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6132
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老年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抢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091-01

    与房室交接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其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房室结内折返性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为心率150~25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及时限正常;P波为逆行性;起始突然,通常有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不同性别和年龄均有可能发生。发作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现象。少数有心绞痛、晕厥、休克等。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如果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将危及生命。笔者所在科室于2012年5月3日收治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之前曾经多次因此病到笔者所在科室多次住院治疗,发作时使用兴奋迷走神经的物理刺激方法如:刺激呕吐、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的方法,都能使心律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本次住院用上述方法无效后在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情况下、开通留置针静脉通道下予三磷酸腺苷10 mg(不稀释)在3 s内快速静脉推注。患者突有胸部压迫感,心电监护仪显示恢复窦性心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第2天患者就停用心电监护仪及氧气吸入,患者住院5 d后治愈出院。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0余年,再发2 h到门诊就诊,门诊拟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2012年5月3日08∶30收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患者入院时心率160次/min,血压136/94 mm Hg患者神志清醒,唇无紫绀,急性病容,心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之前曾经多次因为此病到笔者所在科室多次住院治疗,发作时使用兴奋迷走神经的物理刺激方法如:刺激呕吐、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的方法,都能使心律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本次住院用上述方法无效后在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氧气吸入、开通留置针静脉通道下予三磷酸腺苷10 mg(不稀释)在3 s内快速静脉推注后,患者突有胸部压迫感,心电监护仪立即显示恢复窦性心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第2天患者就停用心电监护仪及氧气吸入,住院期间按医嘱予改善循环、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患者住院5 d后于2012年5月8日带药出院。

    2 抢救

    立即安置患者到单间病房,取半卧位休息。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新鲜。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进行心电图记录。需准备有心脏除颤仪、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抢救车等各种急救设施。经鼻导管予3 L/min的氧气吸入。在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情况下予三磷酸腺苷10 mg(不稀释)在3 s内快速静脉推注。

    3 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面色、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有无胸闷、心前区疼痛、恶心、心悸等并做好记录。做好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要准确、及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予2~4 L/min的氧气吸入。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安全用氧的健康宣教。嘱患者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会感觉到自己心脏跳动从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情绪。饮食上应予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介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因及预防知识,向患者说明要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切不可擅自减量或停用药物。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及发作时使用兴奋迷走神经的物理刺激方法控制发作,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正确认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起病突然、变化快,护士动作要迅速,思维敏捷。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细心护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收稿日期:2012-12-21) (编辑:王曼), 百拇医药(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