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4年第8期
编号:11081360
吃不到的葡萄未必酸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4年第8期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把个人渴望得到但又不能获得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困窘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让自己得到心理解脱的一种“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甜柠檬心理”,即强调凡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焦虑。

    我们说,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能够帮助个体暂时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使之从巨大的痛苦或不良情绪中平静下来,恢复理智,有利于减少或避免过激行为。但是,它的作用如同病人服用退烧药或止痛药一样,只能暂时减轻病人的疼痛,要想根治,必须服用治本之药。如果个体通过合理化达到心理平衡,对自身的欠缺无动于衷,那么自身的不足依然存在,暂时的平静可能酝酿更大的危机,一旦条件具备,就会爆发,给个体的发展制造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的暂时麻痹作用是危险的,它会蒙蔽个体的眼睛,使他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进而阻碍个体的健康发展。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应该适可而止,面对问题才是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的关键。

    智者的行为是,敢于面对现实,并接受这样的事实:自己吃不到的葡萄未必是酸的,自己手里的柠檬未必是甜的。这样,既有利于个体客观评价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自己目前存在的长处和缺陷又有利于个体对自己尚未实现的目标进行理智的分析,以决定下一步的目标和行为。如果这串“葡萄”是有利于个体发展的课程,或者是个体人生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就要继续努力、不言放弃,尝试其他途径或向他人请教,不管他人怎么嘲笑或干扰,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同样的,对自己手中的“柠檬”也不要盲目推崇,自我欺骗。, 百拇医药(王 惠 尹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