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0期
编号:10609881
电针下合穴为主治疗术后胃瘫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0期
     病历摘要

    患者,女,年龄13岁,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而住院,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于2003年8月30日进行十二指肠复位术,术后采用胃肠减压引流,术后第四天,仍无肛门矢气,上腹胀滞不舒,采用肠内外营养及加强胃动力的药物治疗无效后请针灸科会诊。诊时:患者肠内外营养中,胃肠减压引流量大于800ml/d,X线全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提示:胃下垂,十二指肠郁积症,胃蠕动差。患儿神萎,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质暗淡,苔中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治则:健运肺胃,和胃降逆。电针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均双侧,留针30min,每日一次。针刺5天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减少,自觉腹中有蠕动感,肛门矢气较多,可进少量半流质,无恶心呕吐。治疗8天后拔除肠内营养管和胃肠引流管,进半流质,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胃动力恢复,巩固治疗2天后,所有症状均改善出院。

     2 讨论

    本病例中医认为腹部手术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中焦气机受阻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针刺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大肠腑下合穴上巨虚,加之内关手厥阴之络穴,又为阴维交会穴,下膈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有宣通上中二焦气机的功能,诸穴配伍具健运脾胃,和胃降逆,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术后胃瘫的胃肠蠕动和促进胃肠的功能恢复。

    通过本案,如临床上出现胃瘫,不妨尽早配合针刺治疗,以减轻病者的痛苦,尽快康复,愿同道不妨验证。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214001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百拇医药(徐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