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12.08
编号:82721
这波雾霾为何凶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8日 生命时报 2015.12.08
     受访专家:环保部城市环境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应登

    12月1日晚,京城百姓苦苦期盼多日的大风终于来了,持续5天之久的严重雾霾终于被吹散,迎来蓝天。雾霾虽散,但我们想搞清楚,这波雾霾到底来自哪?为何会出现此次严重的污染天气?

    北京南部PM2.5直逼1000

    “这几天简直太可怕了,走在大街上和地铁里,就像走在一个大的毒气罐中。”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郭小姐对记者说,感觉这次的污染最严重,空气中有明显的呛味,能见度也特别差,她和同事在办公室里都戴着口罩,否则嗓子和肺部就会疼。在京广桥附近上班的李先生说,站在22层的办公室里向外望去,眼前灰蒙蒙一片,天空就像扣着一个大锅盖,仿佛世界末日要来临。

    11月30日,北京市升级发布今年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全市PM2.5浓度12个小时内增长近10倍,南部地区个别站点峰值浓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从11月27日14时开始至12月1日24时,此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持续106个小时,其中橙色预警持续了62个小时,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 百拇医药
    不仅北京,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11月26日夜间开始大范围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环保部表示,11月27日到30日,京津冀及周边70个城市中有37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重霾影响范围达到51万平方公里。按照要求,各相关单位应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但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少数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丰台区、天津市、河南新乡等都查出有企业环保设施未开启等问题。

    此次连续雾霾直接导致医院门诊量增长。据统计,11月28日至11月30日,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门诊量增长约28%,儿科门诊量增长约20%,急诊科增长近15%,就诊患者中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有所加重。

    极端气象条件是最直接原因

    彭应登对《生命时报》记者分析,首先,导致此次连续重污染天气最直接的原因是极端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排放。“从总体上来看,近几年北京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具体到年内的某一段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整体变化不大,不会突然间增加,这一点是肯定的。”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气象原因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就是最直接的。一方面,2015年是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它直接导致冷空气强度减弱,让三面环山的“北京湾”风速降低,经常处于静风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横向扩散。有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地表风速在减弱,这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另一方面,北京近日频繁降雪,化雪过程导致地表变冷,而太阳辐射又让高空温度升高,从而出现畸形的强逆温天气,这种不符合原有大气结构的气象条件,导致沉积在地表的雾霾无法上扬排除,造成垂直扩散条件也不利,就像在北京城头上扣了一个大锅盖,雾霾都被闷在里面。
, 百拇医药
    其次,京津冀城市间的污染物输送导致北京雾霾加重。彭应登说,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类活动密集,能源消耗大,而且城市与城市挨得很近,这些因素都导致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密集,北京的空气情况自然会受牵连。特别是北京的大兴、通州、房山、丰台南部四区,最易受到来自河北的影响,南部四区平均PM2.5浓度值比北部地区高3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从廊坊、保定等河北城市输送过来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与北京自身产生的污染物发生累积,最终导致雪上加霜。

    最后,居民供暖、尾气排放等基本污染仍严重。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环保部表示,初步的来源解析表明,就整个华北区域而言,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但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其中机动车排放贡献占比较大。不过,彭应登认为,其分析依据并不是很充分。“此次重污染天气中,并不存在小汽车数量激增的情况,汽车尾气的排放只是成因之一。”彭应登告诉记者,根据往年的污染物排放源分析,北京汽车尾气占比一般不超过30%。此外,进入冬季,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燃煤,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原煤散烧很难监管,加之供热锅炉等排放量的增大,这些也是重污染天气的基本内因。
, http://www.100md.com
    是否只能苦苦“等风来”

    面对来势凶猛的雾霾,人们只好无奈地苦苦“等风来”。难道要想解决雾霾,我们真的只能靠风吹、靠雨淋吗?对此,彭应登表示,短期内的严酷事实是,对于这种不利气象原因导致的严重雾霾天气,我们暂时还只能“靠天帮忙”,唯一能够通过人为努力改变的是,在重污染天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达到“消峰降速”,尽可能降低重污染过程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只有基层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细化管理、落实责任,才能将应急措施执行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普通老百姓,雾霾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在户外一定要戴好防霾口罩。

    我们虽然熬过了这次雾霾,但未来几天雾霾还可能卷土重来。从长期来看,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专家一致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彻底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此外,各地区间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尤为重要。彭应登表示,治霾最根本在于各尽其责,只要各地方政府把自己区域内的污染控制好,把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治霾的成效就能最大化。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应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小改变,比如少吃一点烧烤,少开一天车等,如果人人都行动,雾霾彻底消失的那一天就将不再遥远。▲

    (本文由本报记者李洋采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