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3期
编号:13120940
涤痰汤对超级耐药菌的临床疗效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期
     【摘要】 目的:探析涤痰汤在抑制临床超级耐药菌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内四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因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长期卧床,并且通过痰液细菌培养感染各种细菌且多重耐药的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予涤痰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中,9例为治愈,15例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26例患者共有2例为治愈,14例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具有补心益脾、利热燥、袪痰、清燥开郁、消痰降火等功效,对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产杆菌等都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抑制超级耐药菌形成酶的活性。另外,涤痰汤作为中药酶抑制剂,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极低,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涤痰汤; 超级耐药菌; 酶活性; 毒副作用;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28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14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3.077

    随着近年来三代头袍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也更加频繁。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超广谱β-内酞胺酶的广泛出现,该种酶类可以水解一、二、三代头抱菌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及氨曲南等[1]。ESBLs是由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一类细菌,其中ESBLs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一种耐药菌,也是出现院内感染情况的主要诱发菌种之一,主要是通过质粒介导进行传播,并且耐药范围较大[2]。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大多会携带相应的耐药菌质粒,进而对抗生素产生较强的拮抗作用。随着其耐药质粒速度的不断加快,新的基因型也在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过程的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鲍氏不动产杆菌是一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鲍氏不动产杆菌多重耐药的比例也在呈持续增加的趋势[3-4]。

    因此要想有效的控制感染问题,首先需要研究酶抑制剂。目前有研究显示,中药在抑制酶的活性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因此其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医院内四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长期卧床并且通过痰液细菌培养感染各种细菌且多重耐药的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析涤痰汤在抑制临床超级耐药菌的疗效观察,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内四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因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长期卧床,并且通过痰液细菌培养感染各种细菌且多重耐药的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4~63岁,平均44.5岁。病程30~165 d,平均82.3 d。患者普遍存在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其中有2例患者情况较为严重,伴有呼吸衰竭的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中药汤剂涤痰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3 判定标准

    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等各项临床完全缓解,患者一般状况转好,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患者的发热症状完全消退、咳嗽咯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中,9例为治愈,15例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26例患者共有2例为治愈,14例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医学上把由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首先必须了解患者所感染的细菌的结构和其所具有耐药性[5-6]。目前能引起病毒感染及传播的超级耐药菌主要有7种,分别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泛耐药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和耐碳青酶烯类肠菌科细菌。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以上7种超级耐药菌可通过耐药质粒把病毒基因传给非耐药细菌,导致耐药菌增多,耐药性扩散,这些超级耐药细菌可引起人体泌尿系统、血液、伤口以及肺部等脏器疾病,感染对象主要为免疫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住院患者、病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以及正常菌群失调患者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是流行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7-8]。

    多种超级耐药菌的不断出现,说明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以成为医学领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9]。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细菌具有耐药性很有可能是人类滥用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抗菌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病毒性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依赖抗菌药物的心理。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性功能,只要没发生免疫系统疾病就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消毒,使用隔离及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细菌的传播和扩散[10]。, http://www.100md.com(黄富贵 张件云 谭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