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63
循证护理在游离皮瓣手术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游离皮瓣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循证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总发生率及游离皮瓣的存活率。结果:循证组的术后血管危象总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的游离皮瓣存活率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在术后随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提高护理质量,运用循证护理解决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游离皮瓣; 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91-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游离皮瓣手术已经被应用于修复各种软组织损伤,游离皮瓣手术的优点是可供取皮瓣的范围大,而且可带血管和感觉神经、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供皮瓣区与损伤区的皮肤颜色接近等[1]。但游离皮瓣手术极易出现血管危象,会严重影响游离皮瓣的存活率。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的40例患者。排除标准为:(1)患者自身有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影响愈合的疾病;(2)术前存在肢体周围血管疾病。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循证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8~63岁,平均36.47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36.14岁。

    1.2 方法

    1.2.1 循证组 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成立循证小组,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针对游离皮瓣手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查阅并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资料,并且提出循证问题,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判断,根据判断来实施相应的护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中护理,术中给予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手术体位,术后定期对患者的受区和供区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瓣血循环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3 循证护理的实践

    1.3.1 患者的心理状态 (1)心理状态:任何手术对患者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游离皮瓣手术是一种从自身切取带血管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移植或转位到创面进行修复的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方式,其具有手术操作精细、手术时间漫长、手术部位多、术中护理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2],并且由于患者对该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安全、疗效及费用问题,因此,大部分患者会在术前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3]。(2)循证:针对患者手术前焦虑、恐惧心理,笔者查找相关方面的文献,了解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一是认知不够;二是术前教育方法不当;三是没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使机体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四肢发凉等[4],不但影响麻醉效果,也会影响对手术的耐受及术后的恢复。(3)护理措施: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因人施护,做好心理疏导。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在做护理操作之前做一次必要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5]。(4)护理效果:经过术前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明显减轻,能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 http://www.100md.com
    1.3.2 术中体位的选择 (1)手术体位:游离皮瓣手术常用的体位为仰卧位。(2)循证: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要求是患者安全、舒适,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操作。(3)护理措施:手术床单保持整洁干燥无皱褶,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自然放松,两上肢外展不超过90°,注意不要过分牵拉,以免损伤臂丛神经,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情况下,定时按摩受压皮肤和调整受压部位[6]。(4)护理效果:术中采取上述体位,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臂丛神经、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1.3.3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 (1)电动气囊止血仪使用:游离皮瓣手术时,应用止血带阻断肢体血流,最大限度地制止创面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晰无渗血。但使用不当会带来不良反应[7]。(2)循证:止血带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止血带下衬垫过厚或不平整易产生皱褶,影响止血带与血管紧密相贴,使压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皮肤水泡、止血失效;消毒皮肤时,过多的消毒液流入气囊袖带浸润皮肤,经上时间受压引起化学性皮肤烧灼伤;充气压力不当、使用时间过长,患者出现止血带疼痛、神经压迫加之缺血而受损;缠绕气囊过紧,静脉血流在未充气之前就被阻断,而动脉血流仍通畅,造成血液积聚在肢体上,缠绕过松,导致神经功能障碍[8-9];下肢皮瓣手术如快速放松止血带,会引起患者大量的血液淤积在下肢,血液重新分配,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如此时未及时加快输液、输血速度,则患者血压、脉搏有明显波动,各组织器官相对缺血,严重者发生止血带休克。(3)护理措施:使用止血带前,使用石膏棉纸衬垫,包裹平整、压力均匀,充气前要抬高患肢。止血带最好绑在肌肉较为丰富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在止血带的使用过程中,通气管要尽量接近患肢,防止伤口感染。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控制在3~5 cm为宜,过紧会引起神经损伤,过松的止血效果不好。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如果出现出血的情况要及时处理[10]。(4)护理效果:术中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止血带不良反应发生。
, 百拇医药
    1.3.4 术中患者低体温 (1)低体温:术中低体温会引起寒战、术后并发症,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等,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一定影响。(2)循证:有效的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国内外学者都在研讨的问题,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临床常见的几点保温方式,①自然保温。预热棉被覆盖、穿着无菌的手套、头套等,尽量减少肢体外露。②保温毯及变温毯。保温毯和变温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保温措施,保温毯主要是将温度恒定在适宜的温度直至手术结束,而变温毯是使依据患者的体表温度变化而改变毯子的问题,使患者能够维持最佳的手术体温。③亚低温治疗仪。使用电脑控制毯子的温度,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温的功能,是一种使用安全、效果明确的术中保温方法。(3)护理措施:将手术室控制在室温23 ℃~25 ℃,湿度50%~60%。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术前将保温毯以43 ℃预热20 min并保持至手术结束。(4)护理效果:采取了上述措施,术中渗血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患者寒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http://www.100md.com(董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