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7
编号:1366183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5日 张丽翠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60例7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40眼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例38眼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比较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低于对照组的5.3%(P<0.05)。术后1年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观察组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功能性滤过泡产生率观察组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的降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的严重程度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减少滤过泡瘢痕的产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7-0027-03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致盲病种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常由于房角进行性或突然关闭,小梁网被周边虹膜阻塞引起房水循环受阻,进而导致眼压进行性升高或急骤升高的一种疾病[1]。治疗此病的方法目前主要是手术,传统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此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如早期低眼压、前房出血、浅或无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以及后期产生滤过泡瘢痕等而导致手术失败,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迅速恢复及维持前房深度,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成为眼科医生治疗此病的主要难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3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了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