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31
编号:88817
识别异常早搏能救命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1日 生命时报 2020.07.31
     一天发作一两万次 同时伴有心慌胸闷

    识别异常早搏能救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杨 伟 □郝博威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忧心忡忡地拿着体检报告来看病:“医生,我偶尔会感觉心脏跳着跳着突然停了一下,体检还查出有早搏,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严重吗?”有的人还恨不得马上接受治疗。但事实上,出现心脏早搏并不需要过于惊慌,很多也不必接受治疗,反倒是长期担忧更可能损害健康。

    心脏的收缩跳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生理系统,心脏的每一次收缩舒张都会严格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受窦房结指挥。窦房结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前或异端发出号令,就会出现心脏早搏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工作时,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至耋耄老人,小至襁褓婴儿,都有可能发生。按照早搏的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早搏四类。早搏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症状,比如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等。部分室性早搏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以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引发乏力、气促、头晕等问题。

    早搏可分为功能性与病理性两种。功能性早搏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中,大多数病理性诱因不明,往往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过度劳累、酗酒等外因刺激下诱发。这时应注意戒掉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少喝浓茶、浓咖啡等饮料,一般早搏会自行消失。如果心脏没有结构性问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无需治疗。但如果早搏过于频繁,且伴有心慌、胸闷等情况,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理性早搏在作祟。这类早搏危害较大,严重的不仅会导致昏厥、休克、充血性心衰、心绞痛等,还有可能引发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判断早搏是否需要治疗,通常要先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还可考虑做心脏超声,看是否有明确的结构性病变,只有少数人需要做CT或磁共振等检查帮助诊断。绝大多数早搏没有生命危险,尤其是房性早搏,几乎不用担心,也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检查确认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就不必惶惶不安、四处求医、大量吃药。

    正确的应对方式是,消除思想顾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不熬夜,也不要久坐,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饮食清淡、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以防诱发早搏;少喝浓茶或咖啡,这些饮料会增加心肌兴奋性,易诱发早搏;多吃新鲜蔬果及鱼类,有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坚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早搏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查明病情,早预防、早治疗。

    如果确诊为病理性早搏,患者也不必过于恐慌,注意休息,失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最重要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如果有甲亢、心肌炎等原发病,也应积极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