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3
编号:13759236
刘胜利主任医师温阳法治疗消渴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按:消渴并便秘多属于虚证多见,其中有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等。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肾主五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故治宜温通开结为法,方用济川煎加味而取效。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云:“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秘结之纲领也。”

    5肾阳虚衰,水湿内盛的肾消

    例5:患者,男,63岁,2009年5月19日就诊。有糖尿病12年,1年前因出现水肿,蛋白尿在外院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Ⅳ期),经低盐及糖尿病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以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0.6~0.8 g/kg,胰岛素控制血糖,依那普利控制血压,消尿蛋白,酌情使用利尿剂消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住院1月余好转出院,此后病情仍有反复。近1月多来,又见浮肿,尿少继用西药治疗效欠佳而来诊。证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腰冷膝软,面色光白,四肢欠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腹胀尿少,舌质淡胖边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查:血压150/94 mm Hg,空腹血糖11.2 mmol/L,血浆白蛋白30 g/L,持续性蛋白尿1.5 g/24 h,尿常规蛋白(++),肾功能:尿素11.4 mmol/L。中医诊断:消渴并肾消。属肾阳虚衰,肾络瘀结,水湿泛滥证。治宜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肉桂、山茱萸、水蛭、地龙、大黄、生姜各10 g,泽泻、茯苓、车前子各15 g,山药、丹皮、白术、熟地、牛膝各12 g。每日水煎1剂,分2次温服。另用参附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1次/d。继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低盐及糖尿病饮食,选用摄入优质蛋白并控制入量,用依那普利控制血压及改善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治疗1周,病有好转,尿量增多,水肿明显消退,心悸气短缓解,半月后停用参附注射液而改用黄芪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中静滴。续随证加减治疗1月余,诸证缓解。血糖控制接近正常,血浆白蛋白37 g/L,持续蛋白尿0.5 g/24 h,尿常规:蛋白(±)。嘱坚持控制血糖、血压、饮食等基础治疗,续用中成药济生肾气丸调理以善后,并定期复查。随访1年,病情稳定。
, http://www.100md.com
    按:糖尿病肾病属中医的消渴的“肾消”范畴。消渴日久,或治不得法,或失治误治等,使阴津愈耗,阴伤耗气,阴损及阳是肾消的基本病机和发展趋势。消渴原本就禀赋不足,久病后脏腑虚弱。《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致肾的阴阳两虚。阳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久病入络,致肾络血行瘀滞。肾的温煦、藏精、化气、主水等功能失常,则出现腰冷膝软,面色光白,血压升高,蛋白尿,面浮身肿等肾消诸症。正如《圣济总录》曰:“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发为水肿。”形成肾阳虚衰,肾络瘀结,水湿泛滥之证。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阳,则生化无穷。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而化气行水。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地龙平喘通络利尿及有缓慢持久的降压功效。大黄有通肠解毒,化瘀通络,其现代药理具有抗炎降脂,降低高氮质血症改善肾功能作用。其他药物有健脾散寒,通利小便等作用。参附注射液中红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肾助阳,共有益气温肾助阳的作用;黄芪注射液是提取黄芪中有效成分,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总甙和黄芪多糖,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黄酮及黄酮类似物,具有强心、扩张冠脉血管、肾血管以及全身末梢血管,减轻高脂血症,降血压、降血糖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改善肾微循环,减轻肾脏损害,从而减轻和消除肾性蛋白尿,并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上升的幅度,改善肾功能,达到治疗肾消的作用。两者均能静脉用药,使用方便,有利疾病。诸药共用,切中病机,故能取效。该病宜持续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收稿日期】2011-08-30, http://www.100md.com(朱宇东)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