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压力
编号:13759280
浅析影响RICU护士心理压力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关键词】心理压力;应对措施;护理

    当前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重症监护医学越来越趋向专科发展,ICU做为重症监护病房,除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外,对其心理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ICU高强度工作,本人作为一名RICU的护士对本工作的心理压力体会如下。

    1压力因素

    1.1工作环境

    1.1.1RICU设置是封闭式病房,封闭的环境一方面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而另一方面会带给护士压迫感及与社会脱节的感觉。长时间工作于封闭的环境易造成心情压抑。

    1.1.2病房内各种设备相对集中,机器运转产生的噪音及发出的报警噪声,无形对护士造成不良危害。据研究报道:随机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测定点都超过WHO规定的<35分贝的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84%,最低也超出标准4%[1]。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增加护士的焦虑感及紧张度。
, http://www.100md.com
    1.1.3对初次进入RICU工作的护士,面临的工作模式、环境、各式监护仪器、抢救器材,重患者集中等都会产生焦急、紧张的心理,从而加重心理压力,产生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2工作压力

    1.2.1工作繁重RICU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护士既是患者的治疗护理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患者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事无巨细,均需操劳,致使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时下班后也不能得到放松,时常回顾一天的工作,生怕疏忽遗漏,致使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不到宣泄,导致身心疲惫。

    1.2.2护士缺编面对无陪护的病房,严重缺编的护理人员分担几倍的工作量,还要保证护理质量,压力可想而知。

    1.2.3休息得不到保障RICU护士弹性排班,休息时也处于备班待命状态,要做好随时加班的准备,这会使正常休息时的精神也处于紧绷状态,如遇破坏原本制定的休息计划,会造成心情不悦;另外频繁值夜班,致使生活不规律、生物钟紊乱,严重透支护士的精力,出现疲劳感、抵抗力下降,严重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神经过敏、不够睡的现象。
, http://www.100md.com
    1.2.4精神压力

    1.2.4.1护士要不断承受生离死别的情感冲击,不断面对患者死亡的痛苦场面,这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易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

    1.2.4.2RICU的工作是一种长期紧张的脑力加体力劳动,这就要求RICU的护士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自觉性、警惕性,长期高风险的工作性质易形成孤僻和感情抑郁,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英格兰Fagin的研究表明:对583名护士中40%有明显精疲力竭症状,以情绪耗竭为甚[2]。

    1.2.4.3目前社会上仍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许多患者认为疾病的好转都是医生的功劳,很少对护士的工作给予肯定,有少数医生也轻视护士的作用,护士的付出长期得不到认可,护士自身价值无法体现,造成抑郁心理。

    1.2.5有关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3]。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好自己的调试,避免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反之影响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1.2.6RICU是护生必须实习的重要科室之一。现在的护生来自不同的层次,如:研究生、本科、大专等,其理论知识扎实,求知欲强烈,因此,对带教老师各方面均有相当高的要求,易造成心理压力。

    1.3知识更新专业的发展要求知识不断更新,给护士带来新的挑战压力。

    1.4社会压力

    1.4.1随着社会的进步,护士不在是医生的助手,不再是患者的高级保姆。因此医生对护士、护士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性格及观念,致使同事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如遇护理工作不到位,会受到医生或领导的批评,在内心会使护士感到挫败,影响心情,致使情绪低落。

    1.4.2ICU的封闭无陪护工作模式与中国人传统的就医理念、治疗效果等,存在一定差距,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给护士造成压力感和窘迫感。
, 百拇医药
    1.4.3如果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患者家属的期望,不论医护人员如何尽心尽力,都会成为患者家属发泄不满的对象,护士首当其冲成为患者家属发泄的目标。不论面对任何情况,护士都必须保持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自己相应的职责。但护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积压,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个体所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4]。

    1.4.4护士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等,增加了护士的紧张感。

    1.5家庭的压力护士不可避免的要上夜班,这会造成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能长时间的与家人团聚。不能经常与家人一起参加家务劳动和休闲活动等,会对家庭幸福造成影响。

    2应对措施

    “只有死亡才能完全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心理学家如是说。所以面对压力要做到.
, 百拇医药
    2.1自我应对

    2.1.1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休息的环境尽量避免红色和黄色,红色易使人兴奋,难以缓解思想压力。

    2.1.2运用引导想像法,选择几个你觉得安全、宁静和惬意的场景,想像自己真的置身于这些环境中可以使你放松。

    2.1.3运用肌体反应控制技术,面对压力,人的肌体就会产生紧张反应。为了控制这种反应,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有效的、不使用药物的放松技术。例如:游泳、打篮球、跳绳、瑜伽等体育运动,自己外出散步效果也很好;静思,静思可以有不同形式,包括听音乐、自己演奏乐器或静心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逐步放松,这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和有选择的放松技术,基本方法是让你身体某一部分(如胳膊)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有意地使它放松[5]。

    2.1.4加强自我保护,减少接触感染源。
, 百拇医药
    2.2寻求帮助

    2.2.1如果工作使人产生压迫感,觉得自己孤立无援,那么不妨主动向家人朋友倾诉苦恼一次。

    2.2.2如自身的调节已不能缓解压力,那专业的心理医师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2.2.3非工作时间多与同事、朋友谈心,交流工作经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2.2.4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正确认识职业压力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技巧。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乐观地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影响和干扰,减轻或消除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2.2.5参加卫生法律知识培训,明确护理操作中的法律责任,时刻以患者的安全为重,并能及时发现和解除安全隐患,保护患者的安全。在维护好患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
, http://www.100md.com
    2.3科学安排工作与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多看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书籍,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掌握医学最新知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带来的压力。

    2.4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2.4.1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护士与其他医务工作者的相互了解,发现矛盾,协商解决,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

    2.4.2要与医生做朋友,多与医生沟通,了解医生的工作方式及对护士的要求,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多多请教,促进自己不断进步,慢慢缩小医护之间的距离。

    2.4.3学会倾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认为已经完全领会了对方的意图。面对患者与家属,护士要有百分百的耐心和爱心去倾听了解,从而远离诸多的不快与冲突[6]。

    2.5要让家人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离不开与家人的诚挚沟通,告诉家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快乐,同时不要忽略家人的感受。
, http://www.100md.com
    2.6补充营养,掌握营养相关营养学知识与健康的关系,加强营养,合理进食,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红,李曙光.综合医院噪音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03):34-35

    [2]詹承烈,梁有信.实用劳动人事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892.

    [3] 杨映萍,谢琴红.护士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45-47.

    [4]孙敏,邵小平,钱玲英,等.影响护士操作的心理障碍与策略[J].护理研究;2006,20(1);169-170.

    [5]王青.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控制技术[J].中国石油大学报,2006,11:23-24.

    [6] 蔡文锦.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33-134.

    【收稿日期】2011-08-31, 百拇医药(王玉丹 徐敬端 宋四新 丁雅芳)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