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3189484
无痛分娩的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2期
     【摘要】目的了解无痛分娩对产程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开展分娩镇痛后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82例,其中采用无痛分娩的产妇823例,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500例做比较,均为初产妇,年龄孕龄比较无差别,比较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产程均值为(11.67±0.56) h,试验组总产程均值为(8.07±0.2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值为(2.80%±0.12%),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值为(2.61%±0.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值为(5.12%±0.32%),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值为(4.82%±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娩;镇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由于分娩疼痛可使产妇产生恐惧、焦虑和痛苦,导致宫缩和产程异常。约80%的初产妇认为分分娩疼痛难以忍受,一部分产妇因剧烈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笔者对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268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镇痛的应用对产程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10年7月开展分娩镇痛后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82例,其中采用无痛分娩的产妇823例,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500例做比较,均为初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产妇均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连续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和阴道分娩禁忌证。

    1.2方法当产妇宫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统计两组总产程的均值、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分娩镇痛对她们有无影响。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总产程均值为(11.67±0.56) h,试验组总产程均值为(8.07±0.2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值为(2.80%±0.12%),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值为(2.61%±0.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值为(5.12%±0.32%),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值为(4.82%±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娩疼痛是一个生理过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和分娩时28%有中度疼痛,37%有严重疼痛,35%发生不堪忍受的疼痛。剧烈的疼痛可使产妇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英国学者READ提出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疼痛可使产妇基础代谢率增高,需氧量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水平上升,胎盘血供减少;过度通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胎盘血氧供应减少。同时,产妇大喊大叫,体能消耗过多,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

    硬膜外阻滞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分娩镇痛方法,镇痛效率达97%[1],并且能加快宫颈口扩张,缩短了第1产程活跃期[2],同时子宫体部的运动神经(T10以上)未被阻滞,保证了正常的宫缩力,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也无增加[3],能够消除母提儿茶酚胺水平上升给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产妇最大限度地享受和满足分娩过程的快乐[4]。笔者所在医院是邵阳地区两家三级医院之一,是全市唯一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近年来,通过医疗护理理念的更新,通过对孕妇进行分娩镇痛的宣教,让越来越多的孕妇认识分娩镇痛,也选择分娩镇痛,前来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数量明显增多。分娩镇痛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其实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这是医疗护理理念进步的体现,只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有良好的人员组合。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产科和麻醉科能很好地配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麻醉科医师随叫随到,使得产妇的分娩镇痛要求能得到及时解决,是否开展分娩镇痛与孕妇生活背景,当地的文化水平及医疗机构的条件有关[5,6]。

    随着医学界及社会公众理念的进步,分娩镇痛是一种趋势,肯定会越来越普及。无痛分娩技术能缩短产程,使产妇安全清醒无痛苦地分娩,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素君,苏卫兰,杨尚武.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4):370-371.

    [2]Weigl W,Szymusik I,Borowska-Solonynko A,et al.The influence of epidural analgesia on the course of labor.Ginekol Pol,2010,81(1):41-45.

    [3]徐博,詹玮玮,李媛媛,等.无痛分娩30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18-4719.

    [4]Akerman N,Dresner M.The manage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during labour.CNS Drugs,2009,23(8):669-679.

    [5]Schytt E,Waldenstrom U.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pain:whose choice?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2):238-242.

    [6]包斯琴其木格.罗哌卡因、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无痛分娩35例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93-94.

    【收稿日期】2011-02-22

    (本文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谢凤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