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85
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为6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69,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9,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控制血脂,安全可靠,值得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34-03
, http://www.100md.com
    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在60.00%以上,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病情发展快等特点[1]。为此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更要加强血脂监测,将其控制在合理标准内,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目前临床上用于降脂的药物主要为他汀类,且不同他汀类药物疗效不一[3]。本研究就此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与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TC(总胆固醇)在5.2 mmol/L及以上;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4 mmol/L及以下;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12 mmol/L及以上;TG(甘油三酯)在2.26 mmol/L及以上。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障碍;(2)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他汀类药物过敏。男80例,女52例,年龄39~73岁,平均(63.4±2.9)岁,糖尿病病程1.5~12年,平均(5.5±1.1)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没有服用调脂药物,通过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饮食、运动等行为,同时行降糖对症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所有患者治疗当天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行生化检验,包括TC、TG、LDL-C、HDL-C等指标。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01,规格:40 mg)治疗,1次/d,20 mg/次。观察组患者则行阿托伐他汀(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50,规格:10 mg)治疗,1次/d,10 mg/次。1个疗程2个星期,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次行血液标本生化指标(TC、TG、LDL-C、HDL-C)检验,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TC下降在20%及以上或恢复到正常水平,TG下降在40%及以上或恢复正常,LDL-C下降在20%及以上或恢复正常,或HDL-C上升到正常水平或在0.26 mmol/L及以上;好转:治疗后患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0%,LDL-C下降10%~20%,或HDL-C上升0.10~0.26 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3]。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为6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69,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9,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临床实践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4]。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养成,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人数越来越多,且糖代谢紊乱必定会造成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5]。同时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浓度及其抵抗能力通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性。加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后必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6]。另外国外研究证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子为高血脂,其次为高血压及高血糖。为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降糖外,还要重点加强血脂检测及其对症治疗[7]。

    当下2型糖尿病治疗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如阿托伐他汀,属于HMG-COA(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对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进而致使血浆胆固醇、血清脂蛋白浓度下降,同时它还可以提高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让LDL代谢能力增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具有其他降脂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8-9]。另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等症状,而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抗感染、调整凝血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10]。邵勇军[11]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前、阿托伐他汀治疗后4周、12周血脂变化情况,包括TC、TG、HDL-C及LDL-C指标,表明阿托伐他汀药物可作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的理想选择。郭莹婧等[12]对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立普妥治疗,治疗中有效率高达91.60%。同时治疗后患者TC、TG、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方法(未对照试验,单纯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及研究结果与邵勇军一致,均认为阿托伐他汀可作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的重要手段。赵瑞云等[13]通过对照试验发现,A(辛伐他汀)、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但B组明显优于A组(P<0.05)。表明相比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效果更佳。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5.31±0.68)、(1.70±0.80)、(3.24±0.8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0±0.67)、(2.08±0.65)、(4.10±0.77)mmol/L;而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百拇医药(林穗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