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3126926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上官亚菲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为以下[4]:(1)基本痊愈: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NIHSS)减少程度为91%~100%;(2)显著进步: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而NIHSS减少程度为46%~90%;(3)进步:患者NIHSS减少程度在17%左右;(4)恶化或无变化:患者NIHSS减少程度小于17%或有一定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及[n(%)]进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中所得数据资料可知,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后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82.56%,研究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日俱增,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尽早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对缺血区循环进行重建,从而使患者的致残率得到减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

    急性脑梗死的发作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过程,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出现主要和以下的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7-10]: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血栓形成、凝血因子作用提升、抗凝性还有纤溶性下降、血粘度提升、钙超载、狭窄或者痉挛、脑血流量降低等。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指出,通过氧化脂质细胞膜,过氧化氢自由基在患者体内能够有效参与脑梗死后的相关病理生理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