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2.15
编号:95488
一篇好文胜于亲人苦口婆心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2.15
     一篇好文胜于亲人苦口婆心

    河南省新乡市读者 娄世卓

    我的父亲今年90岁了,自2016年住院后,每晚睡前都要服用安眠药,他说“不吃药的话会睡不好”。我当时不太能理解,直到在1502期《生命时报》“医者茶座”版看到《我和安眠药的故事》一文后明白,原来父亲服用安眠药不是身体上的依赖,而是思想上的依赖,是一个“怕”字在作怪。看后,我就用较大的字体抄写下来给父亲看,没想到他读完后,当晚没服安眠药也睡得不错,之后的服药次数也大大减少。父亲说:“《生命时报》真好,实用。”

    父亲个子高大,年轻时体格健硕,但近两年走路开始吃力,有时还走不稳生怕摔倒。两相对比时,父亲的情绪明显很低落,但我们的开导也不太奏效,只能在心里干着急。1561期“医者茶座”版的又一篇文章《坦然接受身体的衰老》,把不同器官的衰老说得清清楚楚。当我把“到这个年龄,全身所有脏器都逐渐走下坡路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只能接受”这些话抄给父亲后,他看得十分认真和仔细,慢慢地我发现他心情不一样了。
, 百拇医药
    如今,心理障碍困扰着不少老年人,心理疏导对改善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非常重要。不得不说,有时老百姓最听医生的,尤其是病人、老年人。《生命时报》“医者茶座”版上的文章都是医生的亲历和感悟,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开导老人,有时比亲人的苦口婆心更有效。希望日后,报纸能有针对性地多刊载关于老年人心理疏导的好文章,驱逐他们心头的“乌云”,让更多老年人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安度晚年。▲

    现在读到文章

    也不晚

    湖北省武汉市读者 姚 朴

    1月25日的头版文章《听说读写延缓衰老》,给了读者很多启发。一说到长寿习惯,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生活规律、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定时喝水等,而文中提到的听说读写,被公众忽视了。而且听说读写中,人们常想到的也是“话疗”,而不是“写字”。

    写字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写日记;二是用邮政信件与他人联系,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信息、阐明事实。当今社会中,通过信件联系他人的越来越少,但打电话、发视频等方式中,换位思考的效果并不好,交流可能无法有效地“走心”。所幸,我们现在读到、认识到这篇文章也不晚,行动就该在当下。愿日后,更多类似的好文章在《生命时报》出现。▲
, 百拇医药
    每天听《生命时报》

    山东省泰安市读者 张海龙

    前不久,大哥来我家接母亲过去团聚,母亲说了一番话:“这半年,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孩子们轮番上阵,每天给我读《生命时报》,特别是头版刊登曾经的文章《五大因素阻碍幸福》,他们边读边给我解释,还问我平时做得怎么样。过去几个月,我按照文章中的建议去做,不但精神愉快了,身体也好多了。到了你家,希望还有人给我读《生命时报》。”

    大哥听了这话,马上说道:“您放心,我知道您天天听《生命时报》,精神、身体都好了,我也在邮局订了一份,保证您不但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还能听到《生命时报》。”

    听了大哥的话,母亲笑着说:“要是这样,下午咱就回去,好让我快点听听我的乖孙给我读《生命时报》的声音。”▲

    读着报纸治咳嗽
, 百拇医药
    辽宁省朝阳市读者 魏文祥

    元旦后,受家人呼吸道问题的影响,我也连续多日咳嗽不断,连休息都被影响了,服用消炎药和感冒药后也不见好转。看了1579期“家庭医生”版面《治咳嗽,先看咳了多久》一文,我深受启发。根据文章中的3种咳嗽类型,我发现我的咳嗽处于3周内,应是急性咳嗽,马上去医院检查,所幸未有大事。我还按照文章中医生的建议,购置了镇咳和祛痰药物,吃后很管用,不久便痊愈了。

    《生命时报》的专家阅病多、经验丰富,疾病分析和药理判断很准确,让我受益匪浅。这次,通过我自己的一个小毛病,可见报纸的影响力,订阅《生命时报》真的很实用,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日后,我愿推荐给家人和更多读者。▲

    为了健康,跟酒了断

    浙江省兰溪市读者 章文忠

    春节拜年时总少不了喝酒,甚至喝得伶仃大醉,我为此特地备好了解酒的中成药。我的父亲患有高血压,但总戒不了酒,天天喝得满脸通红。正月初七中午,父亲喝酒时突然喊到“感觉天旋地转”,坐也坐不稳了,幸好邻座及时出手搀扶才不至于摔倒,但旁人着实被吓得不轻。
, 百拇医药
    我不由地想起《生命时报》的《世上没有真正的解酒药》一文,文章中对酒是如何危害健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酒的危害不言而喻,但究竟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影响,老百姓未必知悉。尤其是“喝酒上脸”的人就是身体在亮“红灯”,最好滴酒不沾……

    经历了这次有惊无险、算是幸运的“事件”,我跟父亲提议:为了健康,是时候考虑和酒做了断了!▲

    八方来音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助力科研团队成员杜放:感谢编辑在组稿思路等方面给予的有益指导,这才有了《冬奥知识有点冷》专题的顺利完成。我要感谢生命时报全体编审老师的辛勤付出,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实现“3亿人上冰雪”,有您、有我、有大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宣传部长刘金良:《生命时报》的科普做得很好,我们合作的一些科普稿件转载过来后,都很受欢迎,阅读量也很高,期待日后合作更多优秀作品。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卫视靳诗凝:经常在朋友圈浏览到《生命时报》的文章,每一篇都想点进去看。遇到小病痛、不舒服时,在你们的公众号里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的答疑文章,就像字典的词库一样,要什么都有,而且都很专业。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医:《生命时报》新媒体的科普内容精湛,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很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向学生进行普及,既贴近生活,又增长见识。

    读者微信群金倬善:看《生命时报》的短视频《年纪大了,为什么会驼背》,我明白了“人老驼背”的主因是骨质疏松,我们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膳食平衡、适量运动、加强抗阻活动的训练,比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完全可以做到延迟和抵抗驼背,为内容点赞。

    读者微信群耿小南:《生命时报》“生活起居”版面刊登了一篇文章《不粘锅两年就要换》,证实了我及时弃用不粘锅的决定是正确的,高科技的不粘锅也有寿命。《生命时报》确实做到了“提示贴心生活,照护日常起居”。

    微博读者“磐拾君”:感谢《生命时报》的科普文章《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感染一家人的》,每个人都能用很低的成本,让自己和家人避免感染病毒,避免患胃癌。希望能通过科普带动大众提高使用公筷的意识,并在家中实行分餐制。▲, 百拇医药(娄世卓 姚 朴 张海龙 魏文祥 章文忠)