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95
编号:13552289
CCR5第一、二胞外环特异性结合短肽对大鼠损伤性结肠上皮细胞的重建作用与机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新医学》 20195
     讨论

    IBD作为一种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的疾病,基础实验中动物模型的建立相对完善,缺乏相应的细胞模型。我们采用Dispase Ⅰ和胶原酶Ⅺ联合消化结肠组织,用鼠尾胶原包被培养瓶促进隐窝单位贴壁。酶消化液中添加Rho激酶抑制剂Y27632来抑制肠道干细胞的“失巢凋亡”[9]。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中常混杂成纤维细胞,纯化是培养的关键环节。成纤维细胞对胰酶更为敏感、贴壁速度更快,因此用差速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提纯,可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TNF-α作为与IBD相关的前沿炎症因子,是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肠道上皮的通透性帅[10]。TNF-α在IBD患者的表达可呈现慢性、长期的升高,且TNF-α单抗(如Infliximab)对中重度IBD有明显治疗效果[11]。我们用TNF-α制备损伤性肠上皮细胞,发现150ng/ml的TNF-α刺激48 h后对细胞的生长有较为明显的抑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