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870
假装生活在宋朝.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0日
第1页
第7页
第17页
第27页
第36页
第65页

    参见附件(1928KB,197页)。

     假装生活在宋朝是关于宋朝历史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宋朝的各个方面的社会风貌,包括穿衣住行,官场奋斗,婚丧嫁娶等等内容,语言幽默,十分好看。

    假装生活在宋朝内容

    本书选择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富庶、政治最开明、“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为文本对象,形成一部“漂”在宋朝的全新生活指南,一部开启宋朝穿越之旅的完全攻略。作者以近100万字的史料阅读查证为依托,以通俗幽默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宋朝的整个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职场奋斗,精英文化,婚姻家庭,时尚娱乐……每份史实,皆有出处,绝无乱造。

    打开《假装生活在宋朝 : 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读者便是这本书的主角,以一个宋朝人的身份,原汁原味地体验宋朝的民俗民风、社会生活,使读者获得历史知识的滋养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魅力。

    这些你造吗?

    1.汴梁的时尚达人怎么穿?

    节假日黄金周如何度过?

    2.夜市都有哪些娱乐?

    美男天团、相扑宝贝更胜于当今!

    3.名人朋友圈都晒哪些?

    不懂斗茶、品酒、香道?

    怎么能称自己是宋人?

    4.别再为早点烦恼,宋时早点的丰富超乎你想象!

    5.单身狗如何脱单?

    宋时的婚礼到底有多讲究?

    6.在宋代开封,做京漂的你

    怎么办理居住证?如何买房?

    7.异地高考办理哪些证件?

    怎样考公务员?

    8.在宋朝开店,都办哪些手续?

    屌丝怎样才能逆袭成霸道总裁?

    9.在高薪高福利低风险的

    文官仕途中怎样进阶?

    书籍作者资料

    马骅

    先后从事新闻宣传、广告创意策划等工作。在国内省部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行业分析文章约20万字。

    作为主创参与策划《白鹿原》《大唐荣耀》《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多部历史剧及口碑大剧省级卫视黄金时段推广项目。

    曾为配合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42集电视剧《五鼠闹东京》在安徽卫视播出,策划并出演宣传片《新春欢乐宋》节目(共21集)。该节目以活泼的方式,介绍了宋朝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原真实的历史。

    朝廷工作服体现着等级

    在为这一趟穿越旅行做准备时,您可能发愁,带什么衣服呢?最终您决定分场合来准备。正式场合预备了韩版欧版的西装,中式的立领;休闲场合准备了T恤、夹克、牛仔裤,这基本上是您在现代的着装路线。

    您觉得这是万全之策,想法自然不错,可是咱们告诉您,没用!您的这些衣服,在宋朝就是奇装异服。您觉得好看,人家还觉得您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怪物呢!毕竟审美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咱们建议您到表演服装租赁店去一趟,您跟老板说,租一套古装圆领袍衫、一顶裹巾和一双布鞋。这是宋朝男子最常见的打扮,尽管现代人隔着千年左右肯定不能做出和宋朝一样的服饰,但至少可以减少差距,您落地宋朝的时候,在人们的眼光中,也不显得那么另类。

    到了宋朝之后,您应该尽快置办几套服饰,这样能在最短时间使得您的第一印象被宋朝的人所接受 ......

    假装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马骅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17.6

    ISBN 978-7-214-20813-2

    Ⅰ.①假… Ⅱ.①马… Ⅲ.①社会生活-历史-中国-宋代 Ⅳ.①D69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20770号

    假装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

    著者:马骅

    责任编辑:朱超

    装帧设计:琥珀视觉目 录

    推荐语

    前言

    第一篇 城市套路深,涨点姿势保生存

    第1章 “姐姐”?这可是亲妈|家庭与称谓

    一、皇宫称谓有规矩

    二、民间称谓有公式

    第2章 首先要有个小目标:京城户口|户籍制度

    一、住满一年就能拿到京城户口

    二、只要肯努力流民也能摇身变官户

    第3章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走遍大宋|货币制度

    一、“弱鸡”形象确实片面

    二、储备货币前先储备货币知识

    第4章 做个房奴,关键要Hold住|住宅建筑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廉租房制度

    二、土豪建房也得守规矩

    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第1章 爱江山,谁能青史留名|皇位更替

    第2章 高薪高福利低风险,画面太美|文官仕途

    一、文官乃理想职业首选

    二、考科举,演好文官升职记

    第3章 薪资水平不赖,地位却属备胎|武将仕途

    一、做武将要甩掉自卑心理

    二、没有背景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第4章 霸道总裁,就是那么炫酷狂|商人地位的提升

    一、个人努力也要看历史进程

    二、五湖四海,第一桶金在哪里

    第5章 脑洞大开,丝也可以逆袭|市井职业

    一、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二、励志路上总有逆袭的偶像

    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

    第1章 唱一首《爱情买卖》,锣鼓喧天|皇室婚典

    一、政治利益牵起的红线

    二、皇家婚礼秀的是奢华

    第2章 首选高学历,爹,给捉个绿衣郎|榜下捉婿

    一、中了进士,地位和美人同收二、香饽饽自然要争先抢后

    第3章 媒人是单身狗的终结者|民间婚俗

    第4章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妻妾关系

    一、地位迥异都是源于男权思想

    二、斗争是妻妾关系主旋律

    第5章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得是多大的误解|再婚

    一、程朱理学并非主流

    二、离婚与再嫁有法律保护

    三、再婚也是有风险的

    第四篇 舌尖上的大宋,且吃且珍惜

    第1章 有钱就是任性,饭局就是身份|社会阶层饮食

    一、宫廷大食堂烹的都是银子

    二、官宦土豪奢靡得都矫情

    第2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吃了呗|美食汇

    一、早餐,营养全面不是问题

    二、午餐,必须有硬菜

    三、晚餐,夜市小吃管饱管好

    第3章 一盏香茗,一言不合就是一场较量|茶文化

    一、好茶总是向京城进发二、斗出来的儒雅与品位

    第4章 释兵权、吟诗写词之必备,也是醉了|酒文化

    一、名楼从来不藏功与名

    二、名酒以及它的知音们

    第五篇 男神女神,时尚达人之路

    第1章 兄台,目前流行什么款|男子服饰

    一、朝廷工作服体现着等级

    二、东坡巾是苏轼引领的流行风

    第2章 都市丽人,主要看气质|女子服饰

    一、衣裳与气质,李清照很内行

    二、缠足是变态的审美

    第3章 所谓颜值,也得靠饬|发型与美妆

    一、美还是要从头开始

    二、颜值直指化妆品

    第4章 闻香识美人,上流奢华风|香道

    一、香料基本都是进口货

    二、香水挥洒出的文雅更氤氲

    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

    第1章 名士的朋友圈,最爱晒旅行|名胜一、文人相轻倒是少见

    二、山水之乐也是家国情怀

    第2章 在这里,柳永安静地做着美男子|青楼

    一、去青楼找个词人多半不落空

    二、柳永的情歌摄谁魂魄

    第3章 美男天团,皇家人真会玩|蹴鞠与马球

    一、足球,皇宫杯锦标赛

    二、马球,从军训项目到娱乐运动

    第4章 奇葩的粉丝就是那么多|瓦市勾栏

    一、繁华都市的娱乐中心

    二、曲艺是说唱的艺术

    三、戏剧才算“大片”

    四、杂技玩的是惊险刺激

    五、武术,从战斗到表演

    第5章 什么相扑士,弱爆了,且看相扑宝贝|女子相扑

    一、相扑曾是岳家军的练兵秘诀

    二、女子相扑,扑到的都是观众眼神

    第七篇 节假日黄金周,这盛世如你所愿

    第1章 一年之首,此元旦非彼元旦|春节一、一年之首的国家庆典

    二、民间过年热气腾腾

    第2章 踏春,上坟不妨碍游乐|寒食节

    一、担酒上坟祭祀先人

    二、寒食其实是快乐的

    第3章 祭祖先,顺便吃碗馄饨|冬至

    一、冬至大似年,皇帝得祭天

    二、古代教师节,祭祀孔子

    第4章 少年,人约黄昏后吧|元宵节

    一、灯是元宵的海洋

    二、人是流连的夜猫

    第八篇 谁都会有那么一天,人生终点站

    第1章 规律逃不脱,入土方为安|民间丧葬风俗

    一、丧礼,为逝者的“未来”

    二、葬礼,让逝者“入土为安”

    第2章 观念,居然如此超前|火葬

    一、观念因佛教而变

    二、身后事的儒佛之争

    第3章 礼节,皇帝都得照办|吊慰一、吊慰,论情感更遵礼制

    二、赙赠,是心意也是尊重

    第4章 不孝的官员,何止被吐槽|丁忧制度

    一、公务员必须守孝三年

    二、弄虚作假,那就别混公务圈了

    结语

    从未断代,借《假装生活在宋朝》聆听绵延不绝的历史呼吸。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朝代可以在某个特殊时刻戛然而止,可万众苍生的生活

    ——浙江漂牛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风起中文网站长 漂牛

    习俗的人情世故,都有幸在灵动的文字镜头下一一浮现。

    生的全景式宋朝社会生活画卷。两宋320年人们的生活观念、方式和状态,以及隐于

    比《清明上河图》视角更广阔、内容更丰富、细节更入微的历史读本,动感丛

    ——起点中文网著名作家、《民调局异闻录》系列作者 耳东水寿

    宋朝呼之欲出,令人神往。

    被宏大叙事忽略的历史细节与碎片,捕捉俗世生活里的宋朝表情,一个别有洞天的

    历史的细节引人入胜的原因,就在于它更贴近原生态,更贴近人的存在。打捞

    ——历史畅销书作家、《大清钱王》《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作者 萧盛

    旖旎而来,历经沧桑的容颜,竟然新鲜如昨。

    调动所有感官,望闻问切,妙趣执笔,复盘盛世之下的生活棋局。璀璨宋朝,——历史畅销书作家、《被遗忘的盛世》《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作者 张嵚

    感念。

    华,听雁门的铿锵铁马,叹临安的如醉香风,在千百度的辗转留恋间,寻一种情怀

    生活在宋朝的名义,做一叶轻巧的扁舟,徜徉在青翠风景之间,看汴京的喧嚣风

    如果说历史如画,那么两宋王朝,就是其中最为清秀的一片小桥流水,以假装

    ——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作者 月关

    壁听的绯闻,这样的历史作品会有什么?热气腾腾的生活,人间烟火的宋朝!

    没有金戈铁马的疆场,没有波谲云诡的宫闱,没有风口浪尖的权谋,没有帘窥

    推荐语——成都九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雪峰

    出,范仲淹、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没有从根本得到实现;但是他们为人、为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提

    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1943年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给出结论,华夏民族之文

    和吴晓波先生一样对宋朝做出高度评价的,其实早就大有人在。

    说:“宋朝。”

    回到中国哪个朝代?”这位《大败局》系列和《吴敬琏传》的作者,想了想

    曾经有人问“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如果您能穿越,您最喜欢

    是的,它就是距离我们千年之遥的宋朝。

    来”。在它的时代,有这样微言大义、意蕴无穷的深刻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月”。在它的时代,有这样柔肠百结、瑰丽妖娆的婉约风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代,有这样豪迈雄浑、热血喷张的激烈壮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在它的时

    翁”。在它的时代,有这样遗恨无穷、心有不甘的复兴之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的时代,有这样随遇而安、悠闲自适的旷达人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它

    之乐而乐”。在它的时代,有这样抱负填膺、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前言的精神意气一直影响到最近时期的中国。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

    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

    到宋代。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他在《中国:

    传统与变革》中说,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

    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他陈述宋代的城市生活是“自由而奢华”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

    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

    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宋朝取得的耀眼辉煌,在中外学者的笔下一一呈现,打破了关于宋朝“积贫积

    弱”的不公正评价和误解。

    宋朝自开国之君赵匡胤始,崇文抑武,导致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场搏击中屡

    屡以不思进取的弱者形象出现,最终也为外族灭国,是以被冠上“弱宋”之称。但

    由赵匡胤开启、贯穿始终的文人治世,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造就出无与伦比的全

    民盛世。

    超百万人口的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乃当世冠

    绝天下的商业繁荣大都会,坐拥十倍于同时期欧洲最大城市的人口,彰显着宋朝经

    济的蓬勃气象。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异常的一颗明珠,散文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

    横空而出的宋体字、举世无双的《清明上河图》和革命性的活字印刷术,等等,见

    证着宋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登上封建时代的顶峰。这些斐然成就,得益于对文

    人、文化艺术的宽容和提携,因此宋朝也被冠以中世纪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誉。

    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宋朝社会趋于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文化。这样的宋朝,被有识之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幸福感的朝代。

    假如给您一次穿越的机会,假如您和吴晓波先生的愿望是一致的,那么来吧,一个最具幸福感的宋朝人吧!

    带着这本穿越宋朝的生活指南和必备攻略,开启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旅程,做

    民俗民风、社会生活。

    的身份原汁原味体验一回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职场奋斗和文化娱乐等

    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假装生活在宋朝,您将成为这本书的主角,以一个宋朝人第一篇 城市套路深,涨点姿势保生存

    第1章 “姐姐”?这可是亲妈|家庭与称谓

    一、皇宫称谓有规矩

    对读者您来说,了解一段社会史,通常的渠道是阅读前人的史料和后人的文

    章。在浩瀚的知识体系中,您是一位理性的观察者。如今的人们每每讲求“体

    验”二字。从您翻开这一页开始,咱们给您的设定就是一位亲身体验者和唯一主

    角,以穿越的方式前往宋朝,做一段感性的社会史之旅。穿越是一场特殊的旅行,它同样需要事前做好功课,熟悉攻略,从您落脚、开口的一刻起,处处充满了学

    问。

    皇宫是众多“今穿古”题材的首选之地。一是它和普罗大众有着遥远的距离,充满神秘感。二是从社会史考察的角度,它也是您穿越旅行经典路线上的必去“景

    点”。因此,就让您的这次宋朝之旅也从皇宫开篇吧。

    找准坐标,目的地宋朝,身份皇子。一瞬间,当您缓缓地睁开眼,发现自己已

    经置身于一个古香古色的房间里,未及喘上一口气,便听见一个声音惊喜地喊

    道:“官家、圣人,二大王醒了。”这句话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建议您闭上眼睛装

    一会儿晕。

    利用装晕这会儿工夫,您尽快消化一下那句话所包含的信息:首先,“官

    家”是您宋朝皇帝的专用称呼。在宋朝,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有时也称“大家”或“官里”。但您现

    在作为皇帝子女中的一员,却不可以称他为“官家”。也许您会得瑟:这还不简

    单?不就是叫父皇吗。

    您如果真这么叫了,估计马上就会听到“病糊涂了”的叹息。在宋朝,“父

    皇”和“皇帝”都属于书面语,不用作口头称谓。日常生活中,与寻常百姓家一

    样,皇子皇女称呼自己的父亲皇帝为“爹爹”。在正式场合或重要事宜中,则和大臣们一样,应该称皇帝为“陛下”。至于电视剧中最流行的“皇上”一词,并不存

    在于宋朝的口头称谓中。书面语中会称皇帝为“今上”或“上”,把“皇”与“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写的例子很少。另外,“万岁”应该算是一种

    皇帝专用的祝福语,也不能用作称谓,例如:朝会见皇帝时,三呼万岁。大臣单独

    面奏时,则称“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那么“圣人”又是哪位呢?别急,先看看《铁围山丛谈》中的一句话:“国朝

    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

    子。”这句话就是告诉您:朝廷、皇宫里的人称皇帝为官家,称皇后为圣人,称嫔

    妃为娘子。

    听过文圣武圣、酒圣诗圣,没想到宋朝皇后也称圣人吧?比如皇后姓刘,就可

    以叫作“刘圣人”。但这还是别人的叫法,以您现在皇子的身份,却不能这么叫。

    于是您就问了:那我该叫皇后什么?母后?您这么一叫,又“病糊涂

    了”。“母后”一词与“父皇”一样,在宋朝只能用作书面语。皇子皇女无论是否

    皇后所生,在平时口语中,都得称皇后为“孃孃”或“娘娘”。但同时,“娘

    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称谓。因此,皇子皇女们称皇后为“孃孃”的概率应该比“娘

    娘”大得多。在正式场合,皇子皇女们可以和大臣们一样,称皇后为“皇后娘

    娘”。

    现在,只剩下一个“二大王”还不清楚是谁的称呼了。这屋子里,一个官家、一个圣人,还有一个正躺在床上装晕的您。“难道二大王就是我?”没错,二大王

    就是您,您就是二大王。您心里嘀咕开来:“不是应该叫殿下吗,难道这里是山寨

    版宋朝?”

    根本就没错,您不用嘀咕和质疑。在宋朝,只要您还是皇子身份,身份低于您

    的人都得敬称您为“大王”,“二大王”就代表着您现在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如

    果您特喜欢“殿下”这个称呼,那就努力争取升职吧,等您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的

    时候,您就会如愿以偿被敬称为“太子殿下”了。

    等把这些信息消化完了,您缓缓睁开眼睛,一对相貌堂堂、气质高贵的中年男

    女已经站在床边,关切地注视着您。您酝酿一下感情,声情并茂地喊:“爹爹,孃

    孃。”您心里正要为自己的演技点个赞,一位衣饰华贵的妇人突然扑到床头,比您更加声情并茂:“二哥,你总算醒了,姐姐我都快急死了!”

    您这回是真的晕了:“又是哥又是姐,这位阿姨,咱俩到底谁是谁的哥,谁又

    是谁的姐啊?”

    简单跟您说明一下吧:这位阿姨是您现在这个身份的生母,你得叫她“姐

    姐”;您现在是这位阿姨的亲生儿子,她得叫您“哥”。

    这看着辈分有点乱,那就解说得再具体一些:前面讲过,宋朝妃嫔的统一称谓

    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称呼妃嫔的份位封号,比如淑女张氏,可称其为“张娘

    子”“张淑妃”或“淑妃娘子”。对于身份是妃嫔的生母,皇子皇女们只能称其

    为“姐姐”,而不能用宋人对母亲较为普遍的称呼“娘”或“娘娘”来称呼她。所

    以在宋朝皇宫里,您千万别乱叫“姐姐”,不然很容易惹人误解,人家会问:“究

    竟谁是您生母,您究竟几个生母?”

    那么,为什么您的生母又要叫您“哥”呢?其实,此“哥”非彼“哥”,称呼

    您为“哥”的人,也并不是只有您的“姐姐”一个,而是整个皇室家庭成员对皇子

    皆以“哥”称呼,比如:赵构是赵佶的第九个儿子,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佶

    是宋神宗的第十个儿子,神宗皇后向氏称赵佶为“十哥”。皇子兄弟之间也

    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神宗赵顼是岐王赵颢的兄长,但他称

    赵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女性朋友可能会问:前面讲了那么些内容,大多是跟皇子相关的信息,难道身

    为女性,我们就没有到皇宫里去体验一把的机会吗?

    这一点,您倒是完全不必担心,在皇室家庭中,女性成员远远多于男性成员,因此女穿越者的体验机会只会比男穿越者多。

    咱们就暂且给您置换个身份——皇女。宋朝皇室对皇女一向待遇优厚。但有很

    关键的一点您必须注意:首先要关注一下身边的人怎么称呼您,如果称“公主”,您就安心于皇室的安稳生活吧;如果称您为“帝姬”,那您还是趁早麻溜地跑路

    吧。

    为什么?在北宋前期与中期,皇女的官方称谓及当面称呼都是“公主”。北宋晚期,宋

    徽宗接受蔡京的提议,改公主为帝姬,帝姬一号存续约十年时间,北宋就覆灭了。

    之后,南宋建立,又恢复了公主的称谓。

    明白为什么了吧?被称呼为“帝姬”,意味着十年之内就要承受亡国之灾,亡

    国的皇女能有什么好命运呢?

    您又问了:那我选好年代,穿越成公主后,与其他公主之间的称呼是不是就类

    似于皇子们互相称“哥”,不论大小,都以“姐”相称?

    举一反三,没错!皇女们之间的确互称“姐”或“姊”,也是无论长幼,按排

    行区分。比如:七公主称三公主为“三姐”,三公主则称七公主为“七姐”,而不

    是“七妹”。皇子与公主之间则按对方在兄弟或姐妹中的排行互

    称“哥”或“姐”。例如高宗赵构在兄弟中行九,柔福帝姬就称呼他为“九哥”,而赵构称呼在姐妹中排行为“二十”的柔福帝姬为“二十姐”。

    与皇子不同的是皇室中长辈对公主并不以“姐”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

    时可叫名字,在正式场合就称呼封号。比如您的封号是“福康公主”,皇帝或皇后

    可以直接叫您“福康”。

    咱们把镜头切换回您穿越成功的第一现场,官家、圣人、娘子分别表达了一番

    对您的殷殷关切之情后,各走各路了。您躺在床上正思考人生,一位姑娘走进了宫

    室,一边对您行礼,一边口中自称“妾”。妾?您可别想多了,这位姑娘虽然自

    称“妾”,却不是您所认为的小妾,这里的“妾”只是谦称而已。

    皇宫里除皇族成员之外,还有另外两种常住居民,一种是专门侍奉皇族成员的

    宫廷女性,统称为宫内人或宫人。另一种是明清时期被叫作“太监”的人,在宋朝

    统称为内侍或宦者。

    宫内人又分为没有品级的内人和有品级的女官。在您这位皇子面前,没有品级

    的宫内人要自称“奴婢”,有品级的女官自称“妾”。所以,前面那位姑娘才会自

    称“妾”。

    同理,内侍也分为没有品级的内侍和有品级的内臣。在皇族成员面前,没有品

    级的内待一般自称“小底(的)”,内臣则可自称为“臣”。所以当您看见一位宦官自称“臣”,而不是电视剧里经常听到的“奴才”时,可不要觉得奇怪。

    至于您对宫内人和内待的称呼,亲近一些的,您可直呼其名;关系疏远一些

    的,可采用“姓+内人”或“姓+官职”的称呼方式,比如张内人、梁都知;“奴

    才”“宫婢”这类词,只会出现在主人生气骂人的时候。

    前面说了各种您对别人、别人对您的称谓,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室成员,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面前,您又该如何自称?

    如果您是一位女性朋友,假设您就是太后,您一开口自称“哀家”,就会引得

    全场肃穆。为什么?人家误以为您要开口唱戏呢。原来“哀家”一词只存在于戏曲

    中孀居太后的自称,而现实中,宋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自称应该是“老身”。

    假如您的身份是皇后,用自称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分场合了:正式场合中,您

    面对皇帝时要自称“臣妾”;皇太后下制令时,您应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

    时,则自称“吾”;到了日常生活中,您就可以用最常见的“我”了。

    至于嫔妃的自称,更要慎重:面对皇帝皇后时,您要自称“臣妾”或“妾”,在品阶不高的情况下,自称“奴家”或“奴奴”;日常生活中,您可以自

    称“我”或者“本位”。注意了,不是“本宫”,因为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

    阁、阁分或位。

    与其他皇室成员相比,公主在口语上受到的限制较少,在帝后面前,也可自

    称“我”或“吾”,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

    假如您是一位男性朋友,身份是皇子,在日常生活中,您的自称可用“我”或

    者“吾”;面对皇帝皇后时,则要自称“臣”,但不能是“儿臣”,宋朝并没

    有“儿臣”这个词的存在。

    宫廷剧中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专属自称——朕。是的,它是皇帝的自我称

    呼。但实际上,作为皇帝,不需要任何时候都用“朕”自称,只有在朝堂上、与大

    臣议事或在正式场合与宫眷谈正事,才会自称为“朕”。而平时在内宫与家人或亲

    信、近侍轻松闲谈的时候,还是用最简单的字自称——我。但面对曾经是帝后的长

    辈,皇帝却仍然要自称“臣”。《铁围山丛谈》中就有这样一段记录:神庙(神

    宗)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在这里就可见已是皇帝的宋神宗面对太皇太后曺氏,仍然要自称为“臣”。

    咱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的称谓,尽管有些繁琐,但也是考验

    一个人是否文明礼貌的第一道题目。尤其作为一名穿越者,您更是要上心,做好功

    课。

    二、民间称谓有公式

    体验过皇室家庭生活后,您决定再去民间百姓家里,换个身份考察对比一番。

    行,马上更新旅行线路。出发之前,您得先预习一下宋朝民间家庭的主要构成模

    式:宋朝法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在这种制度

    下,除去少部分人丁不旺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家庭,民间百姓家庭基本上是一种大

    家族聚居的模式,比如一对老年夫妻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各自成家,生育子女若

    干,之后孙儿辈的成员又各自成家、生儿育女……无论家庭成员有多少,只要这对老

    夫妇还在世,这个大家庭就不能分开,三个儿子各自的小家庭按排序以“大房、二

    房、三房”加以区分。这种中间以壮年兄弟夫妇为核心、上养老人、下育子女的直

    系和旁系血缘关系并存的复合型家庭在民间家庭构成模式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最

    具考察价值。

    当您进入一个民间大家庭中,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认亲戚是必不可少的,但问题是您知道自己现在是谁吗?

    想要明确身份并不难,您只需留心一下家中仆人对您的称呼,就基本能推断出

    自己在这个家庭里的身份了。在宋朝,仆人们称呼男主人为“阿郎”,女主人

    为“娘子”;称呼主人的儿子为“郞君”,女儿为“小娘子”。如果主人有多个儿

    子或女儿,则在“郎君”“娘子”前面加男女分列的家族排行,例如“大郞

    君”“二郎君”“大娘子”“三娘子”等。如果仆人称呼您为“三娘子”或“三郎

    君”,就说明您是这个家里儿孙一辈排行第三的女孩或男孩。

    但“娘子”“郎君”并非只限于仆人称呼主人,而是社会中人们对女性与男性

    的一种通用敬称。即使是与路人打招呼,只要对方年龄不是太大,您称一声“娘

    子”或“郎君”准没错。如果遇上个小萝莉、小正太,您可称呼为“小娘子”“小

    郎君”。对于您熟识的男子或女子,您可以采用“姓+行第+郎娘”的方式称呼对

    方,如武大郎、杨六郎、孙二娘等等。此外,家中的长辈也会以“郎”“娘”称呼儿子、侄子、女儿、侄女,如“三

    郎”“三娘”之类。“郎”还可以用于称呼女婿,以“姓+行第+郎”的方式相称,如程四郞。“郎妇”则是对儿媳、侄媳的通称。但在一些较为正规的场合,宋朝人

    通常称呼亲生儿子为“息子”,称儿媳妇为“息妇”或“新妇”,称呼亲生女儿

    为“息女”,称女婿为“女夫”。

    如果您是家中晚辈,您又该如何称呼长辈们呢?曾祖父、曾祖母还在世的话,您可分别称呼他们为“公公”“大妈妈”;称呼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称

    呼祖母为“娘娘”“婆婆”“太婆”等。对于父亲的称谓,民间使用最广泛的

    是“阿爹”或“爹爹”,母亲的常见称谓有“娘”“娘娘”。儿媳妇称呼公婆

    为“阿舅”“阿婆”。女婿称岳父为丈人或泰山,称岳母为丈母或泰水。

    假如您是一位女性朋友,到了宋朝,您得留意了,不能乱叫“老爷”。“老

    爷”是官宦人家妻子对丈夫的专用称呼,妻子以外的人不能这么叫。

    如果是在平民百姓家里,您可称丈夫为“官人”,丈夫称您为“娘子”。这大

    概是当时夫妻间使用最为广泛的称呼。至今民间仍会把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

    官”“新娘子”。

    当只有夫妻两人的时候,您不妨对丈夫甜甜的喊一声“良人”,丈夫称对您的

    称呼亦为“良人”,这与现代“心肝”“宝贝”之类的昵称有点相似。

    在别人面前,您要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外人”,文雅点的就称做“外子”,丈

    夫则把自己的妻子谦称为“贱内”“家内”。

    这些常见的通用称呼,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您最好还是了解几个比较有特色、有爆点的称谓。您可要记牢了,没准儿哪天就能用上:

    “妈妈”这个词的含义颇为广泛,即可以用来称呼祖母,也可以用来称呼母

    亲,还可以作为对老年妇人的一种敬称。假如某天,您需要问路,对方是一位年过

    六旬的大娘,您实在叫不出“娘子”这个词,就可以敬称一声“这位妈妈”。人家

    只会觉得这年轻人挺懂礼貌,而绝对不会误认为您想认干亲。

    假如您来到了宋朝的岭南一带,会听到当地人称呼父亲为“郎罢”。而到了西

    南边陲、川陕交界一带,您又会听到关于父亲的另一个有趣称呼——“老子”。这里的“老子”并非年纪大的人才可以用,只要您有了儿女,哪怕今年只有十八岁,都可以自称或被人称作“老子”。

    “义父”与“义子”就我们现代对于词意的理解是“干爹”和“干儿子”的关

    系,但在宋朝,“义父”是指继父,“义子”是指再嫁之妻与前夫所生的儿子。所

    以到了宋朝,您千万别乱认义父,这和现代是两码事。

    对家中女儿、侄女,长辈们还可以叫“姐”,比如“大姐”,就是指大女儿或

    大侄女。但作为同辈的兄弟或姐妹,您却不叫她们“姐”或“妹”,而是称姐姐

    为“女兄”,称妹妹为“女弟”。如果是堂姐妹,就称“从女兄”、“从女弟”。

    在后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您跟人吵架,骂一句“小妇养的”,对方大概

    会气得暴跳如雷,但到了宋朝,人家顶多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小妇”在宋朝是对

    小儿媳的代称,而非是对小妾、外室的蔑称。假设您家中有三个儿子,对于儿媳妇

    的称呼就可以按妯娌排行分别称作“大妇”“中妇”“小妇”。同理,女婿也可以

    按排行分别称作“二女夫”“三女夫”,意思是“二女儿的丈夫”“三女儿的丈

    夫”。

    生活在民间家庭里,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宦、富贵之家,社交活动是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向您普及一下亲属以外人员的称谓。

    在宋朝,“公”“丈”泛称年长男子及父辈尊长,面对一位身份尊崇的年长

    者,您可以称其为“公”,如称王安石“王公”。与“公”相比,“丈”的使用面

    会更加广泛一些。假设您要与一年长者打招呼,但又不清楚对方身份,就可以称对

    方一声“老丈”。当您与某位父辈尊长熟悉到了一定程度,则可以用“姓+行第

    +丈”的方式来称呼对方,如富弼把范仲淹当作亲爹一样尊敬,就称他为“范六

    丈”。

    在宋朝,平辈之间最流行的称呼有两种:一是以兄、弟、友相称,年长称兄,年少称弟或友。苏轼在《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序里写道:“汉公兄见寄诗一首”,其中的“汉公兄”,就是苏轼对同年兼同学家勤国的称呼,“汉公”是家勤国的

    字。二是以字相称,如司马光称呼王安石为介甫,王安石则称其为君实,但这种称

    谓方式仅限于在北宋使用,到了南宋则既讳其名,又讳其字。对于同辈朋友的妻子

    则一律称“尊嫂”。当然了,无论是称兄道弟,还是以字相称,都是建立在交情比较好的基础上才

    能使用。您也许会问:我刚刚来到宋朝,短时间内,和别人哪来的深厚交情,我总

    不能见人就喊“喂”吧?

    问题解决起来也不难,对于没有交情或交情寻常的人,您可用以下三种方式称

    呼对方:

    一、称官位、封号。宋朝的许多官名都比较长,人们习惯于使用其中的两个字

    简称,比如有官员姓王,任职资政殿大学士,您就可以称其为“王大资”。对于朝

    廷官员的妻子,您可按外命妇的封号称呼对方,如国夫人、郡夫人、淑人之类,最

    低等的是孺人。以官位、封号相称的方式虽然男女老少、上下级之间皆可使用,但

    在被称呼者的身份上仅适用于朝廷命官及其妻室。

    二、以地名、志趣、雅尚为称号。例如:苏轼被贬黄州,即以居住地“东

    坡”为号;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表达自己追求闲逸、淡泊名利的志趣;“陆放

    翁”则表达了陆游蔑视权贵、不阿世俗的清高。这类称呼方式一般适用于有较高名

    望的人。

    三、按特定身份称呼。如果对方即不是朝廷命官或外命妇,也不是有名望的

    人,您则可以凭借此人在当时当地所具备的最有代表性的身份来作为称谓。如官员

    的儿子称衙内,女儿称小娘子;乡绅富户称员外,其妻称孺人;教书先生称夫子,豪侠称好汉,青年僮仆称厮儿等等。另外,前面提到使用最广泛的两个称呼——郎

    君、娘子,就不必再重复赘述了吧?

    最后,您需要留心几个需要慎用的称谓,以免您在宋朝生活的时候一不小心误

    入雷区:

    某日,您偶遇一位富贵人家的女儿,出于礼貌,您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某

    小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宋朝,“小姐”是对青楼女的特定称谓,您这样喊

    一名良家女孩,人家能不生气嘛。另外,还有一个与“小姐”相类的词——“爱

    卿”,在很多场合也专用于称呼青楼女。假如您在宋朝的身份是皇帝,模仿某些古

    装电视剧中的台词来一句“爱卿平身”,马上就能看见满朝文武一脸被雷劈了的表

    情。戏曲节目里,我们常常会看见这一幕: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妻子对着丈夫都

    喊“相公”。如果故事背景设定在宋朝,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相公”一词在

    宋朝可不是随便用的。就狭义来说,“相公”仅限于对宰相的尊称,如北宋有名

    的“寇相公”寇准、“王相公”王安石。从广义上讲,也可用作对高官的尊称,如

    岳飞就是被称呼为“岳相公”。

    “汉子”“老汉”,在现代看来是两个中性词,但在宋朝却是对男子、老年男

    子一种蔑视成分颇高的称呼。所以到了宋朝,您别随便喊人“汉子”“老汉”,除

    非您想和别人干上一架,人家会误以为您在故意找茬。

    与人沟通交流第一句就是称呼,弄懂了宋朝关于称谓的基本常识,您可以和人

    搭上话了,您的第一步,值得恭喜。

    第2章 首先要有个小目标:京城户口|户籍制度

    一、住满一年就能拿到京城户口

    您跨越千年来到了宋朝,满怀雄心壮志,也许立志要成为一代名臣。在此之

    前,您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跟随其他应试考生的步伐,您走进州府报名处,府学官

    员手一伸:“递上状纸来。”

    您傻眼了:“我又不告状,递交什么状纸?”

    府学官员脸一沉:“又一个穿越的黑户,给我拖出去!”

    误会闹大了吧?这里府学官索要的“状纸”,不是诉状,而是您的身份说明文

    件。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向州府递交状纸,即“投状”,上面列有姓名、乡

    贯、直系亲属三代情况,地方官据此审查考生是否具备应试资格。其中乡贯的户籍

    要求特别严格:考生是否有宋朝的正式户籍——民籍,是否属本贯州府户籍,是否

    居住于户籍所在地,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考生才能参加科举。您说:“我是穿

    越过来的,哪来的宋朝的户籍呀?”不好意思,您不具备应试资格。

    您心里想着先去弄个假户籍来,再报名参加科举,说不定运气好就能蒙混过关

    了。必须郑重提醒您:千万别整这事儿!一方面,在科举的整个过程中,考生户籍资格的审查贯穿始终。一是提倡同行

    举人互查。根据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诏令规定:“诸州长吏解送举

    人,取版籍分明,为乡里所推,仍十人为保。保内有行止逾违者,连坐,不得赴

    举。”就是说按照户籍划分,十个考生为一保,这十个同保人里只要有一人违背了

    科举考试的规定,其他九人连坐,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有这样一个规定,您的底

    细想不被其他考生查个彻底,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二是地方官吏对考生户籍

    的审查相当严格,不仅要把考生资料上报礼部,还要在本地公示,设置专项奖金,鼓励百姓监督举报。三是考生应试之际,先要在卷首标明贯籍或居住地。评卷结束

    后,考官复核户籍乡贯。最后是礼部贡院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仍是户籍。所

    以,在户籍上蒙混过关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对于造假户籍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在宋朝有一专用名词叫“冒贯

    应举”。朝廷对冒贯应举者处罚重、株连范围广。例如元祐七年(1092年)规定:

    凡是冒开封户籍的应举者,处以杖刑一百;已经及第者,取消进士资格;保官及相

    关官吏、耆长、书铺、知情者及帮助造假者,一律同罪处罚;同时参考试的同保人

    今后两次考试不准参加。您可以在心里默默衡量一下:能不能熬过一百下的杖刑,能不能逃过被株连者们的清算。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还是别玩投机取巧那一套

    了,老老实实走正常途径,争取早日成为宋朝合法公民吧。

    值得庆幸的是,宋朝的户籍制度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开放自由,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诸多王朝在户籍管理上,人为地将户籍分为“编户”与“非编

    户”两个阶层,“编户”即为良民,“非编户”则为贱民,贱民属于主人的私有财

    产。当然,这是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表现之一。到了宋朝,这一不平等现

    象得到极大改善。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从前的

    所谓贱民,都被纳入国家的编户齐民,成为自由民。

    第二,宋朝百姓可以自由迁徙。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打破了小农社会秩序,大

    量流动人口——商人、佣工、流民等,纷纷涌入城市。南宋建康府就曾为“留都之

    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宋朝的流动人口称为“浮

    客”,很多城市出现了浮客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的现象。如宋徽宗时,首都东京汴

    梁(今开封)常住人口便有150万之多,其中,各种暂住京城的浮客,远超开封本地人口。所以即使是您这样的穿越者,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外四处游历,而不必害怕

    遇上唐朝那种因为提供不了“过所”(相当于古代的通行证),就被流放边疆或发

    配去做苦役的情况。

    第三,浮客们在一个地方居住满一年,即可落户,取得当地户籍,这一政策简

    直就是穿越者们的福音。

    假如您的穿越着陆地点是在北宋都城汴梁,您开启宋朝人生之旅的第一个小目

    标就是京城的户口。

    由于您在宋朝的现状属三无人员(无户籍、无乡贯、无亲属),当官府核查浮

    客来源时,建议您以流民身份进行登记。您不愿意?那好吧,您也可以说自己是客

    商、佣工或前来首都求学的士子,只是,你准备拿什么来证实自己的身份呢?您只

    能以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的流民身份上报官府,在思维正常情况下,一般也不会有

    人喜欢冒充流民。

    对于流民,宋朝政府的首选政策是规劝返回原籍,为其提供返回原籍的口粮路

    费等物质帮助,并免除回乡后的耕种租税。您的家乡在千年以后,显然这一政策于

    您而言并不适用。那么,您可选择宋朝政府对流民的另一个政策:就地安置,由官

    府组织流民开垦荒地或参与其他谋生活动。

    宋朝户籍制度按居住地区把居民户口划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类同于

    我们现代的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相应的就有了乡村流民和坊郭流民的区别。

    如果您擅长于耕种,可由官府安排到有荒芜土地的城郊一带开垦荒田。你老老

    实实地当一名“乡村流民”,勤劳耕作,并时不时到里正面前报个到,让他知道您

    一直都在这个地方。如果您不懂耕植,也不要紧,可以作为一名“坊郭流民”留在

    开封城内。负责登记流民的厢官填定您的相关资料后,官府就会安排您参与一些谋

    生活动。此外,您也可以自谋职业。北宋的开封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

    城市,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颇大。身为一名拥有丰富知识的现代人,您总能

    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吧。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依照宋朝“居作一年,即听附籍”的规定,您顺理成章地

    拥有了户籍,成为当地的一名“乡村户”或“坊郭户”。二、只要肯努力流民也能摇身变官户

    拥有宋朝居民的合法身份后,您决定继续您的一代名臣之路,兴冲冲前往开封

    府学“投状”。府学官员瞄一眼您的乡贯状:刚入籍的“客户”呀,还不具备应试

    资格,七年后再来吧。

    您一下子蒙了:七年,为什么要等到七年后?还有那个“客户”究竟是啥玩意

    儿呀,我又不跟人做生意,怎么就成了“客户”呢?

    按照宋朝《贡举条例》规定:非汴梁本地居民,想在汴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

    取得汴梁户籍,并居住七年以上,或在汴梁有一定的田产,方可“即许投状”。因

    此,并不是府学官员刻意刁难您,而是您现在确实不具备应试资格。

    至于“客户”是指什么吗,这里就涉及宋朝户籍制度中户口分类的另一种方式

    了: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把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两种类型。其中,乡

    村户主要依据有无田地划分为“乡村主户”和“乡村客户”,坊郭户则依据有无房

    产划分为“坊郭主户”和“坊郭客户”。

    宋朝是一个阶层等级分明的社会。首先,“客户”的社会地位低于“主户”。

    其次,“主户”之间按家庭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如乡村主户分为五等户,第一、二、三等户称上户,第四、五等户称下户,有时也将第三等户称乡村中户;坊郭主

    户分为十等户,一到五等户称坊郭上户,六至十等户称坊郭下户。

    作为一个刚从流民身份转换为汴梁户籍居民的您,现在的户口类型应该是“乡

    村客户”或“坊郭客户”,属民籍中最末一等的户口。

    别灰心,“贫富无定势”是社会的一大特点。由于朝廷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不

    抑兼并,宋朝各阶层间经常会出现随财富转移而等级相互转换的现象,上户可能会

    因为财富流失而降为下户,下户也可能会因为积累财富而成为上户。所以只要您努

    力肯干有想法,完全有机会从“客户”升级为“主户”,再从“下户”升级为“上

    户”。

    不过,在“尺地寸土,与金同价”的汴梁,您想要买房置田,短时间内是不可

    能的事。在此之前,您得先给自己找个固定住所。您到专司管理“官房”的部门

    ——“店宅务”那里租一间房子来长期居住。这类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仅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在灾荒时节还能减免房租。例如宋英宗治平年间,若遇风寒雨

    雪之灾,官房月租可免去3天,最长可达9天。

    解决了“安居”的问题,您开始专心探寻发家致富之路。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

    是,如果您始终以“参加科举,做一代名臣”为人生目标,那么在发家致富求升级

    的过程中,您千万要注意了,可别一时不慎脱离了民籍的行列。下面就列举几个不

    属于民籍之列的特殊户籍供您参考:

    一、贱籍,没有“贱民”的存在,却产生了“贱籍”,娼优皂隶即青楼女子、戏子、差役、仆从这四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属于贱籍之列,虽然在身份上仍是自由

    民,但社会地位极其底下。居民一旦列入贱籍,无论有多少财富,或将来是否脱离

    贱籍,终身都不再具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二、兵籍,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百姓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士兵编入兵籍

    后,就不再列入主客户的民籍之中,故不需要向政府缴纳赋税和服徭役。

    三、寺观户(又称僧道户),在宋朝的户口登记中,一般是将一座寺观登记为

    一户,户内僧侣、道士均需入僧籍,不能载入登记主客户的民籍中,不必承担赋税

    和徭役。如果僧侣、道士还俗,可以重新归入民籍中,但是终身不准参加科举考

    试。

    好了,继续回到您发家致富的路上。也许很快,也许是数年后,您积累了一笔

    不菲的财富,并用这笔钱买房置田。在汴梁拥有了不动产,您终于从“客户”升级

    成为“主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您拿到了必须是主户才能置造的“户帖”(当时

    的户口本),户帖里记载的内容有户主姓名、户内人口数、该户所有的田地、房屋

    及应纳赋税数额。此外,依据《贡举条例》中所规定的“或在汴梁有一定的田产,即许投状”,没准儿您还能提前获得科举的应试资格呢。

    假如您足够勤奋与犀利,州试、省试、殿试一路过关,直至进士及第,那么恭

    喜您,您越过民籍中的诸多等级,直接进入了宋朝社会的最高阶层——官户,即坊

    郭主户中的一等户。

    您在宋朝的理想人生也就从这里开始了!第3章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走遍大宋|货币制度

    一、“弱鸡”形象确实片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别说您

    穿越到宋朝,您就是到站忘记下车一下子跑到了原始社会,想换个口味改善一下伙

    食,来只烤野兔,那您的手里也得提着一只山鸡或一把石斧跟人换去,这叫物物交

    易,是商品交易的雏形。总之,甭管哪朝哪代,您手里都得有硬通货。

    需要给您提个醒儿,物物交易的方式在宋朝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而且您穿越过

    来的时候也不方便带大宗货物,最多随身带几件生活用品。您跟人换个必需品倒也

    可以偶尔为之,但那是叫别人帮忙,不能叫商品交易,关键是它不能支撑你在宋朝

    的长期生活。所以,物物交易,您就不要寄予希望了。

    无论您怎么想辙儿,手里头有钱这件事情,是您落脚宋朝需要解决的头等大

    事。您穿越成皇亲国戚也好,商贾富户也罢,或者寻常百姓打工、做小生意也行,钱,您必须得搞定摆平。幸运并且有眼光的是,您选择了宋朝作为您的穿越终点

    站。即使您是寻常百姓一枚,只要您不懒,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像样

    点的生活,当然包括赚钱这件事。道理很简单:越是文明开放富裕的国度,老百姓

    越是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您说了,不对啊,在咱们后人的眼中,那宋朝挺弱的啊。疆土不够大,而且历

    经辽、西夏、金和蒙古的外族入侵,先后三个皇帝被俘虏,最后被灭国,和汉唐雄

    风比,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就是一只“弱鸡”好吗?没错,这些您说得都对,但

    即使是这样,“弱宋”的评价也是不够全面和公平的。宋朝崇文抑武,导致扩张意

    识不强,军事力量不足。但天天打仗征讨,老百姓穷困潦倒苦不堪言就一定好吗?

    就一定是强国的追求吗?宋朝的文明程度、经济实力在当时的世界可是首屈一指

    的。

    两宋跨越历史320年,同期的欧洲还处于黑暗时代,美洲还在酣睡呢。以标志经

    济发展水平的城市规模为例,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

    州)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世界最大城市,而欧洲那时最大的城市也不超过15万人

    口。这前后的对比,够明显了吧?更何况宋朝对商人那是史无前例的宽松。汉朝商人要穿特别颜色的衣服以示和

    他人的区别,不能坐有盖子的马车。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规定:做生意的人及

    其子弟不能当兵,不能乘马,商品交易只准在政府规定的“官市”中进行。到了宋

    朝,这些规定都不见了:商人子弟甚至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政府对集

    市贸易的控制也完全地开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开店经商。您现在看古装剧,看到老百姓随地摆摊做生意的场景,那都是从宋朝才开始的情景。如果演的是汉唐

    故事,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不符合历史原貌。

    可以说,宋朝是咱们古代历史上人们幸福感最强的一个朝代。在这样一个朝

    代,您赚钱去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不是难事吧?不过问题又来了,赚了钱,可您会

    花钱吗?更准确一点说,你会在宋朝花宋朝的钱吗?您还别小看我说的这个问题,肯定地和您讲,您在宋朝花宋朝的钱,那可比您现在花人民币要复杂得多。所以,在您消费之前,您还是先来点关于宋朝货币制度的知识储备吧。

    二、储备货币前先储备货币知识

    宋朝采用的是铜钱、铁钱、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北宋以铜钱为主要

    货币,南宋则为铁钱。这么多货币种类,各有各的计量单位,您遇见的第一个问题

    是它们之间怎么兑换?您得记着下面这个兑换公式:

    1两金=10两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100000个铁钱

    一文铜钱,就是俗称的一个铜子。金、银、铜钱的兑换率一直较为稳定,但因

    为宋朝有的地区专用铜钱,有的地区专用铁钱,有的地区铜铁钱兼用,所以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区,铜钱、铁钱的兑换率有很大差别,后来历史学界采用一个统一的标

    准,1文铜钱可与10个铁钱兑换。

    宋朝以铜钱、铁钱为主要货币,基本上您明白铜、铁钱的兑换率,上街采购的

    时候至少能知道要找多少零钱了。至于贵金属黄金,一般都是皇帝用于赏赐或者富

    者作为收藏用,市面上流通的极少。您如果时不时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那说明您

    在宋朝是个富裕户。宋朝白银货币的形式有多种,有银块、银饼、银牌,最主要的

    是银锭。大锭50两,小锭有25两、12两、7两、3两等。白银货币的出现,是宋朝商

    业发展、大宗商品交易的需要。根据货币兑换率,1两银=10000个铁钱,您要是做

    了一单价值100两银子的生意,付给您铁钱得100万个,您数得过来吗?您背得动吗?

    值得骄傲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出现在北宋,那可比欧洲使用纸币早了600

    年。金银铜金属的缺乏,铁钱给大宗交易带来的不便,以及宋朝造纸和印刷术的发

    达,造就了纸币的产生。宋朝的纸币发端于四川,称为“交子”。交子是四川方

    言,有交合之意。最初是富裕商户为交易便利私自印制,金额都是空白的,交易时

    再据实填上相当于铜钱的金额。后来官方发现这不是个事儿,容易出现信用问题,导致经济混乱,于是法定只能由官方发行,并且有固定的面额,5贯和10贯两种。但

    这两种交子面额的数额过大,实际上大量数额较小的商业贸易,不得不仍使用沉重

    的铁钱。后来官方又将交子的面额改为1贯和500文(半贯)两种。到了南宋,又出

    现了“会子”和“关子”两种纸币,适应了商业贸易的需要。

    这些纸币又统称为银票,在大宗贸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如果您仅仅

    是消费,还需要把它兑换成金属钱币。所以,您吃完喝完,掏出银票买单,店家会

    跟你说:客官,请您付铜子,本店不刷银票。

    您了解了宋朝货币的种类和互相之间的兑换率,是不是觉得只要有钱,就可以

    畅行宋朝各地了?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啊,您会遇见第二个问题:比如当您拿着四

    川官方发行的钱来到浙江的时候,您手里的那钱,可花不出去。

    宋朝的货币流通,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虽然各地都以铜钱、铁钱为主要货币,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铸造的金属钱币和发行的纸币也各不相同,所以

    各个地区是互不流通的。您到外地探个亲访个友,或者出趟差做回生意,在用钱这

    个问题上,等于现在的出趟国。您不禁要问,咱宋朝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其实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货币流通的地域性限制,防止了大量铁钱流出境外,被北方辽、西夏、金、蒙古等国套取,熔化铸造成兵器。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金属资源的拥有和

    金属冶炼技术上,肯定比不过宋朝,化铁钱为干戈,应该是他们的一条捷径。

    第二,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分散在地方政府,各地区铸造的金属钱币,在名

    称、成色、重量、大小、形状上都不相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所以也没办法实行

    各地区的货币流通。您现在是不是又想问,那我兜里的这些钱,到了外地,是不是就成废品了,根

    本不能用了?别担心,人家宋朝的官员也不是笨蛋,怎么会想不到解决的方法呢?

    更何况市场需要什么,什么就会应运而生,这可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所以因为货

    币在各地区的互不流通,就导致了货币兑换业的兴盛。宋朝各地官方均设有金银交

    引铺,不仅从事金银钱钞之间的兑换,还从事盐引、茶引等有价证券与纸币之间的

    兑换,这实际就是宋朝的信用事业,它比唐朝兴盛。与宋朝同时代的金,后来的

    元,在信用事业上也都未有所超越。

    有了官方的金银交引铺,您奔波各地的货币兑换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如此,我带着您,您带着钱,咱们在大宋朝来个遍地游。

    第4章 做个房奴,关键要Hold住|住宅建筑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廉租房制度

    “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您现在看各类选秀节目每次都会见到的经典问答。要是哪天没出现这个画

    面,您心里都会替导师和学员犯嘀咕:是不是忘了?

    如果有人问您:“您为什么要穿越呢?”您回答“为了我的一个梦想”保准也

    错不了,这是标准答案。可不是嘛,穿越就是一个梦想!梦想是什么?是对现实生

    活不满足的一种向往和寄托。

    也许您现在是位公司职员,和很多将要或者已经步入婚姻的年轻人一样,日日

    奔忙、省吃俭用、业余兼职、父母补贴按揭供着一套房子,压力山一般大,为的什

    么?只为有一个容身之所。房奴的酸甜苦辣,您一定深有体会。现实生活的重重压

    力,让您唤起心中的梦想,能不能换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也许这正是您穿越之旅的

    初衷。古人说“安身立命”,您穿越到宋朝,也一样要面临房子这个问题,您可得

    做好心理准备,在宋朝当房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可得Hold住!

    您穿越到咱们历史上最具幸福感的宋朝,想必不是去做短期旅游吧?如果真是

    这样,您住的地方还真不是难事。宋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旅馆业自然而然跟着扩张发展。宋朝的旅馆叫“邸馆”“邸舍”,有官府经营的,也有私营的,发达到

    什么程度?遍布城乡!只要您不是故意跑进深山野林,实在没必要担心找不到住的

    地儿。宋朝的旅馆规模规格也分多种,按着现在的话来说,有星级酒店,也有商务

    旅馆,还有家庭旅社,您就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选择吧。您这趟短期旅游的住

    宿问题,在宋朝实在是小菜一碟的事儿。

    如果您这趟穿越仅仅就是趟短期旅游,那您也别怪那些没机会穿越的人寒碜

    您:太任性,没出息,太不懂生活!再怎么着您也得多盘桓些年头,在那美好的时

    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吧?那才叫不虚此行啊!

    于是您虚心接受了大伙儿的建议,下定决心在宋朝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

    刻体验一下那美好的时代,最好还能建功立业,万众敬仰,给这趟穿越画上一个完

    美的句号。

    古人常言“安身立命”,当您抵达宋朝的第一天,就有一个问题抛给了您:今

    晚住哪儿啊?也就是古人说的,您的安身之所在哪儿呢?

    如果您穿越成皇室、官宦、富贾人家的一员,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您不仅有

    住的地方,还特别宽敞。咱们说过,宋朝是个十分富裕的朝代,它比汉唐明清更伟

    大的地方就是藏富于民。普通百姓的日子都好过,更别说皇室、官宦、富贾人家

    了。您不是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刻体验宋朝吗?那咱们就假定您从底层做

    起,一步一步咱们慢慢来。

    鉴于您刚落脚宋朝,也没啥职业收入,您也别住旅店了,生活成本太高!您现

    在是个浮客,属于宋朝的外地流民,您只能以这个身份上报官府备案,官府会给您

    提供免费的收容所。只要您住满一年,当地的户籍就到手了。这时您不想住收容

    所,可以直奔“店宅务”,也就是当时的房管所。只要您的态度好点,诚恳地跟工

    作人员说明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廉租房,基本没问题。您甚至还可以申请短期免租

    金。资格审查、履行手续后,您就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您不禁会问,就这么简单?有这等好事?没错,就是这样简单!因为宋朝不仅

    是一个富裕的,而且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朝代。宋朝官府会将罪定没收的私宅或者绝

    户人家的房屋充为公房。这些公房一部分修缮后作为官府办公用房,一部分招标出

    售,一部分就成为廉租房的来源之一。廉租房的另一个来源是官府建的公房。既然是廉租房,租金一定不会高到哪里去,您心里根据穿越之前的租房经验这

    么估算着。租金究竟便宜与否,咱们给您算一笔账。

    《宋会要辑稿》很清楚地记载了天禧元年、天圣三年店宅务的收入和出租房屋

    数:天禧元年总收入为140093贯,房屋23300间,所以天禧元年时一间房的平均租

    金是每个月500文左右。天圣三年总收入为134639贯,房屋26100间,因此天圣三年

    一间房的平均租金为每月430文上下。

    每月四五百文的租金,您还是没有概念,现在算算您的收入。因为您刚刚在宋

    朝落脚,咱们把您的身份暂且设定为东京汴梁的中下层收入者。

    《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认为,宋朝一个普通平民一天的收入是100文到

    300文,咱们折中按200文算,一个月是6000文收入。北宋时期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

    生活费用需要20文左右。按一家5口计算,一个家庭一天需要100文。那么一个普通

    家庭一个月除了生活必须费用外还可结余3000文。这些钱用来支付一个月四五百文

    的房租显然是足够的。

    宋朝人生的第一天,听到这个消息,您应该欢欣鼓舞吧?

    不仅如此,每逢灾荒之年,官府不仅开仓放粮,还对廉租房的房租实行减免。

    虽然减免措施是短期的,但对于窘困中的租客,无疑是雪中送炭。您逛逛汴梁城,还会看到叫“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的地方。那是官府用来关照比您惨得

    多的人的地儿,外地的流民、本地的赤贫户和孤寡老人都被收容进来,每年几百万

    的费用也由中央政府承担。了解了这些,宋朝那个时代具有的人文情怀,是不是让

    初到宝地的您感动了一回?心里温暖了一下?

    您是胸怀建功立业理想,脑装现代社会意识奔赴宋朝的,您会安于现状、始终

    蜗居于廉租房吗?您不会!您给人打工,学门手艺,攒点本钱,自己开始做个小生

    意。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您手里的余钱也攒得越来越多,您的心思也开始活泛了:

    改善一下居住条件?适当的时候再娶个媳妇,回家有个热汤热饭的,这才是家嘛!

    依您目前的经济实力,想一步到位给自己建一座带私家园林的大宅子是很不现

    实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小生意人,您目前量力而行的最佳方式就是竞标公房。宋朝

    官府卖地也卖房子。您可能心里打起小九九,是不是托人找官府里的人,购房过程中给您多打点折扣,作为回报您给他点好处?您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宋朝官府早

    就先您之所想,为杜绝在公房出售过程中出现舞弊贪污行为,专门设计了一种招标

    制度:让所有购房者到一个地方书面投标,短则一月长则两月再开标,谁出价最

    高,就把房子卖给谁。

    为了尽快买到房子,有空的时候,您就常到衙门口转转。有公房要招标出售,招标文件会以告示的方式贴在衙门口,房屋位置和间数、招标地点和期限都明文列

    出,各取所需。假设您参与竞标,并且幸运地中标了,但您在招标期限内又看中了

    更好的房子,您开始后悔了。但是,您千万不要有弃标的打算,因为官府也早想出

    法子来对付您这样个别的不守信用的人。作为竞标人,得拿出现有住房作为抵押。

    作为廉租房租户,您不是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吗?那您就只好找人作保了,这也

    是考验您平时做人做事的信誉的时候。没信誉的人,谁愿意自找麻烦替他作保啊?

    整个公房招标出售过程的流程设计,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任何的歪门邪道一点用

    处都没有。其实这样严格的制度秩序,您也是受益者之一。您终于在公开公平公正

    的环境下,拥有了自己在宋朝的第一座房子。

    二、土豪建房也得守规矩

    您的生意越做越大,又或者您在科举及第谋得官位,在关键时刻屡屡让人刮目

    相看。你不断地被提拔重用,有着阔绰的俸禄,手头攒下更多的财富,您对当初竞

    标得来的经济适用房不甚满意,开始做置地建房的打算了。在这之前,恳请您务必

    学习一下宋朝对于各类建筑的法律法规,否则,您一不小心就可能酿成大祸,美好

    前程就此终结。

    有过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装修是件辛苦但参与感极强的事情。您跟设计施工

    人员指指点点,这儿弄点啥,那儿用什么材料,人家一般都尊重您的意见,尽量满

    足您。可在宋朝,这一套真吃不开。您说我这个房子,就按街东头司马光家那样

    整。施工方的负责人一定会给您一个白眼,叹口气再跟您细细道来:咱们官府对各

    类建筑包括人们的居室规模、样式结构甚至名称,都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简单地

    说,就是您是什么样的身份,就得建符合你的身份的房子。您再有钱也不能超越身

    份建房,否则一律视为违规建筑。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您藐视等级制度,等着王法来

    惩罚您吧。您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这么任性。房屋建筑彰显着使用者的身份。朱熹就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他说:“譬如

    看屋,须看那房屋间架,莫要只去看那外面墙壁粉饰。”

    就拿房屋建筑的名称来说,您觉得这是多大点事儿,取个吉祥气派的名字还不

    容易?在宋朝,这件“小事”就是大事,无论是办公用房还是私宅,名称都有严格

    的规定。宰相以下职位的办公用房,依次向下为:省、台、部、寺、监、院,京城

    以外的有监司,州郡叫衙。所以您不会误会大理寺是座庙了吧?执政、亲王的家,才可以叫府,其余官员的家叫宅,老百姓的家,就只能叫家。您不能拿自己开玩

    笑,您建好房子,门头挂着“张府”的匾额,玩笑就大了,等着官府拿办你吧。

    至于房屋的间架结构、装饰,那规定细致得可能让您感到头疼。譬如六品以上

    官员的宅舍,才允许做乌头门。如果您不是官员,您是不能起门屋的。平常老百姓

    的家,“不得施重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四铺飞檐那是不被法律认可的。除

    了旅店和临街的阁楼,您家的天花板上都不能凸出做覆井形的图文。够细致的吧?

    这就是宋朝的规矩,虽说的确够苛刻,但您想一千年前那还是封建社会,对于如此

    森严的等级制度,您或许也能理解了。

    建房的规模规矩您心里把握着就不至于招祸,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您不必

    担心您房子的建筑质量和效率,宋朝的人,都很朴实简单,且都懂得遵守规矩,因

    此绝对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

    您要是有机会在中国古代多折腾几回,来个纵向对比,您会得出这个结论:宋

    朝的建筑,那水平,那风格,那技术,真是太赞了!

    在宋朝人眼里,唐朝的炫富诗,就是没见过市面;唐朝雄浑宏伟的建筑风格,就是爱显摆。因此,宋朝的建筑一改唐朝风气,显得纤巧秀丽,曲线柔和,注重装

    饰,华丽而繁细。按宋朝人的话来说,咱不争最大的,只要最精致最好的。您瞧咱

    们的屋脊、屋角,都有起翘之势,那叫轻舞飞扬!您看咱们房子自由多变的组合,那叫神采灵动!唐朝那种铺排划一的工整模式,那叫古板刻意。不信您在京城和汴

    河两岸走走,您就会亲眼目睹《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那些让人心动的建筑风貌。

    您要是到了江南,有幸游览那些秀美的私家园林,更会让您流连忘返。

    在建筑技术上,宋朝人又会向您炫耀,还真不是王婆卖瓜,宋朝确实有炫耀的

    资本。宋朝初年喻皓就写出了《木经》。中国整个古代,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木经》就是木结构建筑技术集大成者。可惜《木经》早已失传,只是在《梦溪笔

    谈》里有所记录。假设您穿越到宋朝后,见到《木经》,麻烦回来的时候捎上一

    本,给咱们的史料做点贡献。

    宋朝另外一本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有幸流传了下来。它的作者叫李诫,是

    官府建筑工程部门——将作监的官员,做到的最高级别是六品。宋朝人在建筑技术

    上,绝非浪得虚名,代表作《营造法式》对当世和后世的中国建筑都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您得了解一下《营造法式》的大致内容,在自家建房过程中,您和施工方商定

    设计、施工方案,进行预算、决算,都会有个谱。《营造法式》究竟能告诉你什么

    呢?

    您可以建什么规模规格的房子?——建筑法律法规。

    您能选用什么样的结构和建材?——度量衡和构件的标准化。

    您该按什么标准付工钱——劳动定额和预决算。

    《营造法式》让宋朝的建筑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标准,所以您建的房

    子,不用担心不合理不合法,建筑质量和效率也不用您操心。

    您在宋朝本本分分做人,兢兢业业做事,靠着自己的奋斗拼搏,终于有了自己

    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那就继续您的幸福之旅吧。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

    第1章 爱江山,谁能青史留名|皇位更替

    听说您穿越宋朝之旅即将启程,您的至爱亲朋一定会前来送行,顺便也把他们

    的一些想法作为叮嘱交代给您,其中最可能的一条就是“到那边把秦桧解决了,保

    住岳元帅啊”,因为这是后来人对宋朝最深刻的历史记忆,饱含了人们对忠奸两极

    的爱与恨以及家国情怀。

    如果您承接了这项任务,您就真得好好规划一下您在宋朝的职业身份,一般人

    办不了这个事儿。您想想,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自然是穿越成皇帝的身

    份。

    根据咱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皇帝这个职业,有光鲜享受的一面,其实更是辛

    苦并且极具风险的一份职业。为了让您明白自己在宋朝要当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怎

    么样当皇帝,咱们还是先把宋朝320年里的18位皇帝按皇位更替顺序,挨个儿给您捋

    一遍,给您交个底,这样您才好办事儿了。

    总得来说,宋朝的18位皇帝中,有昏庸无能的,有不务正业的,但还真没有像

    纣王、秦始皇这样狠毒残暴的,家风比较开明温和。这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树立的家

    风,一直继承得很好。咱们就从这位开国皇帝给您说起。

    第一任: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河南洛阳。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正是

    咱们古代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五代十国,战乱频仍,老百姓苦不堪言。20

    岁刚出头的赵匡胤出来闯世界,投奔后汉枢密使(国防部长)郭威,屡立战功。3年

    后赵匡胤拥立郭威建立后周,被赋予重大兵权。郭威之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更

    是器重有加。

    柴荣死后,年仅7岁的周恭帝继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亲信大将

    石守信等人趁机鼓动赵匡胤自己当皇帝。他们的理由是:“如今世道这么乱,民不聊生,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来做个了断,建立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国

    家,您就是这个人!”其实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赵匡胤肯定也有这样的雄心或

    者野心。于是“陈桥兵变”发生了,34岁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废掉周恭帝,兵不血

    刃地登上帝位,定都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一系列南征北战之后,赵匡胤

    终结了大分裂的局面,五代十国的野蛮政治结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真正来临

    了。

    整段五代十国,就是一个政变的秀场,宋朝也是靠兵变立国的。如果您是赵匡

    胤,您是不是也怕别人以您为榜样来一段政变秀?这榜样当不得!赵匡胤还是很有

    反思精神的。他把当初跟他打天下的握有兵权的小伙伴们请来喝酒。饭桌上他愁眉

    苦脸地说:“我愁啊!按说现在国家统一了可以好好搞建设了,可是我睡不着啊!

    我担心哪天被弄下课啊!”石守信等人赶紧下保证:“我们永远不会有二心,请皇

    上尽管安睡。”赵匡胤说:“我信任你们,可是保不齐个别人被手下撺掇起事啊。

    干脆这样吧,给你们都挂个虚职,荣华富贵你们应有尽有,去好好享受吧。”皇帝

    发话了,这协议不同意也得签啊。后人给这个饭局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杯酒释

    兵权”。

    消除政权隐患之后,赵匡胤启用文人治国。在他的领导下,宋朝政治集团励精

    图治,发愤图强,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和文化,开启了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治盛世。

    经济富庶,文艺复兴,经历了200多年战争创痛的老百姓终于盼来了安居乐业的好日

    子。在老百姓心中,宋太祖就是一位治国有方的皇帝。

    赵匡胤还是历史上少有的仁慈的帝王。历史记载了一个“勒石三戒”的故事:

    赵匡胤让人镌刻一块石碑,锁于殿中,为后继者立下三个誓约。第一,善待周

    世宗的子孙后代,犯罪了也不处罚,即使他们有谋反叛逆行为,最严重的也就是让

    当事人自尽,无辜家属不受牵连。第二,不杀文人,不杀给朝廷提意见的人。第

    三,不增加农民的赋税。赵匡胤还在誓约中警告后继者,你们要是违法了这三条,必遭老天爷的惩罚。

    仅仅这三条誓约,加上“陈桥兵变”的无流血行动,“杯酒释兵权”温和的权

    力解决方式,历史上有几个帝王能做到?您想想,唐太宗还杀了亲兄弟,逼老爸退

    位呢!可惜,英明而仁慈的宋太祖赵匡胤只当了16年皇帝,在他50岁那年告别了他努

    力经营的王朝。当然,他这16年,完全对得起历史给予他的贤君的评价。

    第二任:宋太宗 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本名赵匡义,为了避宋太祖的名讳改名光

    义,即位后改名为赵炅,38岁即位。

    您一定纳闷,帝位都是父子相传,为什么是弟弟继承皇位,难道赵匡胤没有儿

    子吗?赵匡胤不仅有儿子,还不止一个。您觉得蹊跷,这不合常理啊?是不合常

    理,但至今这也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谜,只有两个无法证实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烛影斧声”。赵匡胤驾崩之前的那天晚上,他召见赵光义进

    宫,然后屏退左右,哥俩单独喝起了酒。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

    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乎在躲避什么,又见赵匡胤手持玉斧戳

    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还传出赵匡胤的喊声“你好自为之,好自为之”。赵

    光义深夜告辞回家。凌晨时分,赵匡胤就死了。赵光义似乎早有预料,带人赶在赵

    匡胤的儿子之前来到宫中。皇后情知不妙,只能默许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究竟当晚

    哥俩之间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有人说哥哥就是被弟弟毒死的。

    第二个传说是“金匮之盟”。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之前,召见赵匡胤,并让宰相赵普记录遗言。杜太后向赵匡胤交代:“儿子,你之所以能当皇帝,无非

    是当时周恭帝年幼好欺负。所以咱们老赵家要接受这个教训。少年天子好听不好

    做,将来你的皇位要传给弟弟光义。光义之后,再传给更小的弟弟廷美。再之后你

    的儿子德方也长大了,这皇位就由他继承。”这份遗言被记录下来,藏在柜子里

    面,就是所谓“金匮之盟”。这个传说宋史确实有记载,但有人认为不过是赵光义

    和赵普联手编造加进去的,给赵光义继位找个堂皇的理由而已。

    这两个传说连在一起看,可能让您对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更加糊涂了,但是下

    面几个事实,或许能说明赵光义真的是一个狠角色。

    赵匡胤一共4个儿子,老大老二死得早,老三赵德昭29岁的时候自尽而死,老四

    赵德芳23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暴毙。赵德芳就是《杨家将》里的八贤王,正义凛

    然,手持金简,连奸臣、皇帝都有权力打的那位。其实您只能叹息他的那些故事仅仅出现在演义小说里。此外,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传阴谋造反,贬到房州,38岁

    郁郁而终。按着“金匮之盟”的约定,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全部都死了,一个不剩。

    您一定会质疑,这巧合也实在太多太生硬了吧?

    尽管赵光义登基的合法合理性一直备受质疑,但他在治国上倒是很好地继承了

    赵匡胤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并且继续深化。比如,赵光义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他登基之后第一次科举就比赵匡胤时代取士最多的一次人数还多两倍,为宋朝之后

    的社会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21年之后,59岁的赵光义驾崩。宋朝的开创局面结束了,守成时代到来了。

    第三任:宋真宗 赵恒

    宋真宗,赵恒,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29岁即帝。

    您一定注意到了,这下是儿子继位了。“金匮之盟”给了赵光义上台的法礼借

    口,也为赵光义把皇位传给儿子设置了障碍。可是在赵光义还活着的时代,“金匮

    之盟”继承人名单里的人都死了,把皇位传给儿子,自然顺理成章了。

    本来,按规矩也轮不上赵恒做继承人,他不是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赵光义

    的长子得了疯病,次子暴死,排行老三的赵恒在赵光义死前二年,被立为太子。

    宋真宗刚当上皇帝那会儿,的确是位勤于政事的君主。他免除了五代以来民间

    的欠税,把全国分成15路,各路行政长官轮流进京汇报工作。宋真宗依此对他们进

    行考核奖惩。但是与太祖、太宗这两位马上皇帝相比,宋真宗从小生活在宫中,养

    尊处优,性格比较懦弱,缺乏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和

    辽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

    宋太宗在位时,曾经率兵北伐辽国,但因为急功近利,大败而归,太宗甚至在

    战事中还失踪过。自此以后,宋朝对辽国就从主动进攻退到被动防御。而辽国却步

    步紧逼,屡屡侵犯宋朝国土。到了真宗执政,辽国更是得寸进尺,在宋朝边境烧杀

    抢掠。对边境的宋朝居民来说辽国就是灾难的代言人。

    您穿越到宋朝,或许会不服,辽国就那么厉害?咱们宋朝就这么窝囊?其实宋朝倒也不是打不过辽国,关键是最高统治者真宗皇帝都不愿也不敢打仗,您让宋朝

    军民怎么办?

    当时的宰相寇准就看清了这一点,也摸准了真宗的脾气。真宗登基的第8年,辽

    国的萧太后和皇帝亲自率兵南侵时,寇准故意把前线每天的战报扣下,几天后积累

    成一堆拿给真宗看,真宗被吓得心惊肉跳。寇准问真宗:“您是想尽快解决呢,还

    是慢慢耗着?”真宗当然想尽快解决。寇准说:“只要您御驾亲征,很快就能搞

    定。”真宗真不愿意去,可这宋朝毕竟是他的江山,只能勉为其难地出发了。边境

    的将士们看到皇帝亲自来了,士气大振。在寇准的指挥下,辽兵腹背受敌,宋军一

    时间取得了极大的优势。按说事情好办了吧,至少可以把辽军痛揍一顿,让他们长

    点记性,以后不敢轻易来犯。可宋真宗自己不争气。辽军一看形势不对啊,原来宋

    朝不是不能打啊,于是派人来讲和。优柔寡断又怕事儿的真宗正中下怀,赶紧答应

    了。双方几番交涉,在澶渊郡签订了所谓的和平条约——澶渊之盟。

    您看看条约的内容,就知道在优势之下宋朝是多么有辱国威,辽国在劣势之下

    占了多大的便宜。条约规定:宋朝每年输给辽国绢20万匹,银10万两;两国结为兄

    弟之国,互不侵犯。虽然澶渊之盟维持了两国之间100余年的基本和平,可是作为一

    个标志性事件,它确实是懦弱的宋真宗人生最大的败笔。

    您可能会遗憾,这真宗要是像他老爸太宗那样性格狠点多好啊!所以您瞧,再

    怎么优越的家庭环境,如果不能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迎接点挑战,等他长大

    了,极有可能就是不思进取的人。

    宋真宗最终执政26年,于55岁驾崩。

    第四任:宋仁宗 赵祯

    宋仁宗,赵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13岁即位。

    您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吧,这里面的太子,指的就是宋仁宗。故事

    里,宋真宗的两个妃子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刘妃为了争宠,就用剥了皮的狸猫偷

    换了李妃生下的儿子。刘妃因为生子,升级做了皇后,但她的儿子早早夭折,而且

    当年她下令处死的李妃的儿子并没有死,最后还当了皇帝,就是仁宗。调查此案并

    且让真相付出水面的,正是名流千古的包拯包大人。“狸猫换太子”只是个传说,史实是宋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但都夭折了。不能

    生育的刘皇后经过真宗的默许,将李妃刚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并且在仁宗登基

    后,垂帘听政了11年,仁宗才开始亲政。

    宋仁宗的“仁”的确名副其实。您可能会哂笑,这牵强附会了吧?其实不然,像“太祖”“太宗”“仁宗”这些光荣称号,是皇帝的庙号,他活着的时候是没有

    这种称号的,是在他们死了以后,朝廷根据他们一生的品行追封的。在宋仁宗之前

    的所有帝王,都没有冠以“仁”字为庙号的。“仁”,是对宋仁宗一生高度的概

    括。关于这方面的史实您确实需要了解一下。假设您穿越去做皇帝,宋仁宗应该是

    您最好的榜样。

    仁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牙齿被一粒沙子硌得生疼。他赶紧吩咐边上的侍

    女:“你们千万别声张啊,要是传出去,今天做饭的人可就要判刑了。”还有一

    次,仁宗在外散步,不时回头看看随从,也没说什么。回到宫里,他着急地对嫔妃

    说道:“赶紧拿水来,渴死了。”嫔妃就问:“您怎么不向随从要水喝呢?”仁宗

    回答:“我回头看几次了,没见他们带着水壶,也没敢问,一问,他们必定要受重

    罚了。”

    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所谓九五之尊的皇帝,被细致得无以复加地伺候惯

    了,对待下人能做到像仁宗这样吗?不容易吧?

    对待下人都能这样,那仁宗对待大臣呢?拿那位包拯包青天来说吧,他可不是

    一般的耿直,给仁宗皇帝提意见的时候,能把唾沫星子喷到皇上脸上。如果他要处

    罚和仁宗沾亲带故的官员,也是不依不饶,一点不给仁宗面子。可仁宗呢,照样重

    用他。可以这样说,包青天就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要是遇见一个混蛋皇帝,包青天

    早向阎王爷报到去了。即使一般的看着还行的皇帝,也绝对做不到仁宗这样的涵

    养。

    仁宗皇帝宽厚仁慈,诚心纳谏,礼贤下士。所以如果您穿越到他那个年代,您

    会有幸认识名垂千古的一些人物,比如执法如山的包拯,实施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发起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仁宗年间,可谓人才济济,如过江之鲫。因为仁宗

    的“仁”,因为仁宗的知人善任,这些人才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想不好都不可能。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国家太平安定,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社会昌盛,是宋朝

    的一个顶峰时期。“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这些安置救济穷人的地方,也

    是从仁宗那时候开始设置的,仁宗体恤百姓,心怀天下的风范也可见一斑。另外,仁宗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这是经济贸易繁荣、信用体系建立的

    一个重要标志。

    仁宗皇帝论能力,没有宋太祖的雄才大略;论学问,没有后来的宋徽宗多才多

    艺;但论到生前死后的名声,那绝对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

    仁宗在位41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君主。您一定替当时的宋朝人感到

    庆幸。仁宗在54岁时驾崩,整个宋朝就像失去父亲一样。大臣们哭;京城里的商贩

    也不做生意了,哭;哪怕是乞丐和不懂事的小孩,也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哭。消息传

    到辽国,辽国的百姓也哭。辽国皇帝抓着使者的手号啕不已,给仁宗皇帝建了一座

    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历代的辽国国君,甚至把仁宗的画像如自己的祖宗一样供

    奉。

    这下,您明白仁宗的“仁”有多值了吧?

    第五任:宋英宗 赵曙

    宋英宗,赵曙,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让的第13个儿

    子,32岁即位。

    赵曙只是宋仁宗的堂侄,本来无缘皇位。说起赵曙即位,还颇为曲折迂回。因

    为仁宗的前两个儿子早夭,赵曙幼年就被接入皇宫,过继给仁宗,作为未来皇帝的

    培养对象。过了4年,仁宗的第3个儿子出生了,赵曙只好出宫回家了。奈何仁宗的

    这个儿子也没躲过早夭的命运。虽然仁宗后来还有孩子,但却是女孩。在包拯等大

    臣的干预下,仁宗才下定决心立赵曙为太子。

    您觉得赵曙不是皇子,却当上了皇帝,实属幸运吧?可人家赵曙觉得这事儿挺

    尴尬的,还不愿意当呢。万一仁宗皇帝再生一个儿子,再来回这么折腾一次,有意

    思吗?所以,当被立为太子的诏命传达给赵曙时,他当即称病推辞,后来又把奏疏

    上了十多遍。仁宗没有同意,命大臣给赵曙反复做思想工作,赵曙才答应下来。不

    过他在入宫之前对家人说:“把家看好了,如果皇上有了儿子,我就回来。”英宗赵曙虽然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但品性到颇有仁宗的宽厚仁慈之风。他衣

    食住行节俭朴素,像个书生一样。他去见老师时,要穿上朝服,说:“您是我老

    师,不敢不以礼相见。”

    英宗极为推崇孝道。仁宗还没去世时,他一天两遍去请安问候,也经常尽服侍

    之道。当了皇帝以后,他还对儿子赵顼,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说:“按照国家的旧

    制度,士大夫的儿子有娶皇帝女儿的,公主们都因皇家身份而避开公婆的尊长地

    位,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怎么能因为富贵的缘故,而违背一般的人伦长幼之序

    呢?可以下诏有关部门改掉这个规矩。”

    英宗的孝顺,有时也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比如,仁宗去世后,他想服丧3年,由大臣打理朝政,结果因大臣反对才作罢。再比如,因为自己生父的名分追封问

    题,导致了长达一年半的大臣之间的论战,也造成和听政的曹太后之间的重重矛

    盾。

    和仁宗皇帝一样,英宗也非常爱惜重视人才。他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

    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消除积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官员冗多的现象。英宗尤其

    重视文化建设。他给司马光修著《资治通鉴》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和人才条件。司马

    光为了报答英宗的知遇之恩,在此后漫长的19年里,将全部精力都花在《资治通

    鉴》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上。英宗还发现了苏轼的才华,加以栽培,可以说是后来

    成为大器的苏轼的伯乐。

    英宗因体弱多病,在位仅仅4年,于36岁英年早逝。

    第六任:宋神宗 赵顼

    宋神宗,赵顼,宋英宗长子,20岁即位。

    提到宋神宗,只要您中学历史课稍微用一点点心,就一定会想到另外一个名

    字:王安石。是的,宋神宗、王安石、变法,这是宋神宗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三个关

    键词。

    宋神宗年幼时就很好学,怀有富国强兵的理想抱负。他继位之时,宋朝的统治

    差不多快100年了,先祖们创业时制定的国策开始显露弊端,官僚机构臃肿,军费开

    支庞大,财政吃紧,老百姓的日子也没以前好过了,地方上出现了农民起义,而北方的辽国和西夏虎视眈眈,每年还得给它们进贡财物,可谓内忧外患。

    您会说,宋神宗可真够不幸的,接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其实也没那么烂,毕

    竟有了100年的基业,宋朝的底子还在那里。只是宋神宗敏感地察觉到危机的存在,而他又是一个胸怀抱负的人,所以他对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下定决心要进行变

    法。

    在任何一个时代,变法变革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宋神宗有这样的勇气,但他还

    缺一个得力的助手来帮他实现自己的强国梦想。这时,王安石浮出水面了。

    王安石的才能很早就展现出来了。别人几次推荐他到京城皇帝身边工作,他都

    拒绝了,而是在地方上埋头苦干了20多年。他对宋朝社会存在的弊端有着切身体

    会。宋神宗认定王安石是自己助手的不二人选。所以他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

    相,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变法运动。

    假设您就是宋神宗,您的雄心勃勃刺激着您勇往直前。当您遇见前所未有的阻

    碍时,心里一定不痛快:“朕这不都是为了国家好吗?”可有人不这么认为啊,而

    且有这样的想法的还大有人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

    益。那时候宋朝的官员还没那么狭隘和自私。他们就是认为,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就是要改变,也得慢慢来,陛下和王安石,你们太激进了。官员们的

    反对声音,宋神宗还好对付,谁反对,谁下课。可是家里的人反对,就没那么好消

    化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表示一致反对,这里面有她们的利益牵扯,天天闹

    腾。神宗实在受不了,只好在王安石当了四年宰相后牺牲了他,让王安石去当地方

    官。这是第一次罢相。

    差不多一年之后,神宗重新任用王安石做宰相,继续变法事业。从第一次罢相

    后,反对派的声势大涨,他们也继续他们的反变法事业。结果一年后,神宗不得不

    第二次免去王安石的宰相职务,以缓解反对派带来的压力。

    您可能会觉得,宋神宗怎么这么摇摆不定啊?这是事实,可成天为变法与否吵

    架也不是个事儿吧?咱们现在想想,宋神宗罢免王安石,也许是智慧的表现。因为

    王安石离开后,变法事业并未停止,当初制定的变法方案只有少部分稍作调整或废

    弃。宋神宗也向反对派发火:“你们别再闹啊,别以为我不会对你们出狠招!”之后,宋神宗对这些官僚所在的体制进行改制,也就是让官员别成天磨嘴皮

    子,多干实事。变法和改制使得宋朝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生产力发展了,国力也

    上去了。

    可惜,宋神宗和他的父亲英宗一样,都是抱负未尽而英年早逝,于38岁驾崩,在位18年。

    第七任:宋哲宗 赵煦

    宋哲宗,赵煦,宋神宗的第6个儿子,10岁即位。

    宋神宗的前5个儿子都是早夭,剩下哲宗年纪最长,皇位由他继承顺理成章。截

    止到目前,您多次看到了“早夭”这个词,您心里藏着一个疑问,怎么老赵家的皇

    子那么容易早夭,还成批成批的,是不是基因问题啊?您还别说,真有人去研究这

    个问题,认为的确有基因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哲宗即位后的前7年,由太皇太后也就是祖母级别的高氏垂帘听政。高太皇太后

    在神宗时期,就是变法的鼎力反对派,所以她听政后,启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为宰

    相,把神宗和王安石变法那一套全部废除了。所以后人评价她使得宋朝最后一次中

    兴的机会付诸东流。

    哲宗从小就崇拜他的父亲神宗,思想上也是一个有为青年,可是即位后手里没

    有实权,只能等待机会。17岁那年,高太皇太后死了,神宗立马贬谪了司马光、苏

    轼、苏辙等保守派代表,启用章惇等改革派人物,恢复了父亲时期变法中的保甲

    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年轻的哲宗也表现出热血青年的派头。他停止了和西夏的谈判,多次出兵讨伐

    西夏,迫使西夏认输,向宋朝主动乞和。

    中断许久的变法,在哲宗手中又重新开启,您是不是为之兴奋,宋朝的好时光

    又来了?历史就是历史,宋朝有他自己的命运走向。哲宗虽然像他的父亲神宗一样

    有着深刻的强国梦想,但是他的理想和实际能力有巨大的差距,也缺乏变通的政治

    艺术手段。比如,哲宗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矛盾进一步激化,几乎水火不容。哲

    宗亲政后,凡是反对过变法的,几乎无一幸免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很明显带有哲宗

    年轻气盛的报复色彩,这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宋朝自哲宗之后,开始露出衰败之相。

    您可能会又一次叹息,时光怎么不能给年轻的哲宗多一些馈赠呢?宋哲宗在位

    14年,只拥有了24岁年轻的光阴。

    第八任:宋徽宗 赵佶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的第11个儿子,哲宗的弟弟,18岁即位。

    提到宋徽宗,有必要给您打个预防针,看到他的“光荣”事迹,您千万别激

    动,别生气。您也知道,宋朝的前7任皇帝,虽说各有各的缺点,但都是一脉相承干

    正事的主儿,总体给您留下较好的印象。可到了宋徽宗,和他的前任们相比,简直

    就是个混蛋皇帝。

    宋徽宗即位后,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贼佞臣,手中握有重权的坏蛋成批地涌

    现。历史上奸臣不少,可像宋徽宗时代吹响奸臣集结号的,还真不多见。这些奸臣

    把持朝政,党同伐异,搜刮民脂民膏,穷奢极欲。宋徽宗就是他们的榜样和保护

    神。

    宋徽宗喜欢收集奇花异石,专门建立了物品造作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处搜

    刮“花石纲”。徽宗荒淫无度,出宫逛青楼是他的一项长期爱好,甚至把青楼女化

    妆带回宫中享乐。年轻的时候,徽宗就喜欢游戏玩耍,沉迷于足球运动(蹴鞠)。

    一个市井无赖高俅,就是凭着足球踢得不错逆袭成权倾一时的大奸臣。

    宋徽宗生来就是一个来玩儿的皇帝。要说他还有点价值,就是他确实有艺术天

    赋,书法、绘画堪称一绝。尤其是他自创的瘦金体,当时和后世的书法家都给予高

    度评价。可您一定按捺不住反问:这是一个皇帝的本分和主业吗?和大好江山,和

    社稷民生相比,一个君主终其一生迷恋的所谓艺术,不就是雕虫小技吗?

    宋徽宗自己玩得倒是挺嗨,可老百姓不答应啊。既然皇帝不管咱们,奸臣又不

    让咱们好好活着,不造反还有活路吗?于是农民起义开始了,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方

    腊、宋江起义。

    宋徽宗玩着玩着也把自己脑子玩得更坏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徽宗竟然

    联合日益强大的金国,把辽国灭了。金国自此没有北方的制衡因素,取你宋朝的国土那是志在必得。

    金兵大举南下,宋徽宗吓得连皇位也不要了,赶紧传给儿子赵桓——宋钦宗,自封太上皇逃避责任去了。靖康元年,金兵攻破都城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几

    个月后押往北方囚禁。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在北方被囚禁9年之后,受尽精神折磨,于54岁病死在五国城(今黑龙江

    境内)。

    第九任:宋钦宗 赵桓

    宋钦宗,赵桓,宋徽宗长子,25岁即位,在位仅仅1年零2个月。

    看完宋徽宗的“光荣”事迹,特别是最后的禅让,您怎么瞧宋钦宗,怎么都觉

    得他就是一个倒霉的皇帝。老子怕事躲起来了,儿子被迫顶上来。这老子当的,这

    儿子当的,叫人难以理解。

    宋钦宗即位后倒是干了两件好事,一是立刻贬了蔡京、童贯等奸臣,二是启用

    李纲抗金。但钦宗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主和派的意见,罢免了李

    纲,向金国求和。

    这时的宋朝,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金国的胃口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满足

    的。金兵攻破汴梁后,钦宗和他老子徽宗一起被俘虏,至此,北宋灭亡。后来徽、钦二帝辗转押解囚禁在五国城。宋徽宗死后,钦宗在五国城又煎熬了21年,最终于

    57岁死去。

    第十任:宋高宗 赵构

    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第9子,宋钦宗之弟,21岁登基。

    作为一名穿越者,也许宋高宗的年代是您最有兴趣亲身经历的,因为那个时代

    有精彩的抗金故事。说不定您还能和岳飞岳元帅并肩作战,一睹“撼山易,撼岳家

    军难”的雄姿。其实那个时代,也是让人充满悲愤的时代,因为爱国的浩然之气,最终还是抵不过软弱的投降主义。宋高宗就是投降派的典型代表。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在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他放弃抵抗,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了南宋政权。高宗在位初期,为了保住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人抗金。后来,他见金国越来越强势,害怕打起仗来,丢

    掉自己的皇位。为了这个私心,他不断向金国求和,甚至低声下气地说:“我逃到

    南方够可怜了,你们就饶了我吧。”

    为了有利于自己的投降事业,宋高宗把金朝派到南宋进行诱降活动的秦桧引为

    亲信,任为宰相,伙同秦桧加紧进行投降活动,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

    权,向金朝表示议和的决心。不久,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

    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高宗以此作为条件和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国称

    臣纳贡。宋朝除每年向金国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外,还送去不计其数的礼物,就为了换得一时的苟且偷安。

    宋高宗在当了36年皇帝以后,找了个“我累了,要享受生活”的理由,传位给

    养子赵昚,也就是宋孝宗。他自称太上皇帝,真的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即使在当太上皇期间,宋高宗依然时不时表现出自己的昏庸无耻。有一次他到

    灵隐寺喝茶。一个行者伺候的很周到,他打量一番说:“你不像一个行者啊?”行

    者就哭诉说自己原来是个官儿,因得罪人被罢免了。宋高宗就说:“我跟皇帝说一

    声让你官复原职。”结果宋孝宗叫人一查,这家伙因为贪赃枉法被撤职,没被处死

    已经算便宜了。您猜宋高宗说什么?他对孝宗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你不让他

    官复原职,我还有什么面子?”孝宗只得照办。

    就是这样一个昏君,居然活了81岁才病死,您说可气不可气?

    第十一任:宋孝宗 赵昚

    宋孝宗,赵昚,宋高宗养子,太祖赵匡胤七世孙,36岁即位。

    看见“养子”两个字,您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历史状况推测,是不是宋高宗儿子

    早夭?您猜对了。宋高宗只有一个独子,恰巧他自己在战乱中受惊吓失去了生育能

    力,经过几番选拔,太祖赵匡胤一系的赵昚被立为太子,接收禅位成为南宋的第二

    个皇帝。

    作为投降派的养子,孝宗却和他的养父高宗有着巨大的区别,他是主战派。还

    没有继位之前,孝宗就向高宗请战,愿意亲自领兵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之心颇为迫切。私底下,他对父亲的忍辱苟且不认同,对秦桧之流更是痛恨不已。所以上台

    后,孝宗第一件事就是平反岳飞父子的冤案,剥夺了秦桧的官爵,清除秦桧余党。

    接着,孝宗启用主战派的张浚,北伐中原,力图收复山河。宋军和金兵几经交战,互有胜负,虽然宋军未能渡过黄河,金兵也无法越过长江天险。

    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于是只能罢战讲和。没有了战事的干扰,加上高宗较少

    干政,孝宗专心理政,屡次下诏减轻民众负担,而且注重实效。这个时期,南宋百

    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因为孝宗治国有

    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了小康社会的局面。

    在军事上,宋孝宗整军兴武,5年间举行了3次大规模的阅兵,还积极选拔将

    领,自己也学习骑射,南宋军队的战力有很大的提高。孝宗意欲再次北伐,但优秀

    军事将领的凋敝,使他只能把光复中原的梦想埋藏在心底。

    孝宗在位27年后,高宗病死了。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两年后

    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即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皇宫,继续为高宗

    服丧。68岁时,这位南宋最有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病逝。

    第十二任:宋光宗 赵惇

    宋光宗,赵惇,宋孝宗第3子,43岁即位。

    宋光宗即位两年后,就得了精神病,按现在话来说,类似于被迫害妄想狂,总

    是猜忌、担心和恐惧别人对他图谋不轨。光宗在位仅仅6年,但在宋朝历史上却写下

    非常奇特的一笔。您问怎么奇特?奇特就在于他身份的转变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从

    东宫孝子到不孝之君。

    宋孝宗早先立长子为太子,可惜长子后来病死了。孝宗在其余儿子中,很欣赏

    老三赵惇的英武之气。这个儿子气质像孝宗自己,不像其他几个都软绵绵的,于是

    赵惇被立为东宫太子。

    您肯定也知道,东宫历来是权力斗争的漩涡,太子将来能不能当上皇帝,也不

    是铁板一块。这个身份被多少人觊觎,随时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光宗在做太子时也

    是这样想的。太子身份的光宗,勤奋好学,一举一动严守礼法,对孝宗恪尽孝道。

    他的情绪也随着父亲的情绪起伏跌宕:老子高兴了,儿子也眉开眼笑;老子忧愁了,儿子也配合着阴云满面;老子作诗表达光复中原一雪国耻的志向,儿子也作和

    诗说,努力学习老爸,誓将抗金事业进行到底。这样的东宫太子够孝顺吧?

    等光宗接受禅位,坐上皇帝的宝座,立马变脸了。对待逊位的孝宗,他眼里等

    于没有这个爹,长期不去看望。甚至在孝宗生病时,光宗既不请人给爹看病,更不

    去问候一声。孝宗去世的消息传来,您猜光宗怎么想,他不相信老爸去世了,甚至

    觉得这是一个篡夺他皇位的圈套。他不仅不主持丧事,还躲在宫中,照常吃喝,不

    为孝宗服丧,更担心遭人暗算,时刻佩剑带弓以自卫。这位不孝之君,终于惹得天

    怒人怨。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禅让给太子赵

    扩。

    从光宗身上,您是否看出来了,孝顺的太子是装出来的,不孝的君主是本性?

    其实这都因为权力斗争中深深的心理恐惧,时时刻刻提高警惕,紧绷神经以防不

    测。神经紧张过度,不得精神病才怪呢!

    光宗得精神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老婆皇后李氏。这位李皇后,专横跋

    扈,蛮不讲理,不要说对光宗,就是对公婆孝宗和太后都目无尊长。光宗作为一

    个“妻管严”,心理压力那个大啊。天下没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能让这位皇帝安静

    地待着,长此以往,精神病终于按捺不住,主动来报到附身了。

    光宗在皇位上,基本没什么可以值得一提的作为。您想啊,精神病能干什么正

    事儿?

    光宗48岁被逼退位后,当起太上皇,死时54岁。

    第十三任: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宋光宗次子,27岁即位。

    您听说过打心眼里就不愿当皇帝的皇帝吗?少吧?宋宁宗就是这么一位。光宗

    因为不孝,被逼退位。当时还没被立为太子的赵扩,被太皇太后命令穿上黄袍。他

    绕着殿柱躲避,口中大喊:“儿臣做不得,做不得。”最后赵扩相当于被挟持强行

    穿上黄袍,开始了一段帝王人生。

    宋宁宗继位后,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韩侂胄结党营私,赵汝愚遭到诬陷,被罢去相位,此后韩侂胄专权。宋宁宗还在韩侂胄集团的

    策划下,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

    士进行清洗,禁止朱熹派人物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

    宋宁宗在即位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追封岳飞为鄂王,剥

    夺秦桧的所有封号。韩侂胄的专权引起朝野不满。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韩侂胄启用

    了辛弃疾等一批主张对金用兵的大臣进行北伐,结果失败而归。主和派的皇后杨氏

    与大臣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侂胄战败的机会谋杀了他,并且将韩侂胄的首

    级送往金朝谢罪。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和议,尊称金朝皇帝为

    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独揽大政,同时还恢复了

    秦桧的“名誉”。

    宋宁宗还算是一位比较能够顾及民间疾苦的皇帝,生活也比较节俭。有一年元

    宵节,他独自对着蜡烛清坐。太监劝他设宴过节,热闹一番,他说:“宫外百姓没

    有饭吃,我能安心宴饮吗?”宋宁宗平时在后宫走动,总是命令两个太监背着写

    有“少吃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两架小屏风作为前导。遇到妃子们劝他吃

    生冷食物和饮酒时,他就指指屏风加以拒绝。

    后人对宋宁宗的评价是好学,人还不错,但是很无能,任由权臣摆布,误国误

    民。

    宋宁宗在位30年,病死于57岁。

    第十四任:宋理宗 赵昀

    宋理宗,赵昀,宋太祖赵匡胤10世孙,20岁即位。

    宋宁宗弥留之际,专权的史弥远和杨皇后废掉宁宗所立的太子赵竑。宁宗驾

    崩,赵昀被拥立为皇帝。

    赵昀虽属赵匡胤后裔,但家道早早没落,也失去了王爵。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均

    无官职,父亲也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因此,赵昀社会地位并不高,与平民无异。

    对,和您想得一样,平民赵昀当皇帝的概率几乎就是零。那历史怎么选择他了呢?

    因为权臣史弥远需要一个傀儡!这是所有权臣的典型特征。于是,赵昀从民间跃入

    历史的眼帘。宋理宗继位的前10年对政事不闻不问,朝政完全由史弥远打理,从保护自己的

    角度来看,这也很聪明,很懂事儿。一个平民皇帝,哪里有什么根基能和党羽众多

    的权臣斗法呢?就是有想法,也得憋在心里。

    其实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喜欢凌驾于自己头上的大臣。盼着盼着,史弥远终于死

    了,宋理宗开始亲政。亲政之初他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弥远余党、广开言路、惩治腐败、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但当时的宋朝已经像久病之

    人,这些改革要么没有成功,要么流于表面,曾经辉煌的宋朝,看不到崛起的希

    望。

    也许是预感到了这一点,宋理宗在执政后期,不再对政治感兴趣,朝政相继落

    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世道更加险恶衰败。此时北方的蒙古国已经崛起,南宋联和蒙古国灭金。十几年后,蒙古军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

    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晚年的宋理宗沉湎于纸醉金迷的享乐当中。他没有意识到北方的蒙古国将给宋

    朝带来灭顶之灾。或者他意识到了,但也无能为力,只好麻醉自己,过一天是一

    天。

    宋理宗逝世时60岁,在位40年。

    第十五任:宋度宗 赵禥

    宋度宗,赵禥,宋太祖赵匡胤11世孙,宋理宗弟弟之子,25岁即位。

    以侄子身份继位,根据宋朝皇位更替的规律,您不用想也会得出结论,宋理宗

    要么没儿子,要么儿子夭折。对,是夭折。

    宋度宗的生母是王府中的一名小妾,平时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怀孕后立刻被

    夫人逼着吃打胎药。可能是打胎药的质量问题,宋度宗还是出生了,但也被打胎药

    打残了,身体和智商发育低下,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因为赵禥是皇帝近

    亲唯一的男孩,得到全府上下人的保护,宋理宗为他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

    能使他开窍,常常把皇帝气得发昏。有大臣建言,不能让这个弱智儿做皇位继承

    人,应该另选宗室子弟。但是宋理宗本来也是从民间选来的,与宋朝宗室没多大关

    系,当然不愿意,度宗再弱智,毕竟也是自己的侄子。宋度宗即位后,那样的智商只能表现出孱弱无能,其荒淫甚于晚年的理宗,整

    天在后宫里与妃嫔们饮酒作乐。

    度宗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

    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如意,就以辞官相要挟。度宗唯恐他不

    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着眼泪挽留他。您说这君臣关系,整个倒过来

    了,朝政哪还能不黑暗昏聩?

    此时的北方,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后,即刻派兵南侵。贾似道对宋度宗隐瞒真

    相,宋朝已经处于灭亡的前夜。

    宋度宗35岁时因为酒色过度病死。他在位的10年,就是荒淫无度的10年。

    第十六任:宋恭帝 赵隰

    宋恭帝,赵隰,宋度宗次子,4岁即位,在位2年。

    荒淫无度的宋度宗死后,宋恭帝在奸相贾似道扶持下登基。不说您也知道,这

    又是一个傀儡皇帝,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已经占取中国北半部。在攻克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后,势

    如破竹的元军渡过长江向南宋都城临安进发。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

    战中大败。垂帘听政的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一片声讨压力下不得不杀死奸相贾似

    道,以泄民愤。不过为时已晚,宋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谢太皇太后抱着5岁的小

    皇帝宋恭帝赵隰出城向元军投降。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等他长到19岁,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

    他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

    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再后来,53岁的宋恭帝因为写了一首对南宋王朝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触犯了文

    字狱,被元朝皇帝发现,下令赐死。

    第十七任:宋端宗 赵昰宋端宗,赵昰,宋度宗长子、宋恭帝长兄,8岁即位,在位2年。

    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被俘后,赵昰和母亲、弟弟赵昺逃出临安,在大臣陆秀

    夫、江万载保护下,逃至福州,登基为帝。

    虽然陆秀夫、江万载等大臣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天下大势已去,宋端

    宗也只能东奔西跑,躲避元军追逐。在广州湾海面,他们的船只不幸又突然遇上台

    风,年幼体弱的宋端宗被卷入海浪中。年逾70的江万载扑入狂风巨浪中奋力将落水

    的宋端宗救起,自己却不幸被海浪卷走,没了踪迹。眼看3年来一直贴身保护自己的

    最亲近的大臣被海浪吞没,不到10岁的小皇帝惊病交加,不到一个月后去世。

    第十八任:宋末帝 赵昺

    宋末帝,赵昺,宋度宗幼子,宋恭帝、宋端宗之弟,7岁即位,在位1年。

    宋端宗死后,陆秀夫等南宋旧臣为继续抗元,拥立宋末帝登基,但南宋朝廷已

    经无路可逃,于是在广州崖山和元军展开决战,宋军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

    山,宰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为免皇帝被俘受辱,就背起8岁的赵昺跳海

    殉国。跟随的10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朝王朝自此覆灭。

    从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到投海自尽的末帝赵昺,宋朝320年,共历

    18位君主。

    从18位皇帝的生平中,您是否感悟到,皇帝这份职业还真不是想象中那么风光

    和简单。如果您选择穿越做一个皇帝,希望您能做一个笑到最后的皇帝。

    从物质生命的角度来讲,没有哪一个皇帝会笑到最后,终究会向死亡签到。可

    从后人评价、历史贡献的角度来讲,只有那些胸怀天下,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着

    想,殚精竭虑去富国强民的皇帝,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笑到最后。

    第2章 高薪高福利低风险,画面太美|文官仕途

    一、文官乃理想职业首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咱们一开始就给您穿越到宋朝提供了身份最高的职

    业选项——皇帝,可您把宋朝18位皇帝的介绍统统在脑子过了一遍之后,觉得皇帝

    这份职业怎么跟买期货似的,高收益也高风险啊。您问有没有稳健一点的投资,说

    白了就是收益不错、风险还小的职业。咱们也不卖关子,在宋朝而且也只有在宋

    朝,还真有这么一份让您羡慕的职业——文官。

    这次咱们先说风险。可以肯定,宋朝的文官,在咱们悠久的历史上,职业风险

    是最低的。

    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靠兵变起家的。当了皇帝以后,他也怕老赵家的

    江山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认真总结了唐末、五代和自己政变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千万不能让武夫专权。手里头有兵的人,是最需要提防的。所以如

    您所知,发生了“杯酒释兵权”。太祖把治理国家的大权赋予了文官,实行文官治

    国的制度。文官这个群体的地位有史以来达到最高峰,甚至管理国家军事的最高行

    政长官也由文官担任。

    您还记得前面说的太祖“勒石三戒”的故事吗?其中就有一条太祖留给后任的

    家训: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之人。所以您纵观整个宋朝历史,文官被杀是极

    少极少的。比如贾似道这样坏到极点,引起极大民愤的才不得已杀了。哪怕像蔡京

    这样的奸相,最终也只是被贬为庶民而已。宋朝的文官,只要干正事的,最多是因

    为政见不同被来回折腾,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一会儿任一会儿免,一

    会儿升一会儿贬。因此,在宋朝当文官,人身安全那是绝对有保证的。宋朝文官的

    胆子也是挺大的,给皇帝提意见是家常便饭,可是不用冒死谏言。明朝的官员也爱

    提意见,还觉得冒死谏言挺光荣,可以彪炳史册,结果如愿而死的还真挺多。这是

    为您做一个对比。后世之人说,宋朝灭亡,政治文明断了,接下来的元明清在政治

    文明上其实是退步了。这话是有相当道理的。

    宋朝的官员,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福利待遇从职业角度来讲,保准对您构成

    巨大的吸引力。咱们拿宋朝级别最高的官员和最基层的官员福利待遇给您算算。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每月正俸(基本工资)300贯,春、冬衣服

    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差役仆人衣粮按70人算,每

    月柴草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咱们再看看最基层的官员小县(万户以下)县令的月基本工资:12贯,禄粟每

    月3-5石。同样,基本工资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

    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费等,数量都相当可观。

    您看出来了吧,基本工资之外的各种补贴,基本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可

    真是基本工资,基本不用动。

    您还真不要就仅仅满足这些。宋朝各级官员还有“公用钱”,也就是招待费,用不着您自己掏钱花在官员之间的人情来往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公用钱之

    外,各级官员又有“职田”。即使是最边远的小县的县令,也有职田7顷。您会问官

    员还要自己兼职种田?那怎么可能呢!都是给佃户租种,官员每年等着收成就行

    了。

    宋朝是咱们历史上少有的不抑制商品经济的朝代,经济发达,朝廷有钱,所以

    官员的高薪完全支付得起。在古代历史上,宋朝官员的福利待遇可谓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这是历史的定论。这样的福利待遇,您还操心养家糊口吗?您一心一意做

    个好官就是最好的回报。

    二、考科举,演好文官升职记

    咱们都猜到了,您接下来的问题一定是:那我怎么才能在宋朝成为一枚想起来

    都那么妥妥的文官呢?

    先给您说一条小道,宋朝选拔官员,有荫补这个制度。您是高级官员的直系、旁系子孙,或者特别欣赏的门客、异姓,都有荫补做官的机会。一般的官员,荫补

    的名额只能从子孙中产生。但您也得懂这个制度的规矩:第一,荫补的官员要申请

    报批;第二,名额是有限制的,即使宰相一级,最多也就可以推荐5个人;第三,升

    迁提拔受到限制。所以这条道路,看似捷径,其实是羊肠小道,机会不多,还显不

    出您的本事。您还不如干脆一点,自己努力一点,走阳关大道呢!

    这条阳关大道就是科举。您或许受到现在一些观点的影响,对科举制度有一些

    偏见,把科举和八股文画上等号。其实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能做到的最公平、最可行、最有利的人才选拔制度。隋文帝发明科举制度之前,官员都是世袭制。只

    要您是权贵的子弟,甭管您有没有智商情商,有没有品德人格,都能做官。平民子弟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施展抱负,改变命运,希望十分渺茫。经过隋唐的探索实

    践,科举制度到了宋朝,已经相当完善。宋朝经济、文化、科技的昌盛,就是由一

    大批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共同努力创造的。举个例子来说,北宋共有宰相71人,科举进士出身的就有64人。

    您在宋朝参加科举考试,实属幸运。因为和唐朝相比,宋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少

    了,录取的人数多了,国家为了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扩招了。唐朝录取进士,每

    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朝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

    人。您被录取的概率大大地增加了,更有信心了吧?

    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秋天时,您得先参加地方考试——

    州试。如果在州试中脱颖而出,来年的春天您可以参加礼部组织的省试。要是您顺

    利通过省试,当年就会有幸参加殿试。殿试的考官就是皇帝本人。您心里可别紧

    张,能进入到总决赛这个环节,已经证明您出类拔萃了。只要您把平时的真才实学

    如常展示,就等着皇帝给您直接授官吧。因为参加殿试的考生,是不需要再经过吏

    部的考核就可以任命为官的。

    无论什么年代,对于考试选拔,人们最痛恨的就是营私舞弊。因为公正公平公

    开的规则被破坏了,读书人的信心都被打没了。您参加科举考试,可能也担心这一

    点。可以告诉您,宋朝为了防止科举中出现作弊行为,做了制度上的保障。

    首先,殿试就是一种保障。就算您通过各种关系作弊通过初赛、复赛,您,还

    有包庇您的人,真有胆量现场糊弄皇帝这个最大考官吗?这不是想在老虎嘴里拔牙

    吗?

    其次,限制知贡举的权力。知贡举就是省试的主考官。为了防止知贡举提前做

    好作弊的准备,朝廷都是临时任命知贡举。另外,还配备权同知贡举若干名,分散

    主考官的权力。您要是想作弊,就必须把这几个考官同时摆平。要知道,他们之间

    也相互监督着,所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科举考试前,考官们必须住在贡

    院,断绝跟外界的联系,跟现在中考、高考命题老师的待遇一样,这又增加了一道

    防线。

    另外,设立别试制度。假设您和其中一位考官有亲属关系,必须在另设的考场

    另派考官进行考试。最后,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糊名,就是把您参加考试的个人信息都封起来,谁也不知道这份试卷是谁的。考官想给谁私下打高分,也认不出他的卷子啊!但这

    个还有漏洞,试卷上的字迹、记号也可能被利用来作弊,誊录制度就是堵这个漏洞

    的。您自己写的那份试卷,会被专人再抄写一遍,您的那些字迹,做的记号,全都

    白费,因为考官评分的时候见着的都是誊录卷。

    所以,在宋朝的科举考试中,您做不了弊,也不用担心别人作弊。您需要做

    的,就是平日刻苦攻读,胸藏锦绣走上考场就行了。美好的仕途在朝您招手呢。

    您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在宋朝会很快被任命为官员。不像唐朝,考取功名

    和为官还不是一回事儿,有功名却一辈子没做上官的大有人在。宋朝在这个方面效

    率还是挺高的,也很实际。花那么大力气组织考试,不就是为了选拔人才,让他们

    尽快发挥才干,为朝廷为国家做事吗?您在上任之前,应该对国家行政机构和官员

    的设置、功能有所了解,否则您做了官对这个官职的责权利是啥一头雾水,您怎么

    尽职尽责呢?

    先说中央行政机构和官员。宋朝皇帝直接领导的三个机构是:中书门下、枢密

    院、三司,分别是民政、军政、财政的中央机构。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宰相级别的

    官员有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副宰相级别的官员有副宰相、参知政事。

    这些文职官员,掌管除军事、财政的一切政事。

    枢密院,国家最高军政机构,第一长官通常由文官担任,官职设置有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三司,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机构,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

    使,号称“计相”。

    原则上,这三个行政机构由皇帝直接领导。其官员,特别是第一长官,不得互

    相兼任。这样的机构设置和原则,其实就是宋太祖的设想——分权,防止官员独揽

    大权,对皇家地位构成威胁。您想啊,要是您同时掌握了国家的钱、国家的军队、国家的行政命令权,确实也是挺可怕的。

    唐朝尚书省分掌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宋朝也沿袭下来,但尚书省撤销,六部由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根据职责交叉管理,比较混乱。

    宋朝专管监察的机构是御史台,倒是一直沿袭了唐朝的制度,其长官称御史中

    丞,副长官称侍御史知杂事,主管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御史台的监督权力很大,如果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宰相升任宰相,而弹劾成功的御史中丞会转任

    枢密院的官员。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是为了防止权力很大的宰相和监督机构勾

    结,也为了控制御史台官员公报私仇,打击政敌。

    上面说的都是京城里的机关和官员,一般来说,您为官的初期,会从地方官开

    始。

    宋朝的地方机关分三级,分别为:路,府州军监,县。

    最大级别的“路”设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监

    司。

    次级别府州军监设有官员知府、知州、军、监、通判。

    您看着这些名称显得比较复杂,但其实这样的设置原则跟中央一样,就是分

    权,制衡,监督。

    宋朝地方机构级别最低的是县,县一级的官员有知县、县丞、县令、主簿,基

    本是中央下遣,没有军事权力。

    假设您从地方基层官员做起,想要有更大作为,肯定必须靠升职。宋朝官员的

    升迁,其实有迹可循。您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完成分内的事情,就会通过“磨

    勘”得到升迁的机会。“磨勘”,就是业绩考核制度,所有在官场任职的人,经过

    一定时期,都可以主动申请升职。经查明其资历与升职的规定相符,不需要您在职

    务上有特殊的表现,职位都可以逐步上升。

    您在宋朝的仕途之路,总的来说,得靠您自己的努力。当然咱们也希望您运气

    好,得到意外的赏识,迅速成为治世之能臣。如果宋朝因为您的言行、功绩变得更

    好一点,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的您,又何乐而不为呢?第3章 薪资水平不赖,地位却属备胎|武将仕途

    一、做武将要甩掉自卑心理

    高薪高福利、地位高风险低的文官仕途,固然让人向往艳羡,但这也得看人的

    性格喜好。您要是豪气干云、直来直去、喜欢打抱不平的主儿,未必喜欢四平八

    稳、文绉绉、拿腔拿调的文官职场,那您可以在宋朝做一名武将,把过剩的精力用

    在率兵御侮、保家卫国上。纵观宋朝320年历史,就没有几天不存在外族的军事威胁

    或侵犯的,您大可不必担心没有用武之地。

    宋朝的手头宽裕,对军事的投入相当舍得,最高的时候每年用在军事上的开支

    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七八成。武官的工资福利一点也不比文官少,甚至更多。您在

    外打仗,家里老人、妻子、孩子的生活水平,根本就不是您需要操心的事儿。

    但您思想上也得做好准备,既然立志做武将,在社会地位、职业尊严上就不要

    跟文官去比较。宋朝崇文抑武的风气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一以贯之,对武将“厚其

    禄而薄其礼”。什么意思?就是工资福利给您高高的,但您也别想得到多大的尊重

    推崇。宋太宗晚年语重心长地教育后代:国家没有外患,就肯定有内忧。外患算什

    么呀,远着呢!可是内忧不得了啊,就在跟前。一不小心咱们的皇位就有可能被握

    有兵权的家伙给夺了去。所以孩子们,你们要警惕啊!到了宋真宗,澶渊之盟后,他得出的结论不是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抵御外侮,而是觉得军事上搞不定的事

    儿,钱财能摆平,成本比打仗还低呢。

    您瞧,连皇帝都这么想,那朝野上下能打心眼里真正尊敬武将吗?所以,当时

    的朝廷风气就是文尊武卑,文官瞧不起武将。宋朝的枢密使(国防部长)都是文官

    担任。有一次国防部长王钦若当着皇帝的面,把副部长、优秀的武将马知节骂哭

    了。您想,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武将自己是不是也逐渐跟着自卑了,寻思着自己

    怎么跟备胎似的?

    所以,您要是想领兵打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给宋朝的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

    环境,就得把对武将的这些不尊重和自卑都甩在身后,把您的豪迈慷慨拿出来。

    现在您得想想怎么去当上这个武将。您说,这还不简单,去考试呗。有关宋朝

    的演义小说里,不是有很多武举考试吗?打擂台那可真是精彩至极!考个武状元,就做兵马大元帅领着部队去打仗了。

    那咱们必须纠正您这种被误导的认识。武举确实是宋朝科举的一部分,但通过

    武举实现名将的理想,真不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渠道。

    像文科生一样,您在参加武举考试之前,也得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吧。宋朝确

    实有专门培训武官的学校——武学。不过,武学的规模始终不大,而且波折挺多,一会儿办一会儿歇。武学在教学内容上倒是挺全面,诸家兵法、经典战役分析、军

    队思想建设都有,还有排兵布阵的演练等等。可惜武学的老师都是由熟悉典故却没

    有实战经验的文官担任。文官老师在课堂上做的最多的是思想教育:你们将来当兵

    要忠于皇帝忠于国家啊,领兵造反那是天地不容万古骂名啊,诸如此类。这教学的

    实战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您忍着耐心听课,加上私下刻苦攻读,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去参加武举考

    试,很有信心进入前三甲,离理想越来越近了。您还是别太兴奋,先问问您,您打

    架技能怎么样?宋朝武举考试,虽然也考军事理论和思想,但还是偏重武艺。您打

    架的功夫不行,前三甲的预期基本就泡汤了。武举考试的录取,每一届也不过几个

    人,和文官科举录取几百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就算您理论知识和打架技能双优,拿了第一名,您被授予的官衔是右班殿直,说白了,就是皇宫里的保镖,官衔是武

    官52个官阶里的倒数第3名,以后的升迁前景也不大。所以,不少武举录取生考上就

    转行当文官去了。您还对武举存在幼稚的幻想吗?

    您穿越宋朝,体验各种人生也挺辛苦的,咱们就不浪费您的光阴,直接给您两

    条对您可行的成为武将的途径:最主要的荫补和次要的军员转补,其余的羊肠小道

    和武举一样,人数极少,忽略也罢。

    二、没有背景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宋朝的荫补制度,只是科举选拔文官的补充,而且给予很多限制,但却是选拔

    武将最主要的渠道。荫补制度是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残余、变种,正是因为朝廷对武

    将的忌惮压制,对军事的不重视,导致了这一落后的制度被沿袭下来。您如果想通

    过这种渠道成为一名武将,必须符合这样的身份条件:武官、宗室、外戚和技术官

    员的亲属。荫补成为武将的,在宋朝进入武将系列中比例最大。您听说过杨家将

    吧,老先生杨业是随宋太宗北伐征辽的名将,他的儿子杨延昭(民间称杨六郎)、孙子杨文广都是宋朝有名的武将,就是荫补为武将的典型代表。

    您会说,将门世家,这不挺好吗?可您想过没有,难道每个世家都像杨家将那

    么厉害吗?和先进的科举制度相比,荫补制度既然不考虑选拔对象的素质、能力,而只看家庭出身,就谈不上对武将条件的要求和培养。虽然宋朝名将众多,并且绝

    大多数都是荫补而来,但绝不说明这一制度有什么先进性。

    您想啊,这么大比例的荫补武将,出身都是权贵,出纨绔子弟的概率也不小,没有实战经验的无能之辈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一定存在。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宋朝那么多名将,怎么和辽、西夏、蒙古的历次战争中,都没有干脆

    利落地消灭敌人,甚至占便宜的都少呢?这说明什么,宋朝武将的整体素质和能

    力,整个军队的素质和能力,根本达不到评书、演义里说的那么厉害,这都是拜荫

    补制度所赐。

    您如果不符合荫补武将的门槛条件,也没关系,您还有一条可以选择的路——

    军员转补。军员转补的对象就是各级军人,所以首先您得当兵去,这个不是难事。

    宋朝军队招兵买马实行募兵制,没什么身份限制,流民都可以报名,而且是终身

    制。也就是说,当兵职业化了。所以宋朝军队数量庞大,《水浒传》里的80万禁军

    (中央军),数字还略显保守了。

    按照宋朝的规定,您从一个地方军的士兵,可以升到中央军,从中央军升到大

    内禁卫军。之后,只要您服役达到一定期限,或者立了战功,都可以转补为武官。

    您再接再厉,一步步升迁,最终就可能成为名将,当国防部长都是有可能的。一个

    普通士兵,到国防部长的距离?您不信?那咱们给您说说狄青。

    后世有民间传说,老天爷对宋朝寄予厚望,给宋朝派下来文曲星和武曲星各一

    枚,文曲星就是包拯包青天,武曲星就是狄青,说明这两位“星”爷在宋朝历史上

    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为哥哥和人打架,替哥哥受过,成为一名“违法犯

    罪分子”,脸上都是刺了字的。宋朝当兵的门槛低,狄青成为京师的一名普通卫

    士,后来被朝廷选拔出来保卫边疆。在和西夏的战争中,狄青每次出战,都带着铜

    面具,披头散发,所向披靡,屡立战功,于是不断得到升迁。后来他幸运地遇见了

    范仲淹。范仲淹送给狄青一本《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尔。”真是醍醐灌顶啊。自此狄青发奋读书,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官至枢密

    使(国防部长)。但是功高震主,狄青最后的命运是悲剧,被猜忌贬官,在病中郁

    郁而终。

    从狄青,您可能还会联想到另外一名宋朝名将岳飞。岳飞从一个普通农家的孩

    子,应征入伍不断升迁到国防部副部长,到最后被陷害而死,命运轨迹和狄青几乎

    一模一样。这些蛮拼的、武功卓著的名将,在宋朝确实容易摊上大事儿。

    咱们举狄青和岳飞的例子,不是为了打击您在名将仕途中的信心,是为了让咱

    们也记住这样的历史教训:崇文抑武,对武将猜忌压制,是宋朝官场的主旋律。整

    个宋朝的历史,没有因内部兵变而改换门庭,的确维护了老赵家的统治,但也带来

    了恶果,在外族入侵时,抵御乏力,最终被外族彻底灭国。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

    技水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在同期的世界历史上,都是登峰造极的,却同时有

    着“积贫积弱”的历史名声,其实和它在军事上失败的治国方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

    系。

    第4章 霸道总裁,就是那么炫酷狂|商人地位的提升

    一、个人努力也要看历史进程

    平心而论,您在宋朝的军旅生涯确实会让您觉得憋屈:面对外族的侵略,咱们

    有仗不能打,动不动就议和进贡,壮志未酬不说,而还总被大后方的皇帝惦记提防

    着,真是里外不讨好。那咱们给您在宋朝换个身份,让您体验一下踌躇满志、意气

    风发的状态,您呀,从商!一个霸道总裁,在宋朝确实可以炫酷狂跩。

    您问,这不是在安慰、忽悠我吧?在封建时代,一个生意人做得再好,社会地

    位能高到哪里去,还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怎么样,最后的

    结局不照样够惨的?

    您说的是历史的事实,可宋朝就是一个例外,一个独特的存在。

    无论什么年月,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商品交易,您家里衣食住行需要的

    一切都靠自己生产吗?您想吃糖了,自己弄块地种甘蔗,自己炼糖?您穿衣服,自己种棉种麻,自己织布裁缝?您可真有本事,真有工夫!您只有去买去。只要存在

    商品买卖,就少不了生意人。可是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都把商人看贱了,看扁

    了,打心眼里就没真正瞧得起商人。其实就是认为商人逐利,咱们讲义这种思想作

    祟导致的。

    这种错误思想到了宋朝,得到巨大的改观。北宋的范仲淹就发出“吾商则何

    罪,君子耻为邻”的呼喊。商人有什么罪啊,咱们所谓的正人君子瞧不起他们?南

    宋的黄震也说:“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同是国家一等齐民。”宋朝的人,就是有

    这样的觉悟,商人和其他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凭什么地位不平等啊?

    最难变的观念变了,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宋朝的土地政策,“不抑兼

    并”,土地可以买卖了。几千年来,咱们历史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

    方百计加以抑制。人,都栓死在土地上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就靠农业税。遇见

    坏年头,官府只能剥皮一样地压榨农民。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让农民活不下去,能

    不造反吗?这形成一个死循环,没有哪个朝代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可宋朝走出了这个死循环。土地一旦可以流转,人就活了,剩余的劳动力就可

    以参与到手工业、商业中来。工商业发展起来了,国家财政的来源就多了。宋朝政

    府的财政收入,70%来自于工商税。国家有钱了,还能压榨农民吗?遇见灾荒年头,开仓放粮在宋朝是常事。这都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带来的好处,国家、百姓

    都是受益者。

    您在宋朝做个生意人,绝对恰逢其时。宋朝对商人有很多宽商恤商政策,比如

    取消坊市制度。您不必像宋朝以前那样,只能在官府规定的地方做生意,而是您看

    哪里市口好,哪里市场吸引力大,只要您有钱租房子,您就能在哪里开张。

    唐朝的时候,官府还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与科举。也就是说,您一个商

    人,还有您的孩子,是别妄想通过科举考试去从政了。到了宋朝,这一政策变了,您要是真有学问才华,允许您参加科举。您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官办的学校去学习,将来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走上仕途。这可是真真切切的地位的提高。您做生意,还真

    没什么后顾之忧。

    您说,做生意苦点累点我都成,就怕我累死累活到头来挣不了多少,都给官府

    当税收去了。您刚刚又看见宋朝的财政收入70%来自工商税,心里嘀咕开了,那商人是不是最受盘剥了?有人做过研究统计,可以让您消除这个担心。宋朝商人的税负

    很宽松,行税为2%,住税为3%,平均下来税率也就2.5%,而宋朝的商业利润,平均

    下来,至少有10%,这中间的差额,就是您纯赚的。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靠苛税,靠

    的是繁荣的工商业带来的量的积累。

    上述种种观念和政策,构成宋朝生意人所在的气场——体恤加鼓励,极大地促

    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那些组成商行的店铺,和小商小贩,自然不必说,就是商业的专业队伍,他们

    就是单纯做生意的。官员、皇亲国戚、读书人、地主、农民也纷纷加入兼职经商的

    队伍,甚至僧尼也不甘落后,下海经商了。汴梁城里的大相国寺,每个月开放五

    次“万姓交易”,寺庙也成生意场了。所以您得抓住时机,占据有利地形,尽快让

    你的生意开张,博得您的第一桶金。

    二、五湖四海,第一桶金在哪里

    现在您要考虑的问题是,您生意的主战场设在哪里?

    首先说城市。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都是人口超过100万的巨型都市。同时

    期的欧洲,最大的城市也不过15万人左右。在这样人口众多的城市,您不用担心市

    场萧条,没有您的顾客。您可以随处开个铺子,除了正常营业时间,另有早市、夜

    市,还有整个通宵都有买卖的鬼市,都会给您带来源源不断的顾客。

    其次是乡镇。乡镇的人口密度肯定没有城市那么大,但是定期的集市也是热闹

    非常,人流熙攘。集市的消费者,相当于您平时没空,周末集中采购一样,那购买

    欲望和购买力也是相当客观的。

    另外是边境。宋朝官府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用于和周边各族进行贸易活

    动。至于市场需求,区域差别让您很容易选择对口的商品。您可以拿内地的纺织

    品、瓷器、茶叶等卖给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缺这个。然后,把他们的羊皮、狼

    皮、奶制品带回内地销售,内地缺这个。您说是不是一举两得?您的商队绝无空

    返。从事这门生意,可能就是辛苦点或者寂寞点,边境路途遥远,您得押着货物迢

    迢而来。要么,您驻扎在边境,等着您的商队运货来。辛苦、寂寞的代价绝不会让您白白付出,区域商品的差价让您有丰富的利润可

    图。还有比边境贸易更辛苦、寂寞,但是利润也更惊人的,这就是宋朝的进出口贸

    易。宋朝科技发达,造船技术一流,加上罗盘的使用,海上运输业完全应付得了对

    外贸易的需要,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官府也是积极鼓励支持,在沿海地区设置

    多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就连昏庸的宋高宗,对进出口贸易都有先进的理念。

    他对大臣们说:“进出口贸易利润丰厚,而且贸易额巨大。如果咱们处置得当,不

    是比从百姓头上拿钱要好得多吗?”

    您别说,仅就宋高宗这个理念,还真是开明和聪明。南宋一朝,尽管偏安江

    南,可从来也没缺过钱。商人比皇帝还要敏感,哪里有丰厚的利润,他们就本能地

    麇集到那里。资本雄厚的商人,带着自己的船队,把陶瓷、茶叶、丝绸、工艺品等

    运往东亚、东南亚、印度次大陆,更远的到非洲,又在当地收购香料、珠宝、棉布

    等运回本国销售。这一来一回的双重利润,让很多商人靠着进出口贸易富甲一方。

    历史学家经过测算,宋朝的对外贸易额竟然占到GDP的15%-20%。

    城市、乡镇、边境、外贸,您的生意选定一个主战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

    琢磨您的经营之道了。虽说在宋朝生意好做,可越是好做,竞争也就越厉害。把生

    意做大做强,可不是唾手可得的事儿。在经营上,您总得有两把刷子,才能畅游商

    海不湿身。

    头一件事情,您需要确定要经营什么项目。做生意,无非是应对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的事儿。宋朝经济繁荣,市场需求旺盛,这是您的有利条件。您审视一下自

    己,擅长什么,能把什么在宋朝做独特了,就开张哪一门生意。

    追逐丰厚的利润是商人的本分。只要遵纪守法,在宋朝没人会欲加之罪何患无

    辞地整您,盘剥您的财产。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宋朝独有的,就是之后的元明

    清三朝都做不到。所以,您尽管朝着那些利润丰厚的经营方式狂奔。谁让您有个狂

    拽的总裁梦呢?

    第一,长途贩运,赚取地区差价。宋朝的边境贸易、进出口贸易,其实就是这

    个原理的充分运用。您在茶叶原产地东南地区收购的茶叶,运到西北地区,能卖高

    出6倍的价钱。所以您在贩运的路上,会看见不少商人像您一样,不辞路途辛苦,往

    返于遥远的区域市场之间。第二,批发交易,获取规模效益。鱼米之乡江南盛产的米,当地人民是吃不完

    的。您带好足够的“交子”,大量收购,运到外地,批发给中小经销商去零售。您

    要是自己零售,得凑够足够的人手,花上足够的时间,猴年马月才能卖完呢。所以

    这些大宗商品,批发是最有效率的。您让点利给中小经销商,专营批发,靠规模取

    胜是不二选择。同理,茶叶、酒、盐等都是靠批发交易,散布到全国各地经销商的

    手里。

    第三,预购商品,保证货源。江南的新米、新茶上市之际,您是不是赶着奔着

    去抢购做批发啊。大家都这么想,结果供不应求,米价、茶价就上去了,您还不一

    定能买到。您可以提前甚至一年,就向产地的地主农户、茶园主下好定金,签好协

    议。米茶上市,根据协议中的价格、数量,人家首先给您供应,您的收购成本肯定

    比没有协议的要低,利润不就相应地提高了吗?

    第四,预测市场,抓住商机。分析和预测市场,从来都是大商人在商业竞争中

    独占鳌头的重要因素。您看今年风调雨顺,农业肯定要大丰收,农产品的价格显然

    是要跌了,经营利润会比往年微薄,您可以选择今年不做农产品。入秋的时候您得

    到一个消息,边防吃紧,朝廷估计要和敌人开战了。那么冬天的时候咱们官兵的棉

    衣需求会比平时增多一些。您提前做好准备,预定了棉衣,等官府发出告示采购棉

    衣的时候,您可以直接告诉官员,立等可取。

    第五,注重宣传,树立品牌。您仔细瞧瞧《清明上河图》里鳞次栉比的商铺,有很多以本姓命名的店铺,比如“赵太丞家药肆”“王家罗锦匹帛铺”等等。《东

    京梦华录》里记载了更有趣的店名,比如“丑婆婆药铺”“东鸡儿巷郭厨”等,这

    都说明宋朝商家已经树立了广告和品牌意识。就连卖环饼(馓子)的小贩,也会打

    出“亏便亏我也”的口头广告语,就像今天的“跳楼大甩卖”,可是显然比今天更

    含蓄和幽默。临安城里有一家“宋嫂鱼羹”店。宋高宗有一天光临,大赞好吃。这

    下皇帝成了小店的形象代言人。店里的老板、伙计从此都穿戴锦衣花帽,以显示店

    铺的高大上。顾客趋之若鹜,宋嫂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婆。800年过去了,您今天

    在杭州的楼外楼,仍然可以吃到流传下来的“宋嫂鱼羹”。您说,您是不是应该像

    他们一样,经营的是生意,其实经营的更是品牌?

    第六,提高意识,完善服务。假如您在宋朝开了一家酒肆,您可别想图省事只

    是卖酒。许多酒肆不仅卖酒给顾客喝,还经营下酒菜蔬。更有经营头脑的,还安排歌舞娱乐供酒客欣赏。您要是经营单一,服务内容不够丰富,顾客凭什么非要在您

    的酒肆消费啊?顾客是上帝,这是自古以来的商业观念。甭管您走到哪朝哪代,甭

    管您做什么生意,记着这一点,顾客才能盈门,生意才能做大。

    如果您同时拥有上面说的这些商业意识和经营之道,在宋朝成为一名霸道总裁

    不是不可预期的。您和众多大大小小的商人一起,可以为宋朝经济的腾飞做出一些

    不可磨灭的贡献。咱们给您说说,宋朝到底有多富有,让您身为一名宋朝商人拽一

    回:

    宋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最高达到1.6亿两白银,北宋中后期为8000-9000万

    两,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年财政收入也有1亿两。这些数字,可能太抽象,那就对比一下:南宋灭亡300年后,明朝的年财政收入才1500万两白银,这还是明

    朝的好年份。清朝咸丰年间,政府的财政收入是白银3000-4000万两。这时候,距

    离南宋灭亡已经有600年。更何况,宋朝政府的收入,不是靠对百姓的压榨盘剥积累

    的,而是靠商品经济发达带来的巨额商业税。商人的日子好过,普通百姓的日子也

    宽松。在它之前,在它之后,在同时代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像宋朝这么

    富有、开明。所以后人评价,唐朝虽然强大,但它是中世纪的夕阳,而宋朝是近代

    的朝阳。

    第5章 脑洞大开,丝也可以逆袭|市井职业

    一、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您在宋朝的各个阶层穿越一遍,不禁在心里对宋朝竖起大拇指。除了军事上的

    懦弱之外,历史上还真找不着宋朝这样能好好过日子的理想时代。您还别急着下这

    样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好时代,得看那个时代最普通的民众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个

    评判的标杆。所以,现在让咱们带您体验一下在宋朝作为一名平头百姓,您究竟会

    有怎样的生活。

    咱们先带您去宋朝的乡下。您要是读过杜甫先生的诗,会知道即使在唐朝那样

    的好时代,农民也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征兵。宋朝之前,官府征兵都是强制

    性的——义务兵,一个农民家庭,可能因此在生存上失去最强的劳动力。宋朝实行

    募兵制,军队职业化,而且终身制。您愿意把当兵作为一份职业也行,不用担心官府打完仗把您遣散回家。如果您不愿意当兵,就愿意种田,官府也不强迫您。另

    外,像挖条河、修个坝这样的差役,宋朝也是征募制度,没有强拉着您到工地的,您愿意来,按劳动量给您工钱。宋朝在兵役、差役上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

    可以专注于土地了。

    那宋朝农民的收入怎么样呢?说出来您可能会吃惊。宋朝“一夫之田四十亩,出米四石”,每个男劳力实授田地40亩,每亩缴田税1斗,每亩粮食产量六七石,税

    率就是1.5%左右。经过计算,缴完田税后,每个农村男劳动力,一年还能剩余3万斤

    粮食,除了自给自足,剩余的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卖。

    宋朝土地可以买卖,只要您不偷懒不败家卖地,作为一个宋朝农民,富足的生

    活不在话下。那些在土地上用心经营,又懂得勤俭持家的农民,攒了钱去买土地,再拿出去租种,如此循环,最终逆袭成为地主的也大有人在。

    本来,您可能猜测,宋朝的农民收入可能是各个阶层里面最低的,现在算来满

    不是那回事。那咱们还是考察一下农村最弱势的群体吧。北宋诗人张耒的一首诗写

    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入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

    粟。”一个砍柴郎,以卖柴为生,每天可以有100文的收入;一名乡下的农妇,靠给

    人缝补浆洗,每天也有100文的收入。那么这100文能干什么呢?宋朝每个人每天的

    温饱需要20文。也就是说,一个砍柴郎,或者一个帮人做杂活的农妇,可以养活5口

    人。

    咱们再来个纵向对比,把这100文拿到明朝看看。每天100文的收入,一个月就

    是3贯。这在明朝,相当于一个知县的月工资。一家5口人,靠着这每个月3贯,可以

    生活得很滋润。

    咱们把您带回宋朝的城里,在一个中等城市,您的身份假如是一家酒店的杂

    工,老板给您的日工资大约是250文,不能再低了,再低没人干这活了。史料记载了

    一个叫乐生的湖北人。他就是做小买卖的,每天只要赚足100文就不干了,回家吃完

    喝完,吹笛子、唱歌自娱自乐,弄精神享受去了。

    咱们在宋朝普通阶层的收入问题上说得已经够多了,也就是说只要有手有脚不

    懒惰,就不用担心温饱。但咱们还是希望您不要在这种安全感里裹足不前。您应该

    发挥您的专长,干出一番大事业,实现一次成功的逆袭。您要是有一门技术在手,那进工厂是最合适了。北宋时就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

    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

    的官窑等。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有徒工1200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

    400余人。除国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出现与繁荣。您的技术在这

    些工厂里绝不会被埋没。

    您如果有文艺方面的才能,在宋朝也有适合您的职业舞台。宋朝人有钱,吃饱

    喝足也要精神享受,于是娱乐产业繁荣发展。宋朝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勾

    栏”,最大的场所能容纳千人观看您的表演。文艺表演种类繁多,如杂剧、傀儡

    戏、影戏、杂技、散耍、说史书、讲故事、谈经、学乡谈、谈诨话、舞番曲、诸宫

    调、鼓子词、唱赚、卖嘌唱等等,真是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您要是文字工作者,可以在宋朝当记者,做编辑。宋太宗年间,官方报纸——

    邸报的发行已经规范统一;宋真宗时期,民间报纸——小报也出现了,主要是官吏

    和书店主人所办。无论是邸报、小报,都公开发售,读者广泛,有京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及其他关心朝廷政事的人。官方报纸更是全国发行,由驿递传

    送。驿递按传送的速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您要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在宋朝也能以此为职业谋生。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您不仅可以入选皇家竞技队伍,也会受到民间的喜爱崇拜。足球(蹴鞠)、马球、相扑是宋朝人最热衷的体育运动,皇帝们经常组织运动员们比赛,与百姓同乐。

    如果您志愿做一名社会治安管理人员,咱们建议您加入“潜火队”,也就是宋

    朝的消防兵。“潜火队”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如防毒面具、防火背

    心、云梯、水囊等,消防作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火灾发生后,“潜火队”赶

    往现场救火时,享有一些特权,比如路遇高官,可不必避路让道。在古代,路上相

    遇,有民让官、贱让贵先行之礼,但“潜火队”可不受这一礼法约束。如果“潜火

    兵”在救火过程中受伤,则由政府负责治疗并给予奖赏。“潜火兵”享有比较丰厚

    的薪水,所有的消防器材也由官府购置、保养、增补。

    二、励志路上总有逆袭的偶像

    咱们为您介绍了几个您可能想不到的宋朝市井职业,至于那些人们生活须臾离

    不开的职业,比如厨师、裁缝、建筑工人等等,自古到今都不可或缺,您也比较熟悉了解,就不一一介绍了。咱们需要几个普通人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给您精神上

    的鼓舞,助您在逆袭的路上充满斗志,一往无前。

    先给您说一个发明家——毕昇,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一开始就是北宋一个印刷铺的工人,负责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

    知雕版印刷的艰难。雕版印刷的一块版,对应印刷书籍的一页。这一页书里的所有

    文字,雕刻在一块完整的版面。一部书所有的版面,虽然可以重复利用印刷,但内

    容也仅仅是重复这本书,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还需要比较大的存放空间,有错

    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

    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

    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

    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

    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然后,再用火烤,等

    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

    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一经使用,他的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

    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

    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的?”

    毕昇说:“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

    师弟们面面相觑:“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毕昇笑着说:“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

    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

    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

    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毕昇说是儿子教给他的活字印刷术,当然有谦虚的成分。您想,要是平日他没有苦心琢磨怎么改进印刷术这件事,儿子过家家会成为他眼里的一个启发,成为他

    发明中的一个灵感吗?

    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从13世纪到19世纪,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都称毕昇是印刷史上

    的伟大革命家。

    毕昇,一位宋朝的普通工人,在历史上的这次转身够华丽的吧?正所谓脑洞大

    开,屌丝也可以实现伟大逆袭。

    再给您说一位宰相——吕蒙正,三登相位的状元郎。

    要过年了,一位少年环顾屋内,发现家里别无长物,长叹一声,把冻僵的双手

    凑在嘴边哈气,然后拿起毛笔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

    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

    这位少年叫吕蒙正。上、下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批的意思则是“没有

    东西”。

    吕蒙正的故事很多,他的一生太有戏剧性。年少的吕蒙正和母亲蜗居在洛阳龙

    门的一座破窑里,平日里靠给人打柴、挑水为职业,挣点小钱养活母亲和自己,生

    活确如那副对联描述的那样潦倒。有一天,他看到有人在伊水边卖瓜,很想吃一

    个,却无钱可买。卖瓜的人走时,不小心落下一个瓜,他上前取食,吃得太快,竟

    然被噎住了。

    这个穷小子的命运是因科举考试而改变的。他高中状元,一路升迁做了宰相。

    后来,他在伊水边建了座亭子,起名叫“噎瓜亭”,以示不忘贫贱。

    考中状元的过程,沉重而艰辛。尽管生计艰难,吕蒙正仍志存高远,希望以科

    举考试改变命运。他读书治学十分刻苦,几年下来,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

    动天下。读书人都以和他做朋友为荣。

    宋太祖时,吕蒙正带着母亲到京城汴梁应试。那时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晋王,担

    任开封府尹,听闻吕蒙正名声,亲自召见。太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认为他

    是宰相之才。第二年,吕蒙正果然考中状元,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吕蒙正的仕途十分顺利。6年行政历练后,他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5年后,宋太宗拜他为宰相。此后几起几落,三次出任宰相。

    由于曾长期生活在下层,经历过艰难困苦,吕蒙正这样的官员,有着一些可贵

    的品质。他肚量大,经得起挫折,知晓民间疾苦,为人宽厚,正直敢言,深孚众

    望。

    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第一天入朝上任,刚走上大殿,旁边有人冷言冷

    语:“这小子竟然也当上参知政事?!”吕蒙正只当没听见,继续往前走。跟他一

    路的好友非常生气,要过去看那人是谁。吕蒙正赶紧拉住好友,不让追查。下朝

    后,好友仍愤愤不平,后悔没看清那人到底是谁。吕蒙正说:“如果我知道他的名

    字了,一辈子都忘不了,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他的名字,对我有什么损害

    呢?”

    吕蒙正不做无谓纷争,但重大问题却正直敢言。有一次宋太宗喝高了,开始自

    夸:“五代十国时,人民都绝望了,认为天下再也不会太平了。我亲自治理了这么

    些年。瞧瞧,如今社会如此繁华!其实还不是因为我这个人吗?”在座大臣纷纷鼓

    掌,吕蒙正却起身说:“京城当然繁华,但我在城外几里,就曾看到贫困饥寒的

    人。希望陛下知道这些事实,这才是老百姓的福分啊!”

    吕蒙正长期大权在握,想巴结他的人自然不少。但他清廉自持,不吃这一套。

    有一次,有人要送他一宝镜,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吕蒙正哈哈一笑:“我的脸就碟

    子那么大,用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不是浪费吗?”还有人给吕蒙正送古砚,说此砚用

    嘴一呵气,自己能出水,不用另外放水就可以磨墨。吕蒙正凝视古砚,又哈哈一

    笑:“就算一天呵出一担水,也不过10文钱而已。”

    您看出来了吧,吕蒙正这位宰相,不仅肚子里能撑船,还特别不忘本,时刻提

    醒自己出身于何处。

    吕蒙正这个穷小子通过科举考试逆袭的故事,在宋朝,甚至元明清几代,都给

    无数贫苦人家的孩子树立了榜样,给他们以希望,在人生路上不懈地奋斗着。

    当然,咱们相信,在宋朝体验逆袭人生的您,也一定会从励志故事里获得满满

    的正能量,在宋朝做一个有着无限未来前景的幸福的奋斗者。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

    第1章 唱一首《爱情买卖》,锣鼓喧天|皇室婚典

    一、政治利益牵起的红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咱们古人对完美人生轨迹的高度概括和追求。

    您穿越到宋朝这样注重学问的时代,这种教导更会常常在您耳边响起。

    所谓修身,就是培养自己的本事和德行。到目前为止,您跟着咱们的引导,一

    直在宋朝做着这件事儿。现在,咱们一起努力,帮您完成第二项人生任务——齐

    家。

    齐家的说法很优雅,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您得娶媳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偶标准,婚姻观念可能千差万别。同时代的各个阶

    层,婚姻观念和择偶标准也不尽相同。咱们盼着您在宋朝早早结束单身汉的生活,顺利地娶上让您称心如意的媳妇。所以,您有必要了解一下那时的人们究竟有什么

    样的婚姻观念和什么样的择偶标准。

    如果您的身份是皇室一员,那么,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男16岁,女14岁),不

    用您自己着急,皇亲国戚也不用给您打招呼,就开始商议您的婚姻问题了。在封建

    时代,无论您在哪个阶层,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

    您的那些长辈,会给您挑谁家的女孩呢?这您也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宋朝,他

    们遵循的选择标准是“不问阀阅,注重门第”。

    阀阅和门第,其实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是封建等级制的门第观念。那他们有

    什么不同呢?

    宋朝之前,上层社会缔结婚姻,要看对方是不是门阀世家,查查您的族谱,瞧

    瞧您家上几辈人是不是门当户对的权贵。通俗点说,就是看您家里的过去。您家要是这辈子的新贵,对不起,不般配。这就是所谓重“阀阅”。

    宋朝科举制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官僚,国家的重用和高薪

    高福利低风险,使得他们前途远大。宋朝的上层社会承认他们的地位,不问他们的

    过去,只问他们的现在和将来。这些新贵拥有被承认的“门第”。宋朝的武将,因

    为以荫补和军员转补为主,和宋朝是一起成长的,即使他们的祖辈不是显赫的权

    贵,也属于被认可的“门第”范畴。与此同时,传统的门阀世家在宋朝已经势单力

    薄,逐渐没落。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是没有被上层社会认可的所谓“门第”的。

    现在,根据“不问阀阅,注重门第”的标准,您大致能判断出未来的媳妇会来

    自何方吧?

    作为皇室成员,您未来的媳妇最有可能来自武将之家。宋朝的皇室择婚偏爱武

    将集团,这是一种风气,也是一种祖宗家法。拿北宋为例,北宋一共9位皇帝,共产

    生17为皇后,其中14位有武将家庭背景,比例达到8成以上。

    皇室与武将集团联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皇亲国戚娶武将之女为后妃;二

    是武将之子娶皇室之女。

    这种联姻,不用说您也看出来了,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冠冕堂皇来讲,这

    叫门当户对;私下来说,皇室和武将都是一个大家庭的。皇室给武将的暗示是:都

    是自家人,别造反啊!武将给皇室的暗示是:都是自家人,别整我啊!

    这说得跟两个小孩过家家时的斗嘴一样,听起来好笑,但确实有实际的政治效

    果。太祖赵匡胤是领兵造反当的皇帝,可您看见他建立的宋朝,有哪位名门之将领

    兵造反让皇位换个姓的?

    您不禁感叹,这皇室婚姻看着门当户对、风光无限,可都是利益为主导,哪里

    还有什么爱情,这不就是爱情买卖吗?您也别觉得委屈,别说您,就是皇帝本人要

    立个皇后,也得按这个规矩来。

    宋仁宗娶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并立为皇后。后来他把郭皇后废了,想要

    立一个姓陈的富商之女为后,结果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大家反对意见的核心意

    思就是:“陛下,您怎么玩游戏不讲规则啊?您这是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您让之后

    的君主怎么办?”仁宗只好册封已故国防部长、大将曹彬的孙女为皇后。宋真宗还是太子时,娶了大将潘美的女儿为妃。潘妃去世后,真宗又娶了宣徽

    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登基后,真宗立郭妃为皇后。这两位皇后都是武将之女。真

    宗的第三位皇后刘氏,出身低贱,本是蜀中歌舞之女。但刘氏被封为皇后之后,也

    编造了自己出身将门的说辞,要不实在应付不过去。这说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本

    人,在这种婚姻规则中,也不得不低头,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

    前面说的这些严苛的规矩,都是从皇室男性成员角度来讲的。假设您是皇室中

    的女性,是不是就会宽松些呢?

    这得分开说,皇室为了区别对待,对跟皇帝有血缘关系的公主,婚姻门第的要

    求很严,通常都是嫁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928KB,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