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3657582
抗生素联合中药熏蒸治疗60例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2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生素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60例,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随访半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随访3、6个月时的PF、RP、R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盆腔炎性包块; 抗生素; 中药熏蒸;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29-02

    盆腔炎性包块属于妇科常见生殖器感染性疾患之一,其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故而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多不佳,以致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成为难治性妇科疾患[1]。笔者所在科室自2013年以来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中药熏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于盆腔炎性包块的治疗之中,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2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均出现发热、下腹疼痛,且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WBC)计数高于13×109/L,中性粒细胞高于0.8,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10 mg /L,炎症四项检查结果均升高,在排除其他妇科疾患及严重精神疾患的基础上,告知其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临床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即:抗生素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3.5±2.0)岁;病程9~75 d,平均(40.5±7.6)d;体温:36.4 ℃~39.2 ℃;包块大小:5.1 cm×3.5 cm~13.8 cm×10.0 cm。对照组患者年龄23~49岁,平均(32.8±2.5)岁;病程10~76 d,平均(41.5±7.6)d;体温36.1 ℃ ~38.9 ℃;包块大小:5.3 cm×3.6 cm~13.2×10.1 cm。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温以及包块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措施

    对照组:仅予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主要为头孢类抗生素2.5~5.0 g /d,静脉点滴;甲硝唑200 ml/d,治疗2周。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主要药物组成:地丁、牛膝、杜仲、连翘、申姜、黄连、桃仁、川乌、红花),坐浴,1次/d,5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情况,B超检查后盆腔包块情况,依次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痊愈者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B超检查提示盆腔包块消失。最后根据公式计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

    1.4 随访情况
, 百拇医药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每3个月1次,主要通过电话以及门诊随访进行,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的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变比较
, 百拇医药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22.9±4.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0.3±3.3)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4.5±3.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13.2±5.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5.6±4.0)分,躯体性因子分为(7.0±2.1)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25.8±5.6)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4.2±4.7)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2.7±3.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14.7±6.0)分,精神性因子分为(7.4±5.4)分,躯体性因子分为(8.2±4.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PF得分(71.5±11.0)分,RP得分(74.1±13.7)分,RE得分(76.3±15.3)分,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PF得分(87.4±12.6)分,RP得分(86.5±11.7)分,RE得分(84.2±13.4)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百拇医药(向文慧)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