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31
编号:88812
十类人早查胰腺癌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1日 生命时报 2020.07.31
     突发黄疸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腰腹疼痛

    十类人早查胰腺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展洪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仅为7.2%。多数胰腺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确诊就已是中晚期乃至转移。

    胰腺癌为啥很难早期发现?因为胰腺藏得很深。胰腺是一个14~18厘米长的鱼形腺体,属于人体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藏在身体上腹部后,被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及肾脏等组织器官覆盖、包绕。所以胰腺出了问题,常见的检查方法不容易查出来:B超较难探查到早期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即使是CT也很难发现早期较小病灶。另外,胰腺癌的症状不特异,如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很容易和胃肠疾病、胆道疾病等混淆,延误了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随着胰腺癌逐渐发展,才会“纸包不住火”,由于开始侵犯周围组织,压迫胆总管造成胆汁淤积形成黄疸;压迫胃部,造成恶心呕吐;侵犯周围神经,导致上腹部或者背部疼痛;破坏正常胰岛组织,导致新发糖尿病;甚至已经开始向远处转移,表现出更多症状。

    面对隐秘的胰腺癌,预防重于治疗,提高早筛意识很有必要。年龄超过40岁的以下十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群体,应进行定期筛查: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10%;3.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或腰背部疼痛,但内镜检查正常;4.突发糖尿病,却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5.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6.自发性胰腺炎发作;7.长期大量吸烟、喝酒;8.有胰腺癌家族史;9.有癌前病变: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PMN);10.良性胃大部切除20年以上。筛查的项目可包括肿瘤标志物CA19-9检查,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必要时做穿刺活检来确诊。在未发现病变的情况下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测。

    尽管胰腺癌很凶险,但规范治疗仍能为患者争得一线生机。手术依然是胰腺癌唯一的治愈性手段,但由于胰腺癌容易复发和转移,需要配合高效的全身系统性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可以通过辅助化疗逆转疾病进程,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或者通过全身化疗控制肿瘤进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