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喉疾病 > 气管切开术
编号:13716976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急危重症患者应用PDT技术作为观察组,同期抽选46例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快速,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少、瘢痕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中。

    【关键词】 急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开放性气管切开术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129-02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地予以处理,以提高生存率。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都会为此类患者设置专门的重症观察室或是急救室,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予以专门的护理及治疗[1]。近年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的临床危重症抢救上,且取得了良好地抢救效果,对患者伤害较小,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2]。本研究现抽选46例急危重症患者应用PDT技术,同期抽选46例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予以对比,探讨PDT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0~61岁,平均(41.5±8.6)岁;其中颅脑损伤16例,原有气管插管7例,脑血管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5例,心肺复苏3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1~62岁,平均(41.3±8.2)岁;其中颅脑损伤15例,原有气管插管8例,脑血管病13例,慢性阻塞性肺7例,心肺复苏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PDT技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PDT 予以导丝扩张钳法。患者取仰卧位,把肩部垫高5~10 cm,头颈位于正中,颈向前延展。患者作局部麻醉后,取第1、2或者是第2、3气管软骨间正前方的皮肤作一个长度为气管导管外口径×π/2的横行切口,再用3 ml生理盐水经切口予以穿刺套管针穿刺,在穿刺针确定已经进入气管内后,把导丝置入其中,再将穿刺套管抽出。扩张气管前壁后以及前组织,沿着气管导丝置入气管套管,并将导丝以及导管芯快速地旋出,插入吸引管,确认气道是否通畅,再将套囊充气及将套管固定住。对于原有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行气管插管置入气囊,将气管退到喉部入口再予以上述操作,气管导管插入的同时需要将气管插管拔出,将血性痰液吸引完全后,并确证患者呼吸通畅再行导管固定。

    1.2.2 OT 在颈静脉切迹和环状软骨间作一纵形切口,大小据患者情况而定,将患者皮肤切开,将颈前、皮下肌群进行逐层分离,将气管前壁暴露,再将1~2个气管软骨环进行切开,撑开气管前壁,再将气管切开导管置入其中,最后作导管固定缝合。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8.7%),对照组为11例(2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需要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急危重患者来说,其抢救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行气管切开术。PDT对于ICU重症患者具有以下优点[3-4]:(1)切口小,手术中对软组织分离较少,发生感染的几率低。(2)操作时间短,减少了操作时间以及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中观察组操作时间为(7.33±2.35)min,对照组为(22.13±2.41)min,亦充分印证了上述观点。(3)操作和所需设备简单,临床医师只要能掌握正规气管切开术,一般都能够独立完成手术。(4)气管套后拔出后,患者的切口愈合较快,对皮肤伤害小。(5)皮下血肿、术中术后出血、气道损伤和气胸等并发症少。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23.9%)。因而说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PDT抢救,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PDT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快速,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少、瘢痕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余朝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2):44.

    [2]Ciaglia P,Fiarsehing R,Syniec C.Elective percutanevus dilatatinnal tracheostorny. A new simple beside procedure;a prelimninary report[J].chest,2009,87(6):715.

    [3]龙燕,龙景芝,彭明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NICU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24(14):257.

    [4]侩芳华,张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92-94.

    (编辑:韩珊珊), http://www.100md.com(张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喉疾病 > 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