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4.28
编号:15376
很多房颤患者没用对药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5.04.28
     很多房颤患者没用对药

    本报记者 田 野

    目前,我国有800万房颤患者,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那可一定要提防了。数据显示,房颤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增加5~7倍,大约每6个中风患者中就有一个房颤患者。而这会导致超过40%的患者卧床不起,中风后30天内1/4的患者死亡。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陈志鸿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由于房颤患者92%的脑中风为脑梗死,因此抗凝药对脑梗死的预防效果尤为重要。然而,房颤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存在很多误区。陈志鸿说,在台湾,过去的错误观念导致60%左右的房颤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防中风。其实,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对于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效果并不好。

    临床上,针对房颤预防中风的抗凝药主要是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香港大学心血管内科临床副教授萧颂华表示,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虽然价格便宜,但用起来比较麻烦,需频繁到医院验血调整剂量,稍不留神剂量没有掌握好,药效就达不到。另外,华法林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另一类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好处是不需验血,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较低,同时比华法林还能再减少24%的卒中发生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则建议:由于患者不了解房颤会引发中风,医生说服患者服用抗凝药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医生不妨和患者一起做个中风风险评估,这个评估的总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只要总分≥1分,就应该开始抗凝治疗。越早服药,越能够减少中风的危险。

    几位专家最后提醒,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且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http://www.100md.com(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