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22期
编号:13122917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蒋泽波 常青 谢志刚 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在本研究中,大部分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且在不同类型的肝肿瘤中表现出的血流动力学特性与增强CT高度一致[12]。超声造影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无辐射,安全性高。(2)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病灶的微循环灌注时相变化,而时间分辨率较低的增强CT无法实时观察病灶的灌注过程。(3)与CT造影剂在延迟期会外渗到组织细胞外液不同,超声造影剂为血池造影剂,三期时相均不进入组织细胞外液,可准确地反映组织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3]:(1)受解剖结构、严重气体干扰及肥胖等因素的限制和谐波信号强度的影响,检查中存在一定的盲区。(2)由于造影增强时间短暂,缺乏多个不同的连续断面分析肝肿瘤的造影改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两种影像学方法可以互补,以提高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总之,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表现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可以较好的反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微循环灌注过程,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