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3123745
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贺丽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硬化组:患者取坐位,先进行黏膜表面麻醉,在下鼻甲表面贴附2%的卡因棉片,15min后取出。然后用较细的腰椎穿刺针刺入下鼻甲黏膜内,刺入下鼻甲前端黏膜,平行于下鼻甲游离缘,在不穿破后端黏膜的情况下均匀刺入下鼻甲后端。此时开始缓慢注射5%鱼肝油酸钠,边退针边注药,直至下鼻甲苍白水肿,每侧注入约0.2~0.3mL,退出针头后,立即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进行止血。两侧鼻甲同时注射5%鱼肝油酸钠,1个疗程共治疗3次,间隔8d治疗1次。第1疗程结束后若无效,可行第2疗程治疗,间隔2周后进行。复诊至疗程结束后2个月,时间为每周1次。

    1.3 评价标准

    以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诊的情况作为疗效评定依据。据患者鼻塞程度及前鼻镜检查双下鼻甲收缩情况分为:严重鼻塞(+++):鼻塞严重,张口呼吸,伴头痛及闭塞性鼻音,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中度鼻塞(++):介于重度和轻度之间,下鼻甲紧贴鼻中隔或鼻底,或仅剩小缝隙;轻度鼻塞(+):鼻塞为间歇性,下鼻甲黏膜稍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无鼻塞(-):鼻甲黏膜无充血肿胀。痊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或+++)。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1级(+++++或+++)。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射频组:30例治疗患者中立即见效的有21例,最佳显效时间为治疗后4周。进行第2次治疗的有5例,其中有效的3例,无效的2例。前鼻镜检查:下鼻甲显示均匀缩小的为有效,黏膜表面覆盖正常红润的黏膜,表面光滑有光泽。

    硬化组:30例治疗患者中第1疗程结束后有12例明显见效,达到最佳效果时间为第4周左右。经第2疗程治疗的有18例,1个月后有效的有3例,无效的有15例。前鼻镜检查:有效者下鼻甲明显缩小,瘢痕状收缩,表面不平。射频组痊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硬化组的痊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较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因鼻黏膜固有层内的动静脉扩张[5],血管和淋巴管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