28-02

    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腹壁永久性人工肛门)是Miles手术的组成部分,既往的造口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外,为此,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治疗病人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8~74岁,平均52.4岁。直肠下段癌32例,肛管癌6例,均实行Miles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作一皮圆形切口,直径2~3cm,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或将其十字切开后,钝性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无需切开腹膜层,自腹横肌和腹膜之间,向(左)侧腹壁及后膜壁方向钝性分离,直至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左侧剪开处与腹腔相通,将乙状结肠近侧断端自该隧道拉出至造口处腹壁,实行乙状结肠浆肌层与腹壁圆形切口真皮层的间断缝合。术中注意:自腹膜外隧道拉出乙状结肠时,勿使肠管扭转和系膜受压。

    2 结果

    本组38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造口段肠管合并症。复习我院1988~1993年间行Miles手术经腹腔内乙状结肠造口者162例,资料记录完整的切口感染2例,造口端肠缺血坏死2例,肠脱垂1例,内疝3例,造瘘口漏1例,造口处切口疝2例。经腹膜外造口术与经腹腔内造口术相比,前者术后造瘘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接受经腹腔内乙状结肠造口术的病例,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4天,经腹膜外造口者为4~7天。我们对31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病例和134例经腹腔内造口者术后排便功能进行了随访,随访期6~8个月,发现经过3~6个月的自身训练,前者中有26例(83.5%)便前有明显感觉,后者中39例(29.1%)便前有感觉。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自1907年Miles对直肠癌行首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以来,该术式逐渐得以推广。但传统的术式是在直肠被切除后,将乙状结肠近侧断端于左下腹壁圆形切口处予以缝合,该术式的不足之处:(1)需符合乙状结肠与侧腹壁之间的间隙,如缝合不好术后易发生腹内疝;(2)造口处乙状结肠与腹壁圆形切口缝合要确实可靠,针距要适当,否则术后会在此形成切口疝。Goligher [1,2] 首先应用腹膜外法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但未被广泛使用,该术式因无乙状结肠与侧腹壁之间的间隙,故不需缝合,因造口处腹膜未切开,亦不会发生造口处切口疝。该术式适合于直肠切除术需作腹壁永久性人工肛门的病例;不适合临时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的病例。笔者体会行腹膜外法造口的病例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传统术式者长,可避免早期腹部切口的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的病人,其造瘘口控制排便功能优于传统术式的原因是粪便到达乙状结肠时,该段肠管扩张,同时隧道外壁层腹膜亦受到一定的刺激,因腹膜对牵拉刺激较敏感,可引起排便感觉,建立新的排便反射。该术式操作简便省时、效果可靠、容易掌握,易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Goligher JG.Extraperitoneal colostomy orileostomy.Br J Surg,1958,46:97-103.

    2 Goligher JG.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rectum.In:surgery of the anus and colon.4ed.London:Ailliere Tindail,1980,58,542-547.

    作者单位:123000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外科

    (编辑李 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