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688161
形成性评价之“美容外科学”教学实践与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2期
     2.2.2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评教三个方面。美容外科的求治对象心理相对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同一种病患,可因不同患者个体所面临的内在原因及所需配合的外部条件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还要重视人文因素的考虑。作者设计,学生之间相互充当患者角色,提出不同问题和条件,以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例如,对于不同面积、不同类型瘢痕治疗,学生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同时又会受到质疑,在几个来回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对瘢痕治疗的各种方法,也掌握了“因人制宜”的辩证思维。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对不同疾病的认识水平。

    学生评教环节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成后进行,有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在学校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期终教学检查”中表达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2.2.3 实习单位临床指导教师评价:深入实习医院,通过实习单位相关临床指导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找出学生知识和能力欠缺之处。此反馈的问题,既可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回归教育中予以弥补,又可在正在进行的本课程教学中(低一年级学生)予以关注。其目的,就是为了高质量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医学技术人才。

    2.3 评价方式多样化

    2.3.1 随堂反馈,活跃气氛:在逐章递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与现时教授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与之联系密切者,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内容精炼、简短易答、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三基”。这种考核可活跃课堂气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