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亚健康、疲劳 > 疲劳症 > 慢性疲劳
编号:11056478
说说慢性疲劳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日 《家庭用药》 2002年第9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一组以内源性疲劳为核心,并且常伴有多个系统“功能性”的躯体症状为求医时主诉的病症,往往掩盖发病前由于各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刺激引起精神性抑郁、焦虑的背景。现代社会由于压力大,竞争激烈,生活工作节奏快,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渐渐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者除了无原因可查的极度疲乏感之外,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失眠早醒或嗜睡,头晕、头痛,心悸、心动过速、早搏、因环境因素或情绪而出现的胸闷,且喜欢用深呼吸来缓解,安静或休息时心前区出现隐痛或刺痛。有的自觉咽部有异物感,进食时胃区不适、嗳气、饱胀或隐痛,大便不规则、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并容易腹泻。有的患者常出现紧张性多尿或排便感,睡眠不好时夜尿明显增多。性功能低下也是常见的症状。也有的表现为颈、项背、胸、腹或肢体的疼痛。这些涉及到身体多个系统的症状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患了神经衰弱、心脏病、胃肠道或泌尿系统疾病,会找各专科医生就诊,并做了许多检查和治疗。由于这些症状本来就属于功能性,因此查不出器质性疾病的结果,常规药物治疗亦无效,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 百拇医药
    那么,慢性疲劳综合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这些患者往往有特殊的遗传性格特征,如内向、敏感、压力感重、急躁、个性好强、情绪不太稳定、暗示性重、胆小、心理可塑性差。这种性格的人其本身大脑中的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偏低或不稳定,一旦遇到一些无法摆脱的不愉快社会心理因素刺激,如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婚姻或感情生活的挫折,离退休后适应不良,医源性或非医源性的不良暗示而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或重大生活事件的打击等,如不能及时疏泄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会导致大脑中的5-羟色胺等水平下降,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继而影响到下丘脑-神经体液中枢的调节失衡,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过度亢奋,而产生上述多系统的躯体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或老年,女性略大于男性,尤其是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或担任领导工作者,更年期女性更多见,亦有不少老年人和青少年。这些患者除了疲乏和功能性躯体症状外,常常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法控制的各种焦虑情绪,尤其对健康的担忧,常有注意力不能集中,近事记忆力下降,自信心差,严重的可表现为消极悲观,甚至出现精神极度痛苦,个别人会产生自杀意念而导致不幸的后果。
, 百拇医药
    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水平下降有关,导致抑郁焦虑,有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因此,单纯靠自我调节或心理治疗难以见效。常需用提高大脑中5-羟色胺的药物来治疗。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多虑平、麦普替林、氯丙米嗪,或新一代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如百忧解、赛乐特、佐洛复等均有良好疗效。只是前一类药物常有嗜睡、口干或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患者常常难以接受,而后一类药物的副作用甚少,但价格偏贵。

    因此,患者如发现自己确实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最好是心理咨询的医生就诊,以明确诊断,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应该说,绝大多数患者在2~4周后能明显见效,如能坚持服药3~6个月,并能辅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卫能力,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简介:郑安琳教授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改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长期从事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教学,对心理身体疾病有较深造诣。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