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86782
七种病让人走不了直线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0.11.24
     七种病让人走不了直线

    内耳感染、神经受损、肌肉流失等都是诱因

    受访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 虹

    本报记者 李 爽

    清醒时明明可以走直线,喝醉酒就开始走“S”形;年轻人通常走路轻快平稳,但个别老年人即使拄拐也左右摇晃……到底是什么在控制我们的身体平衡,走路不稳只是大脑不清醒或身体机能减退吗?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虹介绍,平衡是指人体在各种姿势下均能保持稳定状态。维持人体平衡的主要是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前庭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后,获得的刺激信息与其他感觉系统收集的信息整合加工后,再经中枢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大脑将这些信息整合反馈,从而控制全身的骨骼肌肉,以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整个过程中,无论感受器、传导神经还是肌肉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平衡障碍,是引起平衡不良的直接原因。
, 百拇医药
    内耳问题。平衡系统依靠内耳中专门感应动作的前庭感受器,包括椭圆囊(感知水平加速度)、球囊(感知竖直加速度)、半规管(分为上、后、水平半规管,三者互成90度,全方位感知头部运动)。正因这些微小的感受器暗中相助,人在狂奔、旋转时才不会有头晕目眩的感觉。如果内耳出现轻微感染,甚至听力损失,感受器就会接受混乱信号,或无法向大脑传送清晰指示,平衡感就会消失。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常见的有4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特征是中年发病,临床表现除平衡失调外,还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等;本体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会出现本体感觉不良的情况,比如睁着眼睛行走不太稳定,闭上眼或周围没有光线时,无法感知自己所站立的位置,走路会更不稳;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半球发生损伤,会出现取东西取偏、走路不稳的情况,患者正常走姿会摔倒,必须双腿岔开很宽才能保持平衡;大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与小脑相连接的纤维,比如大脑额叶、顶叶、枕叶等神经传导通路出现损害导致,也会出现走路不稳,并伴有相应的特征障碍。
, 百拇医药
    肌肉不足。长期不运动,腿部没有力气就会导致身体失衡、运动无力。肌肉对于维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力量感,更在于附着在肌肉、肌腱、关节区域等处的本体感受器,肌肉越发达,感受器功能越好。当肌肉减少,本体感受器就减少,传导至大脑的信息量不够,大脑就无法准确地指挥人体平衡。

    除了这些直接原因,药物使用和某些特殊性疾病也会干扰平衡信息的传导,从而引起平衡不良。

    药物使用导致前庭受损。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治疗肺结核最常见的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消炎药,长春新碱等抗肿瘤药,以及袢利尿剂等对前庭神经均有毒性作用,会引起前庭损害。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比如阿司匹林,也会影响耳部听神经,但患者多为小剂量服用不必担心,大剂量才会出现平衡问题。有些安眠药,如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等会抑制大脑兴奋度,虽不会损伤前庭,但可能会有“宿醉效应”,第二天脑袋昏昏沉沉,也会引起平衡不良。

    脑供血不足。脑供血是引起平衡问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这个情况通常与低血压有关,人们可能会在久坐或久卧后立即起身时感到头晕或失衡。此外,耳内供血不足也会导致头晕、走路不平衡,常见于年轻人群的内耳性问题,例如突发性耳聋等。
, 百拇医药
    脑肿瘤。通常人们对肿瘤的发生毫无察觉,但如果肿瘤刚好长在含有听神经的桥小脑角区,就会引起听力障碍;如果刚好长在前庭神经核团,或压迫了中枢神经,也会引起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好发于中青年人群,是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神经脱髓鞘就好比电线表面的漆皮脱落,使得内部电线裸露发生漏电。髓鞘就是神经纤维表面的“漆皮”,当其脱落就会导致此病。髓鞘脱落到不同位置,会引起人体不同的反应。如果脱落到视神经上,会引发视力障碍;如果脱落到大脑半球上会引起偏瘫;如果刚好脱落到维持平衡的前庭神经传导通路中,就会影响身体平衡。

    此外,如果出现各种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影响到平衡传导通路,也会引起平衡障碍。一旦出现身体平衡障碍,应优先就医明确病因,找到“病根”,再对症治疗。同时,出现前庭周围性病变时,应及时到康复医学科进行前庭训练,以便收获良好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