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19
编号:89665
留住基层医生不能靠合约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0.06.19
     留住基层医生不能靠合约

    本报特约评论员 金丰杰

    甘肃省卫健委近日发布的一份名单,把农村定向医学生推到了公众面前。《甘肃省2015年至2019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名单》公布了5年来251名违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姓名、性别、生源地、毕业院校、专业、毕业时间等信息。

    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模式至今已实施10年,其对定向医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还补助生活费,目的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大量全科医疗人才,缓解基层人才紧缺问题,可谓是良策善政。但甘肃卫健委公布名单的这一重磅“惩戒”措施,也揭示了基层医疗长期存在的“留不住人”痼疾。

    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在去年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违约记录将归入个人人事档案、诚信档案,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招生录取中个人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定向生违约还需上缴学费、生活补助等费用。这一《通知》无疑向农村定向医学生施加了强大的履约压力。

    对农村定向医学生而言,学有所成后效力基层、服务乡亲,这是事先约定的责任义务,如若违约,确实有不当之处。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之一是,部分基层给定向医学生设置了诸多障碍,比如基层迟迟不能落实医学生的工作、编制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基层单方要求超出原先约定的服务期限,否则就不给签合同。在要求定向医学生履约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应奉行契约精神,这才是签立合同的根本。

    留下人、用好人,从来都是管理上的难题。在留人用人方面,我们需要抛弃僵化思维,不能因为是农村定向生,在服务基层的方式方法上就绝无商量变通的余地;更不能武断地说违约定向生就都是“白眼狼”。

    要解决“留不住人”的痼疾,需要一些创新性思维。比如,有些违约要去考研的定向医学生,基层是否可以考虑与他们达成更人性化的补充协议:就读研究生期间或研究生毕业后,以授课培训或其他基层需要的方式来回报基层。即使是日常的答疑解惑,也能够视实际情况,采用实地和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相长,这对医学生来说可谓是一种很好的实践锻炼。

    把定向医学生管理好、使用好,更需要上级部门在用人政策上实现突破,且越是基层医疗薄弱的地区,越有必要采用超常规的措施,以达到强化基层的目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是一种用人思路。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知识和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或许,我们同样可以把对人的管理转化为对知识的管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农村定向医学生需要有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基层用人单位亦需善待每一位来到基层的定向医学生,用真心诚意把人留住,把人用好,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纸合约僵化而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