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2.27
编号:83894
在日本,乱丢垃圾会犯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7日 生命时报 2019.12.27
     法律法规齐上阵 日历手机设提醒

    在日本,乱丢垃圾会犯法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李 珍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的样板国家。最早,日本人也随意丢垃圾,公共场所的垃圾箱只是一个单桶,什么东西都往里扔。每年还有成吨成吨的垃圾被抛入大海,或运到东南亚国家。1997年,日本和国际社会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国际上习惯叫《京都条约》)后,开始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国会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回收的法律,让丢垃圾的规范上升为法律,乱扔垃圾的现象从而得到遏制。

    最开始,日本政府实施的垃圾分类只有两类: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垃圾袋统一为2升或3升的黑色塑料袋,每周单数日子扔可燃垃圾,双数日子扔不可燃垃圾,垃圾回收费用由回收公司承担。这样实行一段时间后,回收公司就无法继续负担了,毕竟每天派出垃圾车穿梭在居民区收垃圾,光汽油费都是巨大成本。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实施垃圾丢弃收费制度,具体做法是将费用分摊到垃圾袋的购买上。民众必须购买统一指定的垃圾袋,并将垃圾丢弃到特定地点。购买垃圾袋的钱用来弥补回收公司的成本。

    再后来,日本提倡“节能降耗”,重新利用废旧电器提取有用金属以及资源(比如稀土),于是生活垃圾中的家电、电池、金属制品、真皮制品、木制品等被单独分出来,设立“资源垃圾”这一分类。并且,对之前的“可燃”和“不可燃”两类进行细分:将玻璃瓶、易拉罐、纸盒等单独分类,因为它们可被重新回收利用。

    日本还将垃圾类别数量设定的权力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下放权力给各“自治区”(日本小区自己成立的组织,类似中国小区的业委会)。这样一来,日本各地居民扔垃圾便有了不同的分类规定。

    垃圾的类别数量多了以后,每种垃圾一周基本只有一次丢弃时间,居民们会把挂历、手机、闹钟都设定上“垃圾丢弃提醒”,比如周一是可燃垃圾日,周六是资源垃圾日,提醒人们及时处理垃圾。如果错过本周丢弃的机会,那就只能等下周了。所以,日本人家中阳台上一般都是各色垃圾袋,里面装着各类垃圾。

    除了制度之外,日本政府还采取一些措施让处理垃圾的理念深入人心。经过诸多规范之后,现在日本很多城市的繁华区沿路看不到一个垃圾箱,如果你将外出时用完的饮料瓶或食物包装丢在地上,就属于犯法,会被罚款等,这使得日本人不得不将垃圾带回自家处理。久而久之,日本人就养成了“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绝不能扔在公共区域”的习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