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80499
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罗洪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骼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1年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30例,对其采用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并在手术后定期复查与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个月,完全复位27例,骼骨椎骨融合28例,治疗效果按照Macnab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良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钉棒固定骼骨椎骨融合可有效治疗腰椎滑脱,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骼骨植骨融合; 椎骨融合

    中图分类号 R68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0-0036-02

    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或劳损等因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从而使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引发顽固性腰痛和腿痛的主要原因。此病病程较长且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随着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更多的患者选择采用手术治疗。选取2007-2011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腰椎滑脱患者30例,对其实施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11年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8~65岁,病程12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和CT进行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和站立过伸过屈位检查,诊断证实为腰椎滑脱。30例患者中,14例为Ⅱ型滑脱,属退变型滑脱,由关节突和椎间盘不稳而引发;9例为Ⅲ型滑脱,属创伤型滑脱,多发于椎弓根及关节突的骨折;7例Ⅳ型滑脱,属病理型,多发于全身性的疾病。

    1.2 方法

    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腰椎X线片、CT及磁共振成像的检查,充分了解患者滑脱平面的位移程度、稳定性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神经的受压情况等。均采用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进行手术。从腰椎后正位切口入路,切开后会逐层显露伤椎上下的各个棘突、椎板、关节突和横突。探清峡部崩裂部位后,根据其现状选择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并对滑脱平面的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彻底减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