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编号:10622846
中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5日 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南宁会议)论文集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许赣申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人类的疾病谱也己发生改变。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尤有所长。随着西方人士对西医局限性和西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倾向于“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为中医药发挥其优势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也由于传统中药的科学性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证实和阐明,因而尚不为西方国家认可和接受。同时,中药的各种规范的建立和实施还不够健全,因而,中药业无沦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没有能够占有应有的份额,也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中药业要做到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确保以下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我们野生中药资源的时候,几乎都认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野生中药材蕴藏量的无穷大。实际上,我国现有野生资源是有限的:在中药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如不更新陈旧观念,进一步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最优利用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使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协调运转。但最根本的困难在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各自有着不同的反馈机制。经济系统的反馈机制是增长型的,它要求不断加大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因而对生态系统的资源需求是无限的:而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是稳定型的,它要求系统在发展动态中维持平衡,逐步趋向最大的稳定姿态,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生产力最大的系统。这种具有增长型机制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型机制的生态系统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就构成了自然资源利用这一生态经济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 百拇医药
    事实表明,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依托于一定的生态系统进行的。正是由于形成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对其所产生的自然生产力在数量上的有限性,因此,人们对它的开发利用或者说使“生态的经济化”的程度就应该有一个限度,从而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此相适应,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有一个适当的强度,即所谓的阈限。不到这个阈限,对资源的利用就不充分:达到这个阈限,利用效果就最好:超过这个阈限,就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允许的限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生产力资源再生能力的下降,严重的则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并进而阻滞经济发展。这个阈限所界定的数量范围,就定义了自然资源利用适合度(或称适度)的量的含义。

    中药资源利用的适度,既有生态学上的含义,又有经济学上的含义。前者是指中药资源利用的生态适度,它表明中药材的经济利用要受到生态系统供给中药资源能力的有限性的约束,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限度;而后者则是中药资源利用的经济适度,不违背经济有效的原则。一般来说,生态适量与经济适量往往是不一致的。如对中药资源的某一利用量,从生态学意义讲是适度的,但在经济上却可能无效或效益不高;同样,对中药资源的某一利用量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利用规模也许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能所能承受的能力。
, 百拇医药
    二、中药业本身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中药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内容:

    1.生产技术与工艺工程化

    中药业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工程化,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用的医药规范,通过对中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进行开发研究,确保研制现代新型的中药剂型,使中药产品能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2.系列标准规范化

    中药业现代化,首先离不开中药法规的现代化。有关中药的法规和政策,应给中药业现代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法规要支持创新,保护先进,淘汰落后,而不应该保护落后,抑制先进,遏止创新。

    中药业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中药法规,这不仅需要中药业全体同仁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的勇气。
, 百拇医药
    从历届药典到部颁标准,从药品管理法到新药审批办法和中药品种保护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改革开放中都为中药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面对全球滚滚而来的高新技术浪潮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冲击,面对中药业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药法规怎样改革?这是关系到中药业现代化的成败的大事。

    俗话说,变革先变法。只有中药法规率先改革,才会有中药业的改革:只有中药法规的先行现代化,才会有中药业的现代化。中药品种现代化,离不开新药审批办法的改革,中药企业现代化,离不开国家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和改革。

    西医药的发展,迄今仅有200年历史。在其初期,乃至本世纪初叶,药品还可以随意上市,无需任何批准。但随着几次西药重大毒害事故的出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药品管理日渐严格,制订了各种标准,用以规范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监督等等,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在我国存在数千年,而且至今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所应用,足以说明其有存在发展的内在价值;之所以尚未作为药物进入西方国家,之所以未能在国内外药品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一套让人相信并能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靠的标准体系。建立这套标准,既要保持中医药特色,又要充分考虑国际惯例,才能使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步为国际所接受。

    3.中药优良品种产业化

    我国中药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且主要以出口原料药为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优良品种并未真正实现产业化和现模化。

    优良的中成药应该具有明确的、良好的临床疗效、使用安全,质量可以控制。一个优良的中成药品种要达到产业化,就必须形成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益的规模化,前者应该作到原料基地化和工艺工程化,后者则要求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中药优良品种的产业化、规模化对开拓国际传统医药市场,逐步加大我国在国际草药营销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和加速我国的中药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的建议与对策为:
, http://www.100md.com
    (1)把住新药审批关,杜绝中成药产品的低水平重复

    新药审批部门一定要严格审批新药,可对疗效不明确的或疗效不优于目前在临床上所用的同类产品的新药品种,经实验室或临床验证不能证明其安全性的新药品种以及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的新药品种,应一律不予批准。

    (2)组建有权威性的“药品评价”机构

    该机构的功能主要是对已在临床上使用的同类药品,定期根据其疗效、安全性及质量的可控性进行重新审评,优胜劣汰,保留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逐渐净化目前的中成药市场,为优良品种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

    国家应支持企业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的界限,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优化组合,引导现有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分工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使目前的近千家较小的中药生产厂家逐步合并为上百家较大的中药生产集团。在行业内选择若干家骨干中药生产企业予以扶持,使之建设成为具有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
, http://www.100md.com
    (4)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以品种为中心的发展方针

    优先支持具有自己特色优良新品种的生产企业发展,限制没有自己特有品种的生产企业的发展,不再批准没有自己特有优良新品种的新厂投产。依靠科技进步,结合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大多数中药厂都引进了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一些中药厂也可以生产新型的中药剂型,如哈尔滨制药厂的双黄连粉针剂、天津中药六厂的速效救心丸等,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开发的缓释剂、靶向剂等。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具有疗效迅速、可靠、服量小等优势,一进入市场就受到青睐,成为畅销产品。产量也随之上升,形成一定的规模。

    (5)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争取使产值超亿元的名牌中成药的企业进一步实行品种的产业化,进而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实现大集团、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与否,是中药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许赣申、顾培亮。中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与障碍.天津药学,200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