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
编号:13657536
艾灸对手足不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对手足不温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40例手足不温患者实施阳池穴和涌泉穴的艾灸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抑郁量表分别评价其治疗前后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艾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手足不温的症状,总有效率为94.6%;SF-36量表显示患者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总体健康状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PSQI及抑郁情绪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焦虑情绪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手足不温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和减轻抑郁情绪。

    【关键词】 艾灸; 手足不温;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37-02
, http://www.100md.com
    手足不温是指每逢天气转凉、寒冷、受刺激时人体出现的手和足持续冰凉的现象,呈对称性,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睡觉时被窝捂不热,冬季症状加重,脉沉细,四肢动脉搏动正常,且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1]。该症在人群中十分常见,有的患者肢端可出现麻木感,甚至导致冻疮的发生,尤其是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出现此症状。若置之不理,长此以往,还会引起失眠多梦、面黄、畏寒怕冷、便溏乏力、女性经量少且色淡等一系列更严重的症状。对于手足不温症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大多是通过使用暖手袋、按摩、拍打、运动等办法来暂时缓解。因此,探索一种简便有效、标本兼治的中医疗法对手足不温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艾灸阳池穴和涌泉穴对40例手足不温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某社区随机选取40例符合手足不温症的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手足不温症的诊断标准,且病程累计超过3个月;(2)无严重心脑肾疾病及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3)对艾条及其烟雾不过敏者;(4)受试者知情同意。40例受试者中3例因个人时间冲突无法坚持治疗而退出试验,最终37例受试者完成所有治疗及随访,其中男12例,女25例,受试者平均年龄(42.25±7.86)岁,病程4个月-12年。研究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取穴:选取阳池穴和涌泉穴,操作时帮助患者取舒适又方便操作的姿势。操作过程:将艾条点燃放入灸盒内,置于定好的穴位上,距离皮肤2~3 cm,以局部皮肤发红潮热但无痛为度,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每天傍晚6点治疗一次,15~20 min/次,每周灸5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为一个研究周期。研究周期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相关测评。

    1.3 效果评价

    1.3.1 疗效观察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主要症状判定为参考。治愈:手和足温暖,局部皮肤温度正常或手足冰凉感明显减轻;好转:手足冰凉感有一定程度减轻或好转;无效:手足冰凉感无改善或加重。

    1.3.2 量表测评 (1)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SF-36量表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共有36个条目,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大类。生理职能反映了由于身体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躯体疼痛反映了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总体健康状况反映了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精力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精神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于主观睡眠质量评估。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方面评估最近1个月的平均睡眠情况。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焦虑和抑郁量表用于评估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分别针对焦虑(A)和抑郁(D)问题各7题。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可疑存在;11~12属肯定存在;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为阳性。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

    37例受试者中,治愈12例,占32.4%;好转23例,占62.2%;无效2例,占5.4%,总有效率为94.6%。

    2.2 健康状况测评:

    表1显示,患者治疗前后在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及精力4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睡眠质量指数、焦虑和抑郁情绪测评
, 百拇医药
    患者治疗前后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抑郁情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情绪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艾灸能有效改善手足不温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手足不温在中医学上称之为“手足厥冷”,中医认为,手足厥冷并非单指一种疾病,而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一种症状。手足不温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多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从而产生的一种症状;中青年患者还可因来自社会或环境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日久肝气郁滞,气滞血郁,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则见手足不温[2]。艾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法性属温阳,因此可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患者的精力,改善其总体健康状况。从西医来讲,手足冰凉主要是由于四肢末端受到冷刺激,小动脉收缩,外周血液量减少,末梢血循环较差所引起的。灸法产生的热刺激可降低肌肉组织紧张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致痛物质化学介质的稀释和排除,从而减轻疼痛。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后,37例受试者总有效率高达94.6%,患者在手足不温症状改善、皮肤颜色改善、肢端麻木感减轻、冻疮好转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从治疗前后手足不温症患者SF-36量表的测评结果来看,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及精力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灸法在治标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自身的虚寒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从而起到治本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夏哲)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