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95
编号:13561260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鉴定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中国药房》 20195
     2.2 化合物2~6的合成与鉴定

    2.2.1 化合物2~6的合成 取0.5 g化合物1(1 mmol)5份,分别溶于20 mL吡啶中,分别加入6 mmol相应酸酐,0.976 g(0.8 mmol)4-二甲氨基吡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85 ℃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用TLC法检测反应是否完全。反应结束后,放至室温;再转移至150 mL冰水浴中,用稀盐酸调其pH为5~6,滤过,滤饼用水洗至中性,再用200 mL乙酸乙酯溶解;再依次用水、饱和氯化钠溶液各洗3次,每次25 mL,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再回收溶剂,干燥,干法上样,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6 ∶ 3 ∶ 0.05,V/V/V)、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7 ∶ 2 ∶ 0.05,V/V/V)、石油醚-乙酸乙酯(3 ∶ 2,V/V)、石油醚-乙酸乙酯(7 ∶ 4,V/V)、三氯甲烷-甲醇-甲酸(10 ∶ 2 ∶ 0.1,V/V/V)溶液进行柱层析,根据TLC检测结果,合并相同流分,回收溶剂,纯化,减压干燥,即得化合物2(0.52 g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