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081034
心理咨询面面观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5年第4期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层面的需要。在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下,伴随着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频发引发了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并且更多的人在遇到困惑时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有蓬勃开展之势。

    那么,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心理咨询怎么看?心理咨询到底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心理咨询作为一个助人的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做一些怎样的工作?

    你在生活中遇到苦闷与困扰,挫折与打击,感到压抑、焦虑、绝望,又不想或不便向亲朋好友诉说时,你是否想到去找心理咨询师呢?

    作为一名心理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我正在经历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习和训练,在这里,我谈谈我所看到的和想到的。

    目前,在我国心理咨询虽然不是很普及,但知道心理咨询的人大多希望能找一位心理咨询师为自己指点“迷津”。然而,在这方面很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像“灵丹妙药”一样,应该“药到病除”。其实,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仙,他不可能给你解决问题的直接办法。心理问题的解决,要靠求助者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去挖掘自身的资源, 求得改变和发展, 是一个在学习中得到自我成长的自助过程。
, 百拇医药
    当然,这种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心理咨询师也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才可以出任。心理咨询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时间甚至金钱的。所以,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的奢侈品,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会追求精神的需求。但在现实社会中,因为心理行为的问题而不能正常学习与工作,导致失学、失业、离婚甚至自杀的也是屡见不鲜。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生存的需要已经满足,精神生活的质量却不容乐观。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人们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心中阴霾逐渐消散,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当然,这种感觉只有作过心理咨询的人才可能体会到。

    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下,我们需要有人能为我们打开“心结”,使我们精神上获得“新生”。近年来广播电台的各种“夜话”节目办得红红火火,网络上各种聊天室也是办得如火如荼,足以看出我们的内心对这种需要是如何的急切。当然,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聊天,不单单是听人诉说衷肠,而是要帮求助者解决问题,获得心理成长。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心理又是千变万化的。面对这种种的差异,心理咨询师要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谈话方式、应对策略等。所以,心理咨询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面对不同的咨询对象以及同一对象的不同时刻,咨询师所采取的策略都不一样。但心理咨询又不是一头雾水瞎蒙瞎撞,它是在严格的理论与科学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心理咨询就像钢琴协奏曲,每一位演奏者都要齐心协力按照共同的旋律来演奏,才能让人们欣赏到美妙的乐章。
, 百拇医药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关注,促进了这门学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我国,自80 年代以来,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质量的疾患。如果其中的一部分人能去看心理咨询师,我国的心理咨询市场就将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全国已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定并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不足3000 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缺口。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构,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心理学专业,培训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心理咨询市场。

    如今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多数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大部分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但是心理咨询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还在探索和摸索中前进。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心理咨询必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会像到餐馆就餐、到音乐厅欣赏音乐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时尚和必需。, 百拇医药(徐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